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广东率先对垄断行业高薪动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5日 12:07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杨兴云 广州、深圳报道

  就在各地政府等待国家限制垄断行业职工工资方案出炉之际,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广东将率先对垄断行业收入开刀。

  自3月中旬开始,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会同广东省财政厅、审计厅对全省国有企业工资收入进行监督检查。

  据了解,此次检查的重点为金融、电力、电信、外贸、交通、烟草、石油石化等行业的国有企业,包括工资收入、住房补贴、企业代扣个人所得税等,检查行动将一直持续到5月份。

  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相关人士介绍,广东省政府有关部门将以此次检查的情况为依据,调整垄断行业工资政策,以保障社会分配的公平公正。

  此前,深圳市政府也已公开提出,今年将调控部分企业中层人员薪酬过高的情况,降低国企中层不合理的薪酬水平。此外,一些公用事业、基础设施领域的垄断性企业薪酬也要与市场接轨。

  不合理高薪等同国资流失

  对于一些人士认为广东省调整垄断行业薪酬动作过快的说法,广东省发展研究中心一位负责人并不认同,他向本报介绍了相关背景。

  他表示,垄断行业过于突出的工资福利收入,实际上已经或潜在成为引发社会不满情绪的一个宣泄口,这与中央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显然不符。在此情形下,调整垄断行业薪酬是“迟早的事情”。广东省有关部门已经就此作了很多方面的准备。

  日前,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发布的《2006年省情调查报告》指出,“当前广东省国有企业薪酬管理缺乏规范和有效约束,总体上处于无序和失控状态”。

  报告透露,垄断国企工资薪酬不合理,有的企业普通司机年薪竟达10万元以上。

  报告指出,无序和失控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许多国企没有制定薪酬管理办法,薪酬管理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二是,企业薪酬总额增长幅度高于企业实现利润增长幅度,员工实际平均薪酬增长幅度高于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

  以2005年1月-6月为例,广东省属21家国有企业利润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47%,全员劳动生产率增幅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65%,而人均人工成本支出却增长了11.18%,其中5个企业集团人工成本支出同比增长超过25%。

  薪酬分配中,一方面存在大锅饭现象,另一方面又存在“高低不一”的不公平现象。

  大锅饭的现象,主要存在于垄断行业和没有销售收入的管理单位。“高低不一”主要体现为,国有企业一般员工薪酬高于劳动力市场价格,有的企业后勤人员月薪高达7000~8000元,而技术岗位、高层管理岗位、关键岗位人员薪酬却低于劳动力市场价格。

  此外,国有企业同工不同酬的现象相当严重。

  根据课题组的调查,目前广东省许多国有企业把员工身份分为企业职工、合同制工和临时工三类,按照身份和工龄决定薪酬。同为后勤岗位的,有些企业老职工的每月工资高达七八千元,而合同工或临时工刚过千元甚至数百元,同为司机岗位,企业职工年薪高达10万元,而合同工、临时工只有两三万元。

  对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报告认为除了产权制度改革进程缓慢和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出资人不到位之外,过分强调国有企业在薪酬分配中的自主权,缺乏有效监督,是造成当前国企薪酬管理“无序”和“失控”的重要原因。

  “随意定高薪酬、乱发奖金、肆意挥霍,甚至肢解、蚕食国企利润,属于国有资产流失的形式之一。”知情人士透露,在《2006年省情调查报告》发布的当日,广东省纪委常委、秘书长蒋乐仪在《广东省国有企业资产流失情况及其对策》的报告中作出上述批示。

  蒋乐仪认为,在国企改革中,一些企业违反《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办法》和省政府制定的量化考核指标的规定,以强调经营者个人贡献为由,自定高薪酬。有的企业实行“国有资产增量股权奖励”,几年间一些高层管理人员分别获得几千万甚至近亿元个人收益,而企业每况愈下,甚至经营亏本。有的国有企业乱发奖金,私分挥霍国企财物。

