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金融资产评估:给改革一个支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3日 11:14 金时网·金融时报

  评估在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方面的作用不应小视。在此过程中,评估不再跟产权变动挂钩,而是跟银行或金融机构日常的金融风险控制发生关系———发放抵押贷款之前对抵押物的评估;贷中对于长期持有的抵押物的价值是否能够持续跟银行放贷的范围一致;贷后对形成的不良资产进行评估。我国金融改革正进入关键时期,业内人士迫切期待着一个体现金融业特色、适应金融业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评估标准尽快建立起来

  “财务核算应该真实反映资产价值。过去政策性的不良资产都是以收购的账面值入账,如果未来我们仍然如此,或者按照一个比例入账,做不到很好地核算,那么商业化转型就无从谈起。”

  在前不久召开的《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指导意见(试行)》实施一周年座谈会上,信达资产管理公司资产评估部总经理赵红卫表达了上述观点。

  随着商业化转型的迫近,不良资产定价问题一直困扰着四家资产公司,外界对于资产公司是否贱卖了国有资产的议论也始终不绝于耳。

  而事实上,不仅仅是资产公司,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很多领域的改革与发展,也面临同样的掣肘。如何尽快提高我国金融业的定价能力,确定科学的评估标准,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定价难:AMC转型遇阻

  “不良资产不是标准的金融产品,很难把握,要对它进行定价,确实是目前这个领域最难的东西。”长城资产管理公司风险监测部总经理李锦彰说。

  据他介绍,过去在政策性资产处置过程中,价值的压力相对小一些,重点是在程序化方面能够客观、公正地组织就可以了。但商业化以后,资产公司购买的不良资产价格相对较高,如何实现价值最大化,从不良资产里掏出金子来,实现盈利,资产公司面临着很大压力。

  “有的时候,非常难判断价格到底是不是最大化的。”东方资产管理公司评估咨询部副总经理罗光亦如此表示。

  由于在评估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规则,资产公司和评估机构大多按照自身的业务需要和理解,制定各自的不良资产评估管理要求和技术规范。一些机构严重依赖委托方的技术支持,不能发挥资产评估应有的参考作用;而另一些机构则按照国有资产改制评估的惯性思维,很少考虑不良资产处置变现市场的现实状况,过高地估计了不良资产的价值,导致不良资产的处置困难。

  不同水准的机构所出具评估报告的质量“千差万别”,资产公司在审核和使用这些报告时也时常面临困境,对于报告能否被正确使用感到担心和焦虑。

  “有一段时期,我们公司的评估工作一度成为资产处置的瓶颈,评估管理部门承受了不少压力。”李锦彰说。

  对此,银监会监管一部副主任苏保祥表示,如何加以完善,建立评估标准,这是一件根本性的事。他透露,目前银监会正在研究从程序上对不良资产的定价进行控制。

  事实上,上述不良资产评估在技术和操作的“战国时代”,已于去年《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指导意见(试行)》颁布实施时基本宣告结束。这份为金融资产公司量身定做的指导意见,使不良资产评估管理和操作环节的许多不确定性和“灰色地带”得到了很好的界定和明确。一年来,四家资产公司依据该指导意见出具的评估报告达上万份之多,为不良资产处置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尽管如此,资产公司在实践中面临的定价困惑却随着形势的变化又出现了许多新动向———

  目前,大多数机构使用较多的不良资产评估方法是假设清算法,而假设清算的思路,则是在评估债务人各单项资产的价值后,通过简单汇总测算特定债权的偿债能力。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