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特高压决策始末 争议两年专家多次上书中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30日 11:30 南方周末

  □本报记者 曹海东

  国家电网2004年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投资4060亿元,用15年时间将分散在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东的电网联成一片,从而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令一些专家们惊讶的是,国家电网青睐的是一种在国内备受争议的技术——特高压。

  特高压是一种1000千伏交流或±800千伏直流的输电技术,由于技术和经济的因素,目前世界范围仅有日本和俄罗斯铺设了尚未转入商业化运行的特高压线路。

  国家电网的计划刚一公布,就遭到以中国投资协会为轴心的一大批电力专家的反对。从2005年5月开始,专家们数次上书中央,要求仿照三峡工程,对特高压这种投资巨大的工程进行公开论证,确保科学、民主的决策。

  在经过近两年的交锋之后,今年8月9日,

国家发改委批准了国家电网公司的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试验示范工程,工程线路全长645公里,跨越华北、华中电网——从山西长治至湖北荆门,总投资近60亿元。

  2006年11月27日,国家电网为了让各方充分表达意见,邀请了300多名电力专家和技术人员,在北京召开了特高压国际研讨会。

  引发争议

  特高压电网进入国家电网议事日程可追溯至2004年9月。

  2004年年底,国家电网公司党组会议上正式提出发展特高压输电技术,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核心的新国家电网的战略构想。

  这是国家电网的一次重大转折,也是中国电力行业发展的一次重大转折。6年前,国家开发银行顾问吴敬儒为发展特高压输电,专门撰写了《我国特高压交流输电发展前景》一文。

  此次,特高压技术得到了国家电网领导的鼎力支持。2005年2月24日,刘振亚在《中国电力报》发表署名文章,要求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核心的国家电网。此间,国网公司相继成立了特高压工程领导小组以及办公室,启动了可行性研究。

  不久之后,国家电网发展特高压的报道出现在《人民日报》等中央级媒体上。国家电网方面认为,中国水电集中在西南,火电集 中在北方,而用电则集中在华北、华中、华南及沿海一带,要用特高压国家电网这种节约有效的输电方式完成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如果建设特高压电网,预计在“十一五”期间,全国电力运输损耗每年可以减少110亿千瓦时。

  对于国网公司的做法,一些专家不能赞同。曾撰文主张发展特高压的吴敬儒也指出国家电网发展特高压的方案有缺陷。比如,国家电网要求是把四川云南的水电送出来,其中四川的水电自己都不够用,将来没有电可以外送。而且吴敬儒也认为,在矿区建设电厂,然后将电送到用电中心区,并不一定经济。

  以中国投资协会能源研究中心副理事长陈望祥为首的一批专家曾参加过三峡工程的论证,他们认为像特高压这样重大的投资工程,必须也经过科学的论证。

  2005年3月,中国投资协会连续3次举行十几位专家参与的民间讨论会。这些专家一致认为,特高压国家电网建设必须首先做规划,然后科学论证——现有的500千伏的电网上面再搞一个1000千伏级的电网,是否必要,是否安全,最后还要有设备国产化的论证,要做比较。

  5月25日,这些意见汇总为《关于发展特高压电网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的报告, 最终以中国投资协会名义提交国务院。3天后,国务院一位领导要求发改委组织专家讨论。

  而这也直接促使了发改委召开的

北戴河会议。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