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福建:双向调整供需结构 促进有效需求快速增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5日 17:56 国家统计局网站

  一、问题的提出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福建经济从整体上说已经跨入工业化中级阶段,经济总量、人均水平均已达到一个新的层面。原有的产业结构矛盾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一、经过持续多年的生产规模扩张,大部分产品的生产能力超过了现有的市场需求,出现产品相对过剩;二、居民生活达到小康以后,需求结构变化较大,而生产结构的调整滞后于这种变化,结构性生产过剩日益严重;三、随着国内市场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在参与国际竞争中福建省传统产业的比较优势正在弱化,进行大规模的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技术升级成为传统优势产业继续生存必须逾越的难关;四、代表新经济发展方向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规模小、起步晚,不具备全球化竞争的实力。所有这些都预示着福建省经济增长已经进入转型期,单纯的数量扩张不仅不能牵引经济增长,而且将引发企业间的过度竞争,出现产品价格持续走低、效益下滑、再投资欲望低靡等现象。国民经济整体表现为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发展缺乏后劲。针对这种现象,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已不是解决产业发展“瓶颈”问题,而是如何扩大有效需求,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可以预见有效需求不足将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福建省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为促进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增强福建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理论界和经济界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有效需求不足是一个颇为复杂的问题,有效需求不足并非单纯的生产能力超过市场容量,而是产品品种供给需求发生错位造成的,也即深层次的原因是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是由于供给质量不高造成结构性积压,反过来削弱了生产需求、消费需求,造成恶性循环,形成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因此解析有效需求不足需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入手,通过分析福建省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现实状况,找到供给结构、需求结构的调整方向,突破福建省经济发展中的“需求约束”,促进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的升级,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研究如何双向调整供给需求结构,促进有效需求快速增长,确保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增长是值得研究的现实问题。本文拟从供给和需求“双重结构”的角度入手,对福建省近年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进行研究,以期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参考。

  二、从产业关联看供给结构偏差的调整

  供给结构的偏差包含两层含意,一是有效供给不足,二是无效供给过剩。供给结构的偏差,其核心是相关供给远未能与变化的消费需求相适应,导致低水平的生产能力过剩。而要调整供给结构偏差必须基于现存的产业结构,通过政府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计划,明确投资政策指向,促进和带动社会闲置资源的利用,引导社会资金流向政府产业政策所要扶持的部门,从根本上调整供给结构偏差,达到促进有效需求增长的目的。以下利用全行业全面关联的投入产出理论对

福建省供给结构的偏差情况做深层研究。

  1、从产业群划分看福建省的供给结构

  产业结构决定供给结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密切的,产业结构的演进促进经济总量的增长,经济总量的增长同时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合理化是实现供给结构合理化的有效途径,而要深入研究地区的产业结构,首先必须确定该地区的产业特征类型。钱纳里、渡边等经济学家按不同的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确定不同产业群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方法中涉及到的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是反映产业关联程度的指标。中间需求率反映各产业部门的总需求(中间需求、最终需求与调出)中有多少作为中间产品,即作为各产业的原材料需求,中间需求率越高,表明该产业部门越带有原材料产业的性质;中间投入率是反映各产业部门在自己的生产货物或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消耗和使用所有原材料、燃料动力等货物和各种服务的价值占该产业部门总产出的比重,中间投入率越高,该产业的附加值率就越低。

  钱纳里、渡边产业群划分法把产业群分为四类:Ⅰ、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即中间需求率大而中间投入率小的产业;Ⅱ、中间产品型产业,即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都大的产业;Ⅲ、最终需求型产业,即中间需求率小,中间投入率大的产业;Ⅳ、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即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都小的产业。比照以上产业群分类法,由福建省投入产出模型提供的结构数据显示:福建省较为典型的四类产业群分布如下:

四种产业类型产出比重表

 

产业类型

产出占总产出的比重(%

Ⅰ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

18.5

Ⅱ中间产品型产业

45.8

Ⅲ最终需求型产业

33.7

Ⅳ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

2.1

  中间产品型(Ⅰ型)基础产业:农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

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事业。

  中间产品型(Ⅱ型)产业:金属矿采选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然料加工业,化学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电力、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最终需求型(Ⅲ型)产业:非金属矿采选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纺织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造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综合技术服务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

