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CPI数据触发加息讨论 机构看法不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5日 03:35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CPI数据触发加息讨论机构看法不一

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自去年以来一直呈加速增长之势 资料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针对最新公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数据和金融统计数据,海内外研究机构近日纷纷进行了评述。有意思的是,许多内地机构对未来是否会加息存在着一定的分歧,而海外投行则普遍预计,1到2个月里,央行很可能会动用加息手段。

  □本报记者 李剑锋

  2月份,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4138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3.5万亿元,同比增长17.2%。CPI比去年同期上涨2.7%,增速快于1月的2.2%,略低于2006年12月的2.8%。

  国信证券研究所认为,虽然CPI涨幅略小于预期,但通胀的风险仍不可忽视,目前实际通胀风险比数字所显示的要大。从整体经济来考虑,预计一季度GDP的增幅要比预期快很多,很可能将会超过去年最高的11.3%的水平。总体而言,加息预期并没有减弱。

  国泰君安研究所认为,2月份的CPI仅为2.7%,核心CPI在2月份的明显上扬并非是趋势性的,在今年更有可能是平缓上升的格局。3月份的CPI有望与2月份大致持平,今年总体将呈现前高后低之势。由于总体通胀水平持续低于预期,加之

美联储日渐强化的降息预期,中国目前加息的可能性在进一步降低。

  中金公司表示,总体维持全年CPI 增速2.2%至2.5%的预测,考虑到目前税后存款利率维持在2%的水平,目前的通胀率已经将真实利率变为负数,这可能导致经济中的储蓄者行为产生一定的扭曲。此外,2月份信贷抬头预示着固定资产投资可能反弹,相信货币紧缩政策很有必要。

  东方证券研究所认为,不能从2月份的CPI小幅走高来判断整体价格趋势将出现大的转变。解析2月份CPI构成,仍然是食品价格的波动带来了CPI的波动。而CPI走势与是否加息也没有必然关系,2006年4月和8月两次加息,几乎与CPI无关,当月CPI仅为1.2%及1.3%。

  相比而言,一些海外机构则表达了较强的加息预期。汇丰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称,单凭最新的CPI数据,还不可能导致任何政策调整,但是1到2月份的新增加贷款数据远超过预期,预示着央行可能会采取应对举措,比如提高存款

准备金率,甚至在未来几周内同时提高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

  雷曼兄弟亚洲经济学家孙明春表示,逼近历史新高的贸易顺差、M2货币及银行贷款的快速增长以及CPI,都可能触发下一轮的紧缩政策。在4月或5月份,央行可能一次性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同样在这段时间,可能会有27个基点的加息。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除了对通胀担忧外,近期贷款以及M2货币增长双双加速,也加大了央行采取进一步紧缩货币政策的压力,预计在4到6周内,央行可能动用加息手段。

    相关链接:

    2月份企业商品价格同比上涨4.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加速增长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