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汇金:众望所归淡马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9日 11:23 《资本市场》

  汇金:众望所归“淡马锡”

  本刊记者:刘亮

  今年年初,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之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曾经明确表示,将对汇金公司进行重组改造,按照“国家投资控股公司”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完善体制,确保对重点金融机构的绝对控制力。

  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在去年的一次讲话中也曾经表示,“将借鉴新加坡淡马锡公司的经验落实出资人责任,把汇金公司办成金融控股公司,对所投资的金融机构行使大股东权利。”

  吴晓灵认为,汇金公司与淡马锡的运作背景十分相似,可以借鉴淡马锡的成功经验。“汇金公司可以作为国有商业银行的控股股东,代表国家行使出资人的职能,积极主动地制定公司发展规划。在制度设计上,明确界定权利和责任,加强权利和责任的对称关系,以保证公司治理机制有效运作和实现股东长远价值增值。”

  这可以看成是央行系统对汇金转型定位的一种呼声。现在看来,这种呼声多少有一些一相情愿。因为,财政部系统并没有对这种呼声作出回应。

  定位分歧

  虽然中国农业银行的股改任务复杂,但汇金公司创立之初的使命——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注资任务——已经接近完成。完成对农行的注资之后,汇金公司必须面对重新定位的问题。关于这一点,留给汇金公司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对汇金公司的未来发展,可以说有两种方向,一种是学习新加坡淡马锡模式;另一种则可能是成为金融国资委,或者类似的“准政府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在发给记者的电子邮件中表示:“我在两年前曾经在一次内部研讨会上提出,汇金应该向类似淡马锡那样的公司转型,尤其是新加坡‘与政府有联系的企业’(GLC)的经验值得学习,当时谢平先生认为汇金公司是有政府背景的企业(Government Body), 此后我很少讨论汇金。”

  事实上,钟伟是汇金向“淡马锡”转型的积极支持者。钟伟教授曾经表示,未来的汇金公司,应该定位为管理部分外汇储备、国有商业银行等在内的国有金融资产的、高度市场化的金融控股公司。

  新加坡淡马锡有限公司是根据《新加坡公司法》组建的国家投资公司,淡马锡拥有多家企业的股份,占新加坡GDP 的12%。30年来,平均每年为股东赢得18%的投资回报率。绩效丝毫不逊色于新加坡私有跨国公司。

  据估计,淡马锡管理着550亿美元的市场资金,每年的经营费用还不到3000万美元,其中淡马锡管理GLC证券的代管部仅有53名工作人员。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淡马锡可以说是“近股东”的典范。

  对于中央汇金的前景,钟伟甚至认为,汇金的定位应可较之淡马锡更为市场化,其内外部治理结构也可以更富有弹性。

  作为建议之一,将汇金公司直接改组为金融国资委同样也获得了一些人的支持。这些人认为,汇金公司在承担国有出资人职能的同时,也应该管理国有金融资产。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汇金公司持有的外汇实际上是政府(央行)的负债,汇金公司的股东实质上是财政部。作为一家成立时间不长且只是国有金融机构的控股公司,与其勉为其难,让其担当中国的淡马锡,还不如在明确将国务院国资委打造成中国淡马锡的同时,将其纳入国务院国资委统一的管理范围来得更为合适。

  试图争当“金融国资委”的还包括财政部金融司。以往,国有金融资本的出资人代表,是由财政部金融司为主导,现在则是以“央行负债”为资本金的汇金公司为主导。而且“金融国资委”还涉及“管人管事管资产”的权力整合,建立这样的机构显然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财政部金融司作为国家机关,显然有更多的便利条件。

  有消息说,汇金大量持有国有金融机构的资产,等于是架空了财政部。因此,汇金再向工商银行注资150亿美元时遭到了来自财政部的阻力。最终,作为平衡,汇金和财政部才各自拥有工商银行一半的资产。从这一事件可以看出,对于汇金的扩权,财政部还是有想法的。

  事实上,汇金的“国家投资控股公司”模式,或者说是转型为淡马锡模式,得到了更广泛的支持,因为汇金目前的注资方式,更类似于淡马锡,并且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而财政部则在这场争夺中处于劣势地位。

  应对外储激增

  中国目前大量的外汇储备被形容为“抓住了老虎尾巴”,大量的外汇储备是美元形式存在的,而美元正在不断的贬值。如何保证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正在成为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金融界人士对巨额外汇储备的态度由喜变忧,并就如何改革外汇储备现有管理模式提出了不少建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央行只保留一部分用于汇率管理功能的外汇储备,经过测算,这部分外汇储备大约需要7000亿或8000亿美元,其余部分则用于投资。

