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国内坚挺油价再遭国际市场倒逼(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5日 00:11 北京商报

  记者了解到,在美国,大大小小的加油站都集中在几个大的石油公司,但严格意义上并不是垄断,而是高度集中。石油是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高产出的行业,产业集中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分散企业风险。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11月底,我国社会批发企业占国内成品油批发企业总数的33.4%,社会加油站占国内加油站总数的56.3%。但是目前,中国的中小石油企业主要集中在销售领域,而像美国等国家的中小石油企业则集中在开采、挖掘领域,大的石油公司负责冶炼和销售。

  

  成品油定价机制

  有望年内出台

  “目前,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具体方案已经制定完成,预计今年将有望出台。届时,国内成品油市场的价格将与国际市场完全接轨。”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董秀成认为,这次改革后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具体何时出台关键取决于国际市场油价。如果国际市场油价偏高而且又不稳定,会造成国内油价的不稳定因素。但是,如果国际油价相对较低,并且比较稳定,就有利于该机制的尽早出台。“我认为,2007年应该是国际油价相对稳定的一年。”董秀成表示。

  而自1998年至今,我国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已经历了三次该改革。中国能源网CEO韩晓平介绍说,1998年6月3日,原国家计委出台《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规定中石油和中石化两个集团公司之间原油交易结算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价格由原油基准价和贴水两部分构成。

  从2000年6月起,国内成品油价开始参考国际市场价格变化相应调整,当时参考的只有新加坡市场的油价。

  从2001年11月起,中国又一次进行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改革的核心是当国际油价上下波动幅度在5%-8%的范围内时保持油价不变,超过这一范围时由国家发改委调整零售中准价。

  2006年3月26日,国家发改委在宣布成品油价上调的同时,向地方传达了石油综合配套改革方案。

  虽然“四个配套机制”目前已逐渐落实,但最为关键的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却仍“待字闺中”,由此引发诸多非议。

  对此,董秀成认为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出台后将大大降低类似情况的出现频率。因为新机制将使国内成品油市场的价格与国际市场完全接轨,这也意味着,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将与国际市场联动,随之涨跌,国内石油市场将向国际化迈进一大步。“这不单单是价格问题,同时还是公共政策问题,涉及包括国内两大石油集团等多方面利益。”董秀成表示,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成品油是完全的市场化,政府对其没有干预。据了解,美国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放开石油价格,而日韩等亚洲国家是上世纪90年代放开的。

  事实上,发改委维持现有定价机制承受着一定的压力。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昨天拒绝了记者的采访,他表示,目前发改委对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一事“封口”,进一步证明了成品油定价机制目前的“敏感”。

  新闻背景

  原油价格差异致使国内走私猖獗

  “广州反走私综合治理25周年”的一组数据显示,来自中国香港的走私红油到岸价格比国内的批发价低近500元/吨,价差造成我国企业对违法走私行为趋之若鹜。与此形成矛盾的是,去年年底,中石化披露,政府对其炼油企业2006年的政策性亏损给予了一次性财政补贴50亿元。理由是相当一段时期中,中国油价与国际大幅倒挂,国内石化巨头的炼油企业出现严重亏损。中石化的说法是,到2006年9月末每炼1吨成品油平均亏损达900元。

  业界专家质疑,从开采到冶炼再到批发零售,整个产业链条都由大型石化企业掌握,如果上游的炼油企业亏损需要补贴,那么下游环节的利润又是不是应该拿出来呢!实际上,在2006年国际原油价格达到每桶57.65美元时,国内批发价格比美国市场价格高出折合人民币2400多元。如此算来,中石油、中石化等的成品油批发价格并未如其所说价格倒挂,造成亏损,上市公司业绩反而连年飘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