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国内坚挺油价再遭国际市场倒逼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5日 00:11 北京商报

  

王晓莹/图

  国际石油期货价格在2007年首个交易日下跌,迎来自去年冬天以来的最低谷。反观国内石油价格仍与跌宕起伏的国际油价波动绝缘,让国内油价上调时给出的与国际接轨缘由再次成为滑稽的借口,也对国内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再次形成了压力。

  利好的消息是,已经苦等了8年的

成品油价格机制终于有望在今年年内出台,不过该机制能否让垄断的国内
石油价格
联动国际市场,仍是个问号。

  

张彬/制表  

  国内静观

  国际油价下跌

  2007年国际商品交易首日,国际原油价格迎来自去年冬日以来的最低谷。本周三,纽约商品交易所2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每桶58.32美元,下跌2.73美元,跌幅近5%,为去年11月17日以来的最低收盘价。当天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的原油期货价格也每桶下跌2.48美元,达到57.96美元,为去年11月17日以来的最低收盘价。

  当国际石油期货价格因需求萎缩而看跌时,中国国内的油价依然依照“家规”自行其是。中国石油市场一直以来与国际油价频繁的、大幅的波动形成强烈反差。中国原油价格曲线一直平稳上升。从2002年开始,13次调高国内成品油的价格,而降价只有一次,且降幅微乎其微。

  国际油价受市场变化影响频繁变动,此次下跌是由于暖冬气候因素引起的需求减少。从去年7月国家油价开始进入下跌趋势以来,最低跌到过每桶50美元附近,最大的跌幅近30%。根据国际有关机构的预测,2007年国际原油价格可能会跌到每桶40美元左右。

  这对石油消耗大的工业企业、消费者以及经营石油的企业来说都将是一个很大的利好。但是对于油价与国家脱节的中国来说,远没有那样乐观。最大的受益者显然是垄断石油巨头,因原料成本的缩减,其盈利能力相应看涨。但石油批发价格却不会因此而降低。消费者,其他对石油能源有较大消耗量的工业企业都不能因此而缩减成本。

  缺乏弹性的国内油价,与国际价格的价差使得一些地区的走私猖獗。

  垄断企业

  管理下的价格绝缘

  一方面价格垄断、一方面获得国家补贴,石化企业还将以资源产品的环保成本为由得到另一个涨价的许可。

  日前,发改委表示拟将环保治理成本纳入能源价格,原则通过了《关于深化价格改革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见》,环境治理、资源枯竭后的退出成本将会计入石油、天然气、水、电、煤炭和土地等产品的定价中。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能源价格的改革总以“加法”来进行,但深化改革并非靠几场价格听证会就能解决。能源企业垄断地位的破除、市场化交易改革、企业重组和价格管制机构改革等一系列问题应该更加受到重视。

  从2006年12月11日起,中国成品油批发市场将全面开放,外资公司可在中国建造油库、码头和销售网络,销售自己生产的成品油,改革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成为必然。

  商务部曾表示,这将打破国家统一配置原油资源和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集中批发成品油的格局,允许具备条件的企业在我国从事原油、成品油批发经营,我国石油市场将逐步形成国有大型石油公司、跨国石油公司和社会经营单位共同参与竞争的格局。

    金冰 王晓然/文 车亮/摄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