  最终需求型(Ⅳ型)基础产业:教育事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上产业归类结果提示:福建省最终需求基础型产业发展相对薄弱,仅有教育事业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行业入选,也即福建省专为提高城乡居民物资文化生活水平服务的行业相对薄弱,这一方面的有效供给严重不足;最终需求型产业集中在提供吃穿住用产品的行业,服务性行业仅涉及综合技术服务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二个行业,社会化大服务的格局还远未形成;相当部分的服务业集中在中间产品型产业和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即福建省的大部分服务行业中间需求率大、最终需求小,也即福建省的大部分服务行业是为生产服务的服务行业,而非为城乡居民服务的服务行业。这种状况与服务业应以提供满足人们最终需求,实现经济增长最终目的的初衷不相吻合,福建省这些入选中间产品型产业和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的服务行业在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再从四种产业类型各自产出占全社会总产出的比重看,福建省的产出结构是以生产中间产品为主的产业群为主,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和中间产品型产业的产出占总产出的比重为64.3%。进入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类和中间产品型产业类的产业主要集中于

能源、化工、金属、机械等工业部门,而从全国市场看,以上行业除能源外均处在日趋严重的持续性供给相对过剩状态。因此有目的地通过政策引导,促使产业结构逐渐从中间产品型向最终需求型转变是福建省促进有效需求的必然选择。福建省四种产业类型各自产出占全社会总产出比重情况如下:

  2、从产业关联度看福建省的供给结构

  从全行业全面关联的投入产出观点看,任何国民经济的任何一个产业部门,通过产业间错综复杂的技术经济联系,其生产活动广泛影响或受影响于其他产业部门的活动。具体来说,一个产业部门的生产需要其他产业部分的供给,而它自身的产品也成为其他产业生产的需求。通过产业间的相互供给需求,建立起产业间直接、间接的联系,而每个产业在这种蜘蛛网式的关联中,影响其他行业的能力和感应其他行业影响的能力各不相同,探测国民经济各行业这两种能力的强弱情况,对寻找在现存经济结构下促进哪些行业发展对带动有效需求增长作用较大具有重要意义。在投入产出分析中通常使用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来度量某个产业的上述关联能力,也即在现存经济结构中的需求和被需求的程度。影响力系数表示某个产业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对其他产业部门的需求拉动波及程度;感应度系数表示当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时,某部门被需求的感应程度。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的全社会平均水平均为1,系数大于1,则表明影响能力或感应能力高于全社会平均水平,反之亦然。应用福建省投入产出模型筛选福建省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均高于全社会平均水平的行业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福建省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均大于1的产业部门有11个,属于石化工业、机械装备工业两大主导产业的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然料加工业、化学工业、金属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位列其中。除此之外,属于福建省的传统产业的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行业仍有较强的产业辐射力。特别应该引起关注的是:建筑、交通运输、住宿餐饮业的产业辐射力也在全社会平均水平之上。以上11个产业无论是在需求程度还是在被需求程度上,都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大力发展这些产业对刺激社会总需求增长的作用比较明显,这些行业应成为福建省宏观经济政策扶持的对象。

  更深一层考虑,某产业在地区经济产业链中的关联有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的差别,在投入产出分析中,前向关联被描述成“列昂节夫逆矩阵”某行的横向相加,描述区域经济范围内,所有产业(产品部门)对某产业(产品部门)的最终需求累积;后向关联被描述成“列昂节夫逆矩阵”某列的纵向相加,描述某产业(产品部门)对区域经济范围内所有产业(产品部门)生产需求的累积。若将两种累积数分别除以“列昂节夫逆矩阵”所有元素的平均值,便是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因此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虽然都反映某产业(产品部门)的辐射能力,但侧重面有所不同。在大多数产品供不应求的短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取决于产业结构链条中产业关联广泛而又相对薄弱的环节,也就是常说的“瓶颈产业”,“瓶颈产业”在产业结构模型中表现为感应度系数较高;在大多数产品供过于求的过剩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取决于有效需求的增长,最能激发有效需求增长的行业,在产业结构模型中表现为影响力系数较高。在现阶段有效需求不足的宏观经济背景下,代表某产业(产品部门)发展对整体经济发展带动能力的影响力系数更为重要,政府促进有效需求快速增长的政策指向,应该是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都较高的行业和感应度系数虽然不高但影响力系数特高的行业。关于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都较高的行业筛选前文已做分析,现在分析感应度系数虽然不高但影响力系数特高的行业,利用全省投入产出模型测算福建省影响力系数,结果显示:福建省各行业中影响力系数居前十位,同时感应度系数低于全社会平均水平的有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纺织业等五个行业,优先促进这些行业的发展能较快带动有效需求的增长,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

