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再制造业的崛起(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0日 15:27 《中国投资》

  Caterpillar样板

  作为全球再制造业的翘楚之一,卡特彼勒在8个国家从事再制造业务,拥有100多家工厂和6200名员工。

  按照计划,卡特彼勒在上海的亚太再制造中心第一阶段将为客户和经销商再制造水压泵和发动机;第二阶段,计划把上海建成为亚洲地区再制造枢纽,并将产品范围扩展到汽车配件和发动机零部件。

  如何将散落在各个客户手中的旧部件回收,经过再制造,再将其出售呢?显然,再制造不仅是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而是需要一个完备的商业服务系统。按照卡特彼勒的经验,在设备翻新的过程中,再制造企业不能卖出产品就置之不理,而是必须和客户保持产品替换关系。

  当客户需要替换一个发动机缸盖的时候,他只要把旧的发动机缸盖交还给卡特彼勒,就可以以折扣价得到一个翻新的发动机缸盖。当然,只有检查了返回部件并确认可以翻新后,客户才可以享受优惠。“我在给你一件新的再制造产品的时候,你一定要把你的旧件还给我。为了鼓励你把旧件给我,我们返给你一部分现金,鼓励你把旧件给我,这样,旧件就不会流失到市场上去,或是当作垃圾填埋而造成污染”。

  肖绍成说,“旧件回收顺畅得益于两点:第一,我们有非常好的经销商网络;第二,我们有旧件返还金的激励机制。”通过这个模式,卡特比勒销售出去的设备80%都能回收。除此以外,卡特彼勒还在替其他的厂家作再制造的OEM。这些可供再制造的设备,小到可以是一个喷油嘴,大到整个发动机。

  卡特彼勒的这些做法,与客户之间形成互利关系:一方面帮助客户降低业务运营成本,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则提高了客户忠诚度。

  再制造业务的利润是如此丰厚,以至于卡特彼勒在设备首次生产之前,就开始为再制造考虑:为了要使设备用旧了之后返回工厂时便于翻新,在设备设计和生产的时候就要求翻新工程师与新产品工程师共同合作,这样一套设备可以经过两个、三个再制造程序,也就是可以循环使用两个到三个周期。

  2005年,卡特彼勒再制造业务仅一年的工作量是220万件旧件,有1.35亿磅的材料在卡特彼勒进行了再制造,并被重新变为可以同新品媲美的产品,其质量常常会优于原来技术指标。“再制造为我们的客户节省了成本,同时也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这是支持中国循环经济的重要一环。”肖绍成说。

  巨大市场

  再制造使用的几乎是免费的材料,所有的

能源成本已经包含在其中,因此,随着石油、金属和矿产的价格不断飚升,对于能源、金属和矿产需求旺盛的装备制造业而言,这种商业模式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由于再制造提供了非常环保的解决方案,而中国也在致力于发展有利于循环经济的行业。因此,很明显的是,再制造的发展将让中国的所有相关各方均从中获益。”肖绍成表示。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曾经从国外引入大量的大型成套设备。高辉清指出,按照一般设备寿命为20~30年来计算,2000年之后,这些设备陆续进入报废阶段,从2001年开始将陆续达到使用寿命,面临报废,并在2010年左右将达到高峰。与此同时,随着保有的增加,中国每年淘汰、报废的电子产品、计算机、汽车、

摩托车等也相应增多。这些废弃物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妥善处理,将给环境保护带来巨大压力。

  另外,由于一般情况下,回收的废旧物资种类多种多样、数量差异悬殊,新旧程度不一,拆解、清洗、零件检测及分类等流程的工作通常也只能由人工来完成。受前面几个环节手工操作的影响,再制造业每一批产品的生产规模较小,这就使得在产品装配环节上使用更多的劳动力往往比使用更多的机器更合算。这一点非常适应中国的劳动力相对过剩的形势。“我国有取之不尽的劳动力后备军,发展再制造业可以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

  高辉清认为,不论从废旧物资供给来看,还是从产品的市场需求看,中国都是再制造业最有发展潜力的国家。

  “许多领域都可以从再制造业务中受益。包括重型机械和柴油发动机业务,还有汽车、铁路和工业用户等其他领域。”肖绍成对《中国投资》说,“上海再制造中心会先以卡特彼勒自己的产品以及中国国内市场为切入点”。

  显然,再制造这一巨大的市场注定不会成为少数几个玩家的游戏。最新的消息是,英国最大的专业化发动机再制造公司李斯特·派特公司也在摩拳擦掌,决定与中国合资成立再制造技术生产试验室,准备大规模进入中国。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