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重估金猪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6日 13:42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杨磊

  5月25日凌晨四点,河南省鲁山县张店镇村民王海洋看了一眼身边熟睡的妻子,轻手轻脚地披衣起床。

  他拿上手电,出了门,来到屋后自己的养猪场附近转悠。警戒的目光和手电光一道,扫向四周黑沉沉的树林和田地。

  平日臭气熏天的养猪场,这一段忽然成了盗贼窥探的目标,因为猪肉价格暴涨的原因。

  两个小时后,早上六点,北京新发地农贸市场的工作人员更新了牌子上的猪肉销售价格——16.5元/公斤,而两天前是14元/公斤。

  又过了三个多小时,早上九点半,开市后的A股市场,农林牧渔板块一片通红。生猪、粮食等农业题材相关的上市公司,股价坚挺上扬,没有受到几天来大盘宽幅震荡的影响。

  在这个猪年里,猪真的成了“金猪”。根据农业部统计,猪肉价格从2006年7月的7元/公斤左右涨到目前的16元/公斤,上涨100%以上。

  于是,一个原先不被关注的论断开始在经济学者们中间传播——持续放大的资金流动性带动了中国资产价格的重估和暴涨,接下来将波及消费品价格。从虚拟经济再到实物经济,是新一轮通货膨胀的路径。

  放大的产业链

  在王海洋的记忆里,生猪从来没有这样吃香过。从2004年到2006年,他养猪从来没有赚到过一分钱。

  生猪养殖是一项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买卖,而且总是受供应环节的波动而产生巨大的价格浮动,牵引产业链条不断在循环周期内转动。

  王海洋在2004年进入了这样的循环通道,养了110头猪。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这一年,猪肉价格上涨,部分地区肉价达到20年来最高点。与此对应,据农业部统计,这一年年底,生猪养殖量大幅攀升。到2006年,全国生猪出栏6.81亿头,同比增长3%;猪肉产量5197.2万吨,增长3.7%。这时,中国人均猪肉年拥有量达到50公斤,超过欧洲30公斤的水平。市场人士警告说,生猪养殖的市场风险在加大。

  而此时,产业链的上游也发生了异动。因为天旱及耕地减少,生猪的主要饲料玉米价格开始攀升,而急剧放大的生猪存栏量更推动着这种攀升。到2006年中,玉米价格到达一个相对顶点。

  猪价与粮价之间存在一种相互适应的规律,农业学界将其归纳为“猪粮比价规律”。人们往往将活猪价格7元/公斤、猪粮比价5.5:1作为养猪盈亏的平衡点。根据农业部调查统计,2006年1-6月时,猪粮比价平均为5.06:1,跌到了盈亏平衡点以下。

  这导致了王海洋那几年灰暗的财务状况,他的100多头猪,2004年时每头亏了45块钱左右,2005年每头亏了80块钱,去年年中时亏得最惨,将近100块。

  “2006年之所以亏这么重,主要是玉米涨价,然后去年底猪得高热病又死了一点。”王海洋回忆说。

  生产环节的亏损使存栏量掉头下跌。农业部说,今年一季度,生猪存栏4.67亿头,下降0.3%。加上饲料涨价的顶托,价格天平再次往王海洋这一方倾斜。到了5月份,猪肉零售价格达到高点。在北京的新发地农贸市场,5月份以来的25天里,工作人员已经14次更换肉价标示牌,平均不到两天就换一次。

  也就在这时,时来运转的王海洋发现,隔壁邻居家把原先的葡萄架拆了,在院子里用石头垒了一个猪圈。而村里乡亲近来上他家串门的越来越多,聊天的核心内容都是打听养猪的行情和门道。

  通胀的路径?

  迄今为止,一部分宏观经济专家仍然倾向认为,随着市场供求形势的变化,某些物价的涨价、落价尚属于正常的市场现象,属于不可调控范畴。

  农业部的一部分人士也比较乐观地估计,肉价上涨会刺激养殖户的积极性,供货会逐渐恢复。春节后补栏的生猪经过一定的生长期也将陆续上市,缓解肉价上涨。加之盛夏到来,高气温下猪肉消费量也会有所减弱,肉价不会再有上涨的后劲。

  但这种按照常规供销理论推导的逻辑,正在玉米这个基础原料环节遭遇新的挑战。

  虽然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07年中国玉米产量将会达到1.42亿吨,高于2006年的1.394亿吨,但玉米价格自2004年起的攀升趋势并没有随着产量增加而下调的迹象。“玉米价格上涨将会是一个长期趋势。”中国社科院农业政策研究室研究员李路平认为。

  巴克莱资本在2006年11月底出的一份研究报告中称,未来一年内玉米价格将会继续高企。这是由于全球乙醇行业对玉米的需求持续增长,加上主要玉米出口国的国内玉米用量增长,出口供应降低所导致的。

  而近期又有市场报告指出,随着玉米价格的持续高企,投机基金在玉米上的头寸已经达到9年来的最高水平。

  原料涨价顶托消费品价格飞涨,猪肉的麻烦恐怕难以在短期内结束。

  更重要的是,肉价上涨只是物价轮番上涨的一个缩影。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食品价格正以高出其他商品价格两倍多的速度上涨,4月份相比去年同期上涨7.1%。食品价格年上涨率达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的最高水平,比上年同期上升10%。

  水、电、油气、交通等公共消费品也一路走高。一季度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7%。

  德意志银行的食品行业分析人士约翰·帕克指出:“食品行业内的担心正在增加,软商品价格目前的上涨是结构性而非循环性的。”

  因此,不少经济学家都从这一轮肉价上涨中嗅出通货膨胀的苗头。

  从经济学上说,猪肉是末端消费品,短时的通货膨胀不会马上传导到这里,价格信号必须传导到饲料才会引起养殖户真正的价格敏感,而饲料的生产又取决于化肥种子劳动力等价格的变化,并需要一个作物成长周期才能传导过来。因此,如果猪肉价格上涨,这意味着并非短期上涨,而是一个趋势的形成。

  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司的专家认为,在这一轮经济景气周期内,虽然大型城市个人收入今年迄今为止增长约9%,过去5年的年消费增长率也一直保持在8%左右,但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一直徘徊在3%的危险线左右,这是令人担忧的迹象。

  更悲观的论调认为,猪肉属于最终消费品,非原材料,没有投资价值,炒作的几率较小,此次价格暴涨说明通货膨胀已经从原料材料传递到最终消费品,通胀进入冲刺阶段,肉价上涨不是尾声。美国经济周期研究所主管拉克西曼·阿楚坦说:“随着中国和印度这10年经济财富的强劲增长,食品价格上涨的可能性很大。”

  受这种预期影响,A股市场上的农业板块上市公司的股价已经保持了连续多日的升势。而随着中国猪肉价格上涨到历史新高,国际市场的食品价格也正朝着30年来最大年度增幅逼近。在美国,数字显示,今年以来价格已经上涨了6.7%,这将是1980年以来最大的年增长幅度;英国4月的消费者价格指数显示,该国食品价格年增长率达到6%,是近6年来最高水平。

  世界过剩资本涌流中国,造成巨大的流动性,从2006年开始火爆的资本市场,开始重估中国

股票,债券,地产等虚拟资产的价格,并拉动了资产价格的暴涨。资产价格拉高的下一步就是消费品价格的拉高,中国消费品价格上涨又传动国际实物价格上涨。这似乎就是全球化背景下新一轮通货膨胀的路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