  事实上,有关垄断行业工资收入中存在的种种不合理现象,也早已为广东省人大代表关注。

  “有的垄断企业账面上年年亏损,但员工工资却年年涨。”一位广东省人大代表说,一方面,员工的收入与其劳动难度、强度不成比例,工资高于其他企业数倍,另一方面,企业亏损便成了产品加价的理由。

  这位代表列举了路桥收费站收费员的例子,认为他们的“工作比农民还简单”,稍微会算数的人就足以胜任,但他们的收入却很高。

  据介绍,一直为人诟病的广州洛溪大桥收费问题,其中仅“管理费”一项就曾经高达收费额的30%以上。垄断国企收入与分配上存在的问题,由此可见一斑。

  调整重点

  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工资处处长陈斯毅向本报透露,垄断行业在分配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分配秩序较为混乱。

  工资的结构、不同岗位不同工资的随意性比较大,有的压低了生产一线的职工工资,本地工、外来工中又压低了外来工的工资水平,没有体现出同工同酬的原则。此外,还有一些工资列支渠道不一样,以逃避个人所得税,加班工资发放不规范等等,这些都是将来企业整改的重点。

  据了解,检查活动首先由企业进行自查,并将自查报告报送省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然后由检查组负责对企业进行抽查。各地要对检查发现的超提超发工资,上报虚假工资统计数据,违反《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等违法违纪问题,即时进行处理,依法责令整改。

  开展监督检查的重点对象是金融、电力、电信、外贸、烟草、石油石化等行业的国有企业,尤其是上述行业中工资收入水平较高的省属企业。

  陈斯毅表示,这次调查,人工成本、非法收入和灰色收入是重点。另外,交通、通信等变相的项目、巧立名目的收入也要查。

  据了解,这次将进行详细调查,并将作为今后制订新政策依据的内容包括:企业人工成本,包括人工成本总额、构成及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等情况;企业执行《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情况,包括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支付制度和考核管理制度等情况;企业贯彻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及2006年度本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情况等。

  陈斯毅认为,人工成本这一块问题较多,一些企业该支出的不支出,不该支出的却支出,甚至一些企业把企业的福利也算作人工成本,这不能反映企业真正的经营情况,对其他行业也不公平。

  另外,绩效工资、年终奖与经济效益挂钩的浮动比例是不是符合国家的规定,是不是有批文,年薪制、资金的分配方案是否通过职代会,也都是检查的重点。

  事实上,对于企业福利待遇,国家并没有明文规定,政策界限比较模糊,一些企业就很容易钻空子,以福利的形式发放待遇。这些“灰色地带”怎样限制,广东将在这方面进行率先探索。

  工资失控的原因

  对于造成垄断行业工资收入状况近乎失控的原因,陈斯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2000年之后,政府即停止对企业工资收入情况的检查干预。

  陈斯毅表示,过去很长时期,垄断行业的待遇并没有高出社会平均水平太多,也没有像现在一样广为社会舆论抨击。因为以前政府相关部门每年都对垄断行业工资收入进行检查,实行宏观调控。

  然而,1999年之后,社会上出现了不同的声音,认为政府过多地干涉企业的分配支出,会影响企业的自主权,不利于调动企业的积极性。随后垄断行业国企增大了对工资福利的支配权限。

  陈斯毅认为,如果这种情况不改变,社会贫富差距增大,将产生新的不公平,因此不能一味地强调企业的自主权而忽视政府对企业分配的调控。

  “占用大量国有资源,亏损的时候不承担责任,盈利了却大发薪酬”,广东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丁力认为,垄断行业的高收入并非是依靠辛苦劳动换来的,更多的是依靠特殊地位和占有大量的国有资产。

  他认为,此举不改变,对创建和谐社会不利。

  同时,丁力也对能否真正通过相关调整达到既定目标,表现出担忧。他认为,“问题的核心在于,此举将涉及既得利益者的根本利益”。能否有效解决垄断行业收入问题,关键在于“能否管住既得利益者”。

    相关报道:

    陈良:弱化垄断优势方能降下高薪

     陈宇峰:垄断行业高工资将扼杀社会经济发展动力

     垄断行业也该晒晒薪酬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4,5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