  在投资内容上,除了现有的股权投资之外,一些专家还提出可以购买储备石油能源黄金等战略性物资,或者用于社保基金、教育卫生事业等等。

  也有消息称,国家可能于近期明确外汇储备的管理框架问题,成立专门机构,来经营管理部分外汇储备,新机构可能独立于各部委之外,由国务院直接管理。新机构倾向于叫“政府投资公司”,采用类似于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的模式进行管理和投资。

  由于汇金公司是动用外汇储备为金融机构注资,与外汇储备投资有天生的渊源。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建议,当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对汇金公司进行改组改造,使其真正转变为一家市场化经营的国有投资公司。由汇金公司来进行外汇储备的管理和投资。

  为实现这一目标,郭田勇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尤为重要:一是要解决好汇金公司的外汇资金来源问题。由于国家外汇储备对应着央行的人民币投放,因此未来央行不能将外汇直接划给汇金公司。可考虑在做实汇金公司的基础上,赋予其发行企业债的职能,以发债所筹资金从央行收购外汇,然后用于投资。

  二是对于汇金公司的股权投资部分,要加强其派出董事的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为此,应逐步将现有的由各相关政府机关选派董事的制度,改革为通过市场化的公开招聘与考核来进行选拔,以增强其履行职能的能力,通过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来获取回报。

  三是要扩大汇金公司的经营范围,除了原有的股权投资之外,可增加战略物资投资等部门,并充实专业化的投资人才。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该部分投资的政策性色彩较浓,但由于其具有长期存储、紧急时出手的特点,因此一般不会发生亏损。

  另外,郭田勇还强调,外汇储备的投资应该以商业化、市场化为主导,因此中央政府未来也应该加强对汇金公司经营业绩的考核,同时,汇金公司发行的企业债券也有还本付息的压力,因此汇金公司不能将外汇进行任何形式的无偿划拨,或投资于本应由财政负担的教育卫生等公益项目。

  也有金融业人士分析,以前在外汇储备的管理上,安全性和流动性要求是第一位的,采取新的投资管理方法之后,可能收益率问题也会同等重要。此外,汇金如果按照“国有投资公司”这种思路进行改造之后,其投资领域应该可以不限于金融领域,将来还可以配合国家的重要产业政策,赋予其利用金融资本进行产业整合和产业调整的任务。

  建议立法

  通过观察就可以发现,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汇金已经获得越来越多的国家级任务。但汇金定位不明确,所做的工作、获得的成功,缺乏制度保障的问题,仍然不容回避。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易宪容支持汇金存在的合理性,他认为,目前在国际上,很多国家都因为有过多的外汇盈余,而纷纷成立主权财富基金,以追求更高的风险收益,这值得中国借鉴。汇金公司的存在,为中国进行外汇储备的合理管理与运作创造了条件。

  但易宪容评价汇金公司的时候认为,目前的汇金公司只是经过了行政授权,而没有立法授权,因此,也就不能够对其公司职能进行清楚界定,更不能够厘清国家与汇金公司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同时,由于汇金定位的法律地位缺失,也使得汇金不能够厘清与央行之间的关系。

  易宪容建议,对于汇金公司,国家应该专门设立《汇金公司法》,来确定它的基本职能、目标模式、组织架构、运作方式、考核条件及监管制度等等。

  如果在法律制度上不对汇金公司有明确界定,那么今后汇金公司所面对的困难与问题肯定会越来越多。缺乏相关的法律,各政府职能部门为了争夺利益,会制定各部门之间不相协调的规定。这样,汇金公司的运作就会越来越困难。

  另外,缺乏相关的法律,国人也难以放心,将如此巨大的金融资产,交给汇金公司去进行经营和管理。

  易宪容还介绍,“不与民争利”是“类淡马锡”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的基本原则。但“不与民争利”是汇金公司成立以来最受到质疑的地方。因为,就目前央行对汇金的政策来看,表面上是市场化运作,但实际上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业绩完全是政府政策的结果。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业近年来业绩的快速增长,还是三大国有银行顺利上市,如果不是政府主导与力推,要达到这一点是不可能的。

  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也认为,汇金转型为一个国家级的金融控股公司要更务实也更灵活一些。但目前我们国家还缺乏《金融控股法》这样的法律,无法让汇金依法开展经营活动。

  曹凤岐认为,一旦汇金的定位确定之后,出台相关的条理、法规都不是问题,但汇金公司的定位问题,显然要等到本轮金融改革成型之后才能明确了。

  相关专题:

  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年内成立

  相关报道:

  中央汇金将整合进国家外汇投资公司

  关注中央汇金注资股的赚钱机会

  中央汇金走向前台 撩开神秘面纱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21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