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高估值要防业绩过度透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2日 13:45 《理财周刊》

  随着股价的不断上涨,市场上10倍以下市盈率的股票已经绝迹,100倍以上市盈率的股票越来越多。面对高估值,投资者期望能够通过业绩的增长来弥补,但对于业绩透支过多的股票,回避可能是最佳的选择。

  文/本刊记者 冯庆汇

  有人把市场震荡比做“筛豆子”,震荡本身就是选优筛劣的过程。这短短几个月,我们经历了绩差股、概念股的疯狂炒作,也经历了市场的阴晴不定,不过越发明显的是,随着2006年报的逐步公布,一些优质股票超预期的业绩,又将众人的注意力拉回到价值挖掘的主轴。国外曾有经典的研究认为,三个月内,情绪是主导市场的首要力量,而长期来看,决定市场的只能是业绩——这也是我们想提醒投资者的。只有业绩才是市场上涨最终的推动力。

    高估值透支2007业绩

  如果按照2006年已公布年报的公司业绩来计算,当前A股整体的市盈率达到了36倍。也就是说,如果你把钱投资于上市公司,按照其业绩水平,平均需要36年才能将投资收回。

  而如果以2007年业绩预测以及近期股票价格为基础,A股市场在剔除亏损股后的动态市盈率为24倍。这个市盈率水平仍然是全球最贵之一。24倍动态市盈率,比成熟市场高出了60%,比新兴市场的平均水平高出40%。

  尽管围绕高估值合理与否的争论此起彼伏,认为高估值合理的人士不在少数,但没有人能否认的是,市场的走向最终需决定于上市公司业绩。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香港市场,一个成熟的券商,最低的市盈率是10倍(香港也处于牛市)。而在A股市场,中信证券的市盈率是58倍。两者估值如此巨大的差距,最重要的原因是盈利增长预期。2006年,中信证券的利润是2005年的5倍。和股市的爆发性增长一样,5倍的增长速度尽管令人羡慕,但也是难以长期持续的。

  按照WIND咨讯对分析师业绩预测的统计,分析师对中信证券2007年业绩预测的平均值是0.99元,按照目前45元左右的股价来说,原来58倍的市盈率可以下降到45倍。很明显的是,目前的股价中,已经包含了对于2007年、甚至2008年的业绩预期。如果业绩最终能超过预测值,那么股价还有继续上涨的空间,若业绩预期落空,那么股价下跌则也是清理之中的事情。无论如何,45倍的市盈率都不算低,其中包含了太多的业绩预期,对上市公司本身也是不小的压力。

  受到中信证券股价的带动,持有中信证券一部分股权的南京高科也随之快速增长。由于市场对于新会计制度之后的股权增值有一定预期,市场认为南京高科所持有的中信证券、栖霞建设、以及还未上市的南京商业银行均能为公司带来不小的净资产增长,包括盈利增长。

  这些强烈的预期促使该股票一路上涨,从去年12月以来翻了个倍,按照2006年年报的业绩来算,南京高科如今的市盈率已经达到了57倍。而其2006年同比净利润增长率其实只有8%左右。

  很明显,这一市盈率已经包含了市场对2007年业绩的大部分预期。目前南京高科持有最多的是南京商业银行的股份,如果上市,该股权投资所带来的净资产上升幅度是相当可观的。但事实是,该银行上市进程至今迟迟未有进展,如果2007年该上市计划出现搁置,那么南京高科如今的股价就无法得到业绩实质性的支撑。

  再比如中国银行。毫无疑问中国银行超水平的06年年报给了市场一阵的惊喜。2006年,中国银行的每股收益达到0.16元,净利润同比增长了53%。这个报告立即促使中国银行股价上涨,中行的股价由此超过了工商银行

  当前,中行的市盈率为34倍左右,超过了工商银行的31倍市盈率。给予大盘银行股如此高的估值,出于对其未来高速增长的强烈预期,不过对于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来说,如果每年的利润增长率可超过30%—40%,不出2年,中行就能成为世界最大的银行。根据中行所披露的年报数据,银行利润中的50%收入来自于存贷差所带来的贷款利息收入,而如此巨大的存贷差可以持续多久不得而知。从这个角度说,如果34倍市盈率是合理的话,那么中行未来的业绩压力也是可观的,2007年中行业绩增长能否持续高速是其估值的基础。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