  三、从最终需求关联看需求结构的调整

  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需求包括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中间需求是由不同生产单位之间因生产活动相互提供产品和劳务而产生的需求,它是在一定生产周期内发生在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价值的相互转移,不是对社会最终成果的使用。最终需求才是真正意义上对本期社会劳动最终成果的使用,最终需求包括最终消费需求、资本形成需求、货物和服务净调出需求,这三种需求常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从产业间全面关联的观点看,促进有效需求的另一面,就是通过调整需求结构(包括最终消费需求结构、资本形成需求结构、货物和服务净调出结构)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也就是通过剖析福建省最终需求的产业关联,得出促进福建省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最终需求关联分析的一种理想方法是通过投入产出模型计算各种需求对各个行业的生产诱发系数,按照通常的分析方法,最终需求可以区分为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总流出需求三种,也就可以分别计算出三种不同的生产诱发系数。

  生产诱发系数反映总消费、总投资、总流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社会需求,各产业部门将诱发多少单位的生产额。它的计算公式为:K=[I-(I-M^)A]-1[(I-M^)S+E]

  其中,S为最终使用结构系数,M^为进口系数矩阵,A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E为出口结构系数列向量。

  根据福建省投入产出表模型计算结果显示:金属矿采选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受消费需求诱发程度最高,它们的消费诱发系数达到0.35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受积累需求诱发程度最高,达0.39以上;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造业受总流出需求诱发程度最为突出,诱发系数高达0.52。综合三种需求诱发系数情况,可以得出初步结论:从需求角度看,福建省应大力发展以下产业:金属矿采选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造业,化学工业,纺织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因为这些行业每增加一单位最终需求,将带来比其他产业更多的诱发额,也即能够带来更多的经济总量。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还可以对各产业的生产依赖进行归类,这就是需求的依存度分析。依存度系数即是测度产业对消费、投资或调出的依赖程度,这种依赖既包括直接依赖,也包括间接依赖。将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总流出需求的生产诱发额分别除以最终需求生产诱发总额即得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总流出需求的依存度系数。依据全省投入产出表提供的资料,计算各项需求依存度系数并将其归为消费型、积累型、调出型、调入型和混合型,其中混合型为依赖特征不明显,调入型表示发展该行业拉动的是省外(含国外)需求的增长,对刺激福建省经济增长意义不大,故仅对归入消费型、积累型、调出型三种类型的行业做分析,结果显示:省的建筑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属于典型的“依靠投资型产业”,受政府投资政策影响较大。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造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及纺织业属于典型的“依靠调出型产业”,这些行业发展有力于拓宽省外市场,提高福建省产品的整体竞争力。最值得关注的是“依赖消费型产业”,在消费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发展“依赖消费型产业”可以形成消费带动生产增长,生产增长带动消费的良性循环。福建省的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教育事业超过,综合技术服务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属典型的“依赖消费型产业”,应该考虑政策扶持。

  四、结论与建议

  2005年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最终消费36.0%、投资62.5%、净调出1.5%,清楚表明福建省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以投资为主导。近来的经济研究表明:单纯依靠投资增长拉动经济不是长久之策,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应该依靠供给需求结构的调整,促进有效需求的快速增长,通过扩大国民经济自身的有效需求带来的经济增长才是真正有效、可持续的发展。本文依托福建省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福建省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给出如下建议:1、优化福建省的供给结构,最关键在于优化福建省的产业结构,稳步促进带动经济增长的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居民需求迫切的短缺产业,适当抑制供大于求的过剩产业。同时提高福建省最终需求型及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群的比重,重点发展影响力系数大的拉动产业和感应度系数大的瓶颈产业,推进新兴技术产业、环保产业、旅游产业等新型产业。应用在具体政策引导方面,依带动有效需求增长的大小可分成两个梯队:第一梯队包括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纺织业等五个行业;第二梯队包括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然料加工业,化学工业,金属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工业部门以及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等十一个产业部门。2、调整福建省的需求结构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结构是问题的关键。大力发展消费型的产业,形成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同时发展生产诱发系数大的产业。应用在具体政策引导方面,依刺激有效需求增长的大小也可分成两个梯队:第一梯队包括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教育事业超过,综合技术服务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属等七个典型的“依赖消费型产业”;第二梯队包括金属矿采选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造业,化学工业,纺织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八个行业。3、需求增长必定要有收入增长做支撑,从收入方向来说,促进福建省有效需求增长的关键在于农民的增收。对农村居民消费给于足够的重视,刺激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关注农民的增收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渠道,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有效需求增长,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

  (来源:福建省统计局)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