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出台紧缩政策可能性变小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10月20日 05:47 中国证券报 | |||||||||
“三落一稳”———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用短短四字高度概括了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 分析人士认为,这一判断意味着近期不大会继续出台紧缩的调控政策,有关部门将继续观察经济走势,并以此来决定下一步的调控措施。
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率为10.3%,当时相关官员指出经济增长率处于“潜在区间的上限”;上半年,这一增长率上升为10.9%,国务院为此提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连续出台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逐项清理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这些措施使得前三季度的增长率回落到了10.7%。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高位回落的同时,工业生产增速回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已连续三个月逐月下降,货币信贷增速则高位趋稳。 分析人士认为,上述现象表明宏观调控已经取得初步成效,近期继续出台紧缩性措施的可能在减小。 相关人士也提醒,目前的调控成效是初步的,基础尚需进一步巩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仍没有根本解决。“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是当前宏观经济中的三个主要问题,虽然前两个问题得到初步控制,但“顺差过大”的难题还是没有得到改善的迹象。过大的顺差将会在国内形成货币供给趋向增加的压力,诱导投资的增加,同时对外也会产生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另外,投资增速在逐月下降,除了调控措施见效的原因外,多多少少存在地方政府低报数据的可能。 此外,投资过快增长的深层次原因是体制上的,也就是目前所奉行的低成本要素投入的投资驱动型发展战略。管住项目、管住信贷、管住土地、管住环保、管住能耗“五管齐下”的调控措施并没有触及深层次的原因。如果只是重调控而轻改革,难免将来投资会再次出现反弹,从而使宏观经济屡次在“投资过热”同一“绊脚石”上摔倒。只有从体制上改变低成本要素投入的投资驱动型发展战略,才能使宏观经济长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申屠青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