不支持Flash
|
|
|
浙江外迁资本大规模回流 推动浙江产业梯度转移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3日 02:05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张延龙 杭州报道 越来越多在外地创业的浙商选择回到故乡,越来越多的浙商资本大规模回流浙江。 5月30日召开的浙商回归工程项目签约仪式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省外浙商共签订49个项目,协议金额77亿余元,其中投资总额超过1亿元的大项目在一半以上。而始自去年的省外浙商回归工程,去年全年达成回乡投资项目305个,协议投资总额286.7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01.14亿元。 5月31日,上任两个月的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出席一年一度的浙江企业盛事“浙商大会”,赵洪祝在讲话中肯定了浙江“民办、民营、民有、民享的民本经济”特色,同时要求浙商们“回报社会、反哺家乡”,推动浙江产业梯度转移。 外迁还是外逃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浙江资本开始大规模外流。 1997年上半年,温州100多家灯具制造企业整体搬迁到广东中山古镇,这些企业不仅包括灯具的经销商,还包括制造商以及为其配套加工的企业。当时,这一事件一度引发温州政府部门的恐慌,随后,曾经在全国灯具流通市场占据1/4份额的温州灯具产业就此衰落。 更大的恐慌接踵而至,越来越多的浙江企业将总部搬到临近的上海,将生产基地搬迁至中西部地区,而彼时的浙江,正逐渐陷入“捉襟见肘”的窘迫之中。土地资源紧张,环境容量较小,劳动力成本、商务成本等不断攀升,电力等重要原材料供给日趋紧张。 以土地为例,浙江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仅有0.6亩,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8%,各地经济发展中普遍遭遇工业用地紧张甚至供不应求的局面,加之近年在各类经济园区的规划中倾向于引进大中型企业,导致不少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用地难”的困境。温州市曾对外迁的企业作过一次调查,出人意料的是,其中的66.5%都将“土地紧张”列为自己外迁的主要原因。而商务成本过高也成为企业外迁的一大原因,核心问题仍是土地,不少浙江企业家都认为浙江土地“贵得可怕”,“在本地难以扩张,不迁不行”。 浙江省经贸委的调查显示,截止2005年浙江已有3058家民营企业外迁,其中,整体外迁488家,总部迁移2488家。外迁企业对外投资总额226.3亿元,外迁企业在省外创造的总产值达453.59亿元。而据不完全统计,在外投资的浙商数量已达440余万人,每年产品销售额超过万亿,投资额达6400亿元。 “企业外迁和资本外流不仅仅是大企业的孔雀东南飞,麻雀东南飞也成大气候”,温州政府一位官员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浙江省工商局的调查报告表明,中小规模企业已成为浙江民营企业外迁、资金外流的主流。所抽样调查的外迁企业原在浙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89.5%;年销售额在3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70.4%;对外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82.3%。 而进入2000年以后,浙江企业外迁、外投开始加速,大量的产业外迁甚至让人产生浙江企业 “外逃”的惊呼,产生本地产业是否会“空心化”的怀疑。 外迁之后 每年春节之前的10天,都有数百亿元从全国各地通过银行汇回温州,平均每天多达数十亿。一直以来,在外浙商都会通过汇现金等多种形式,将在外地赚到的钱送回家乡。 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官员认为,浙江企业外迁,各类生产要素大范围、大跨度、大规模流动,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结果。“企业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必定要注重内涵的提升和外延的扩张。这应当是浙江企业、民间资本的一种经济扩张行为。” 据对各地浙江商会的调查,“走出去”的浙商在外投资主要集中于房地产、矿产资源、制造业、新兴服务业、新能源等领域。 更多的企业把总部迁往上海,“打台州牌和打上海牌的效果截然不同,上海商机更多,融资也更便利”,一家在上海投资的台州商人告诉记者,“浙江是我们的根,不可能放弃的。但上海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制高点。” “这其实是个利益立场的问题,就是你是站在浙江看还是站在全国看这个问题,还要看企业是为什么走出去的,是因为环境制约发展而走出去的,还是其他原因。资本本身就具有流动性,企业家总要把资金投向利润率高的地方,而这对国家而言也是有好处的”,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祥荣表示。 反哺浙江 从2004年开始,浙江省外资本开始从“汇入”转向投资项目,当时也正是浙江开始艰难转型、产业升级的开始。 2004年4月,在上海浙江商会的组织下,一个以在沪浙企组成的考察团来到金华、湖州等地,均瑶集团当时的董事长王均瑶是这个考察团的团长。考察团中的企业都是比较大的企业,在做大企业后,想回家看看有没有投资的可能性。 2006年,23个省级浙江企业联合会 (商会)向活跃在国内各地的400余万名浙商联合发出倡议:鼓励浙商回家乡投资,服务家乡经济。 当年,浙江首次把“引进内资”确定为政府工业经济工作重点,并专门成立了“浙江省引进内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引进内资”被摆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回乡工程”正是浙江“引进内资”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施相关鼓励政策,吸引在外发展并壮大的浙江资本回乡投资创业,发展省内高端产业,重点引导资本、资源、人才、信息、技术等优质要素的回流。这是浙江首次将“鼓励浙商反哺”上升到战略层面。 根据规划,浙江计划在包括今年在内的未来5年中,引进在外浙商回乡投资金额300亿元,以确保实际到位内资“年均增长10%以上”的目标实现。 而经过调整的“阵痛”,浙江已经开始实现产业结构转型。2006年1至7月份,浙江机电产品出口达到113.69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36.92%,同比增长52.27%,高于全省出口平均增幅11.9个百分点。而同期纺织品及服装出口105.03亿美元,增长30.48%,机电产品出口总额首次超过了纺织品和服装出口两大类之和,稳居浙江出口产品榜首。 今年一季度,浙江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331.2亿元,同比增长32.2%,出口规模也超过纺织业。而据统计,“十五”以来,浙江省信息产业年均增长率达32%以上,总规模5年增加3000亿元。 “目前的数字仍是比较小的数字”,中国投资协会秘书长张汉亚对记者表示,“过去很多企业由于缺少资源走出去,现在资金、技术力量雄厚了,再走回来,这种‘叶落归根’整体上还不是很多,主要靠的是企业的自觉性和自主性。也有企业是在外碰壁之后回来的,归根结底,浙江的市场环境是最好的。” “政府办事效率很高,仅半年时间就完成了项目前期工作,现在正在办理供地手续,新项目明年就可投产。”欧通电气集团总经理杨选荣表示。欧通电气将在温州投资2亿元建设新项目,形成年产500万套各类高、中、低压开关柜及电气元件的产能。 张汉亚表示,“经济发展、结构调整都要靠投资,这其实也是很矛盾的,浙江过去一方面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一方面又怕投资增长过快,很多资本投到省外。等省内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省内投资增长就开始趋缓,就目前来看,浙江的发展还是比较平稳的,未来也不可能出现大规模的投资增长。” 上任两个月的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肯定了浙江“民办、民营、民有、民享的民本经济”特色,同时要求浙商们“回报社会、反哺家乡”,推动浙江产业梯度转移。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