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望北京(3)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6日 18:21 财经时报

  

  移民带

  “一定要搬吗?”那些忧伤的老北京人问。

  2006年,《南方周末》记者南香红在《车警官出前门记》中,讲述了一位名叫车金鼎的老北京人,遭遇拆迁,被迫搬离他位于前门小江胡同9号的300多平方米的祖产四合院的经历。

  南香红写道:“一年多来,车金鼎一直受到两股力量持续的、无间歇的撕扯。一个是自己家居住了几代人的老宅要被拆迁,另一个是北京市场上不断飙升的房价。作为车家唯一的男性继承人,他必须想办法保住从祖父一代传承下来的老宅;而作为一家之主的他,得在老宅消失之后,为一家人找到一处房子安一个新家。国庆节前夕,他将刚刚得到的拆迁补偿款加上家庭积蓄,凑足了100多万,购买了位于北京二环之内的一所二手房。当把那100多万从存折里过户到另一个人名下的时候,他的心脏抽搐了一下。两种撕扯的力量骤然停止。他的位于北京前门小江胡同9号的300多平方米的四合院没了,他一生所积下的钱没了。”

  这一切发生得太快了,甚至有点让人捉摸不透。

  过去数年间,数百万的外地人涌入北京,上十万的北京人却选择出走。据有关统计,外地人以及外籍人士,正以每年新增5.6万人的速度进入北京,并在北京置业安家。而自2004年起,外地人在京购房的比重已近

北京楼市半数。

  与此同时,北京周围,一个明显的移民带正在迅速形成。

  以天安门为圆心,这个移民带大约分布在60公里半径以内,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西南方60公里处的涿州以及正东方向30公里处的燕郊。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8万北京人涌入了燕郊,2万左右搬到了涿州。此外,新移民们还有一些其他的选择,比如廊坊、固安,乃至更远的天津。

  而这些被当作目的地的城镇却因此看到了无穷的机会。

  “京郊生态卫星城”是河北人喊出的口号,所谓是生态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周边,既要环境好,又要交通方便,同时城市功能齐全的小城镇。虽然这些地方对应这些标准都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北京人移居而带来的正面影响已经显现——“北京人投在河北房地产上的钱最少也有500亿元,光税就上了十几亿元。”涿州市发改委一位官员保守地估计说,“除此之外,北京人住在河北,要吃饭吧,要买东西吧,小孩要上学吧,这些消费每年至少也得三四亿元。”

  建设“京郊生态卫星城”,“打造面向北京人的宜居城市”是涿州这个总人口60万,面积却有70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喊出的口号。而燕郊所在的三河市,正忙着说服北京市将八通线东延到燕郊,以拉近燕郊和天安门的“距离”。此外,当地还将投资17亿元兴建一座有1200个床位的综合性医院,要建老年服务中心,还要加强在教育、文化等方面的配套设施建设,目的就是在未来吸引更多的北京人来此居住、度假、娱乐。

  而这些新来的北京人却在无意中对移居地原住民的生活形成了又一轮的压力。他们在拉动地方经济的同时,必然带高了当地的房价。去年涿州的房子是每平方米均价1000元,今年上半年已经涨到1500元;燕郊的房子在1999年时均价是每平方米900元,现在已经上涨到了每平方米接近3500元的水平。北京人在北京买不起房的“传染病”蔓延到了河北,最典型的是燕郊,有燕郊人感叹:“北京人一来,餐饮、商业是发展得越来越好了,不过物价是越来越高了,尤其是房价,涨得太快了,本地人都买不起房子了。”

  “逆城市化”

  北京城疯狂生长,“逆城市化”潮流涌动。

  但这种“逆城市化”并不能完全等同于19世纪末,英国人霍华德在《明天的田园城市》中描述的那样,那样完美的城乡一体化的新社会结构眼下还只是个乌托邦。而在这漫长的等待中,注定要有人付出代价——率先从北京出走的那部分人,多数还是出于无奈的选择。这更像一轮又一轮的城市“挤水运动”,最无力的那群,往往被最先驱赶。

  不能否认,这种“逆城市化”的趋势虽然眼下多少带有悲情色彩,被动性多于主动性,但这正是市场规律促进资源再分配的体现,它的意义是积极的。

  成都市社科院副院长陈伯君认为:“‘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城市功能自我优化、减轻空间压力的内在要求和必然冲动。由此,‘城市化’聚集的资源和产业越多,‘逆城市化’分解这些资源和产业的趋势就越强。”

  陈伯君肯定这种潮流对于发展村镇的推动意义。他认为:“这些城市资源和产业的分解是村镇发展的重大机遇。借助‘逆城市化’分解城市功能和分流城市人口的趋势发展村镇,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小城镇和乡村同时又有助于优化城市功能和减轻空间压力,促使中心城市的空间结构更加合理、产业优势更加突出、聚集效益更加合理、引擎力更加强大,进而形成中心城市与中小城镇、乡村彼此之间产业呼应、优势互补、良性循环的‘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使城市化得以在新的格局下持续发展。”

  而这些易地而居的北京人,从另一方面来说,发出了大京津冀地区概念正在形成,环渤海区域经济融合的信号。

  北京市规划委一位负责人表示,房地产市场的融合只不过是京津冀区域经济融合的先行者。“之前进行修编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特意强调了与周边省市的协调与分工。”这位负责人说,“北京目前的市域已经很难满足现实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京津冀区域经济融合是必然会实现的,现在房地产市场的融合只不过是先走了一步而已。”

  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城市,北京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辐射源和推动力,与珠江、长江三角洲相比,京津冀都市圈内的中心城市规模很大,而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发展不足,尚未形成完整的城市带,区域经济协同力量薄弱。

  而一个北京大七环的概念的设想还将把北京的能量向外扩展,连接起涿州、固安、廊坊、香河、大厂、三河、平谷,加强北京和外围城市的联系,共同走向“区域发展”,摆脱“北京一城独大,周边贫困带环绕”的局面。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