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分析: 德国反腐“内外有别”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7日 05:40 深圳商报

  本月19日,西门子监事会主席冯必乐辞职,紧接着的24日,公司CEO柯菲德又宣布在合约于9月底到期后将离任,使德国企业的丑闻达到又一波高潮。

  有海外丑闻的德国企业不止西门子一家。2005年,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被控至少向10多个国家的官员行贿,其腐败调查首先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司法部发起。2006年,法国佛吉亚汽车零配件供应公司负责人供认,大众和宝马的高层人员曾同时接受该公司的巨额行贿。另外,德国商业银行为俄罗斯电信企业洗钱、芯片巨头英飞凌收受公关公司贿赂等也接连被揭发出来。

  面对看似突如其来的企业丑闻,德国社会各界的反应耐人寻味。虽然大部分披露出来的腐败丑闻发生在自己任内,但西门子的冯必乐一直表示“没做任何亏心事”,而CEO柯菲德宣布不再续约时也表示“并未参与也不知晓这些非法商业行为”。大众、

宝马等公司也是在丑闻发生后,或拒不承认错误,或大事化小。

  实际上,1999年以前,德国法律对跨国公司在海外的腐败行为都采取“内外有别”的标准,即企业在本土行贿被严厉禁止,但在国外却可以向政客或

公务员支付“咨询费”和“佣金”。直到1999年,德国法律才开始把向海外政客支付资金列为非法,各公司内部也制定了严格的反腐败规章。

  但德国《明镜》周刊认为,企业的内部规章很大程度上只停留在纸面上,一些公司经理还开始用更加复杂的贿赂手段赢取订单。另外,跨国公司的管理构架也助长了海外腐败现象。例如西门子重组后,其15个下属部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独立经营”,不经总部监管即可自主进行交易。这样,少数管理层便利用这种权力通过各种手段谋取合同。

  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为获取足够订单,各大公司无所不用其极。特别是汽车、电信、铁路、医疗等领域,花几个钱拿到合同似乎成了跨国巨头们普遍认可的“潜规则”。西门子公司2006年订单额将近900亿欧元,这意味着它每天必须拿到相当于人民币20亿到30亿元的订单。

  当然,相对来讲德国公司还算比较“干净”,在160个国家和地区中,德国的廉洁水平居第16位。但频频发生的腐败丑闻,已严重影响了德国企业的海外形象。而对跨国公司海外腐败的对象国来说,任何腐败都会给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新华社)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