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新一轮宏观调控拉开序幕 > 正文
 

专家称各项措施得当 不必过度害怕宏观经济过热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6日 02:10 中华工商时报

  

专家称各项措施得当不必过度害怕宏观经济过热

社科院经济所学者袁钢明 资料图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袁钢明称尽管控制过热手段成熟但仍须谨慎对待货币政策投资政策及房地产调控

  【记者 刘黄 北京报道】

  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以及政府和央行在此时表达的姿态,社科院经济所学者袁钢明对记者表示:在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我们当前的政策手段更加沉着,更加实事求是
地分析问题了”。

  事实上,最新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显示,中国5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同期增速高达31.9%,显著高于4月份的29.3%;广义货币供应

  量(M 2)增速达到4个月来的最高水平。截至5月底,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 2)大幅增长19.1%,增速快于4月末的18.9%,也远远高于政府设定的全年16%的增速目标;1-3月,人民币贷款增加了1.26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增加5193亿元,已经超过了央行设定的全年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目标2.5万亿元的一半。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4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时认为,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特别是结构性矛盾突出,

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大。

  但在这样的宏观经济形势背景下,央行行长周小川最近却表示,未来央行在货币政策方面将采取“微调措施”。周小川这种表态预计可使目前市场上对央行即将出台较强力度紧缩措施的担忧有所放缓。

  曾经有学者一度担心:当前经济形势与2004年十分相像,央行会采取一些与当年相似的较大力度的动作。与此同时,学界对当前宏观经济基本面的看法大体是,宏观经济形势正处于一个复杂的点位:形势很好,但影响因素复杂,调控政策手段须慎之又慎。

  袁钢明说,我非常赞同政府当下的做法:将经济增长置于快速稳定增长的轨道上。我们以往的观念是:宁紧勿松,宁缩勿胀。但要解决目前各种社会经济矛盾,就必须要勇于承担经济快速发展的风险,不必过度害怕经济“过热”。如果经济完全没有热度,肯定就要下滑。我们担心过度防止“过热”而造成过冷,使通缩压力卷土重来。事实上,我们随时面临着紧缩的危险。袁钢明说,目前看来,各项对应措施比较得当。

  经济学家张卓元也曾在最近提出,国家将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原则上是市场化、渐进、微调、结构性的,将保持经济政策的平稳性和连续性,不会大起大落。

  袁钢明对形势的具体分析是:今年4、5月份以来,商品零售额增长13.5%,说明市场需求上升。

  而粮食食品等消费品价格上升,主要是末端需求上升带来的原料价格上升,这是经济上升的好现象。第二,贷款增速很快,但我们未像2004年那样全面清理贷款,因为,并不是贷款放松必然带来通胀。第三,价格提升较快的主要是燃油和

房地产,袁钢明认为,这两项在消费品价格中所占比例很低,即使充分计算到消费价格中去,也不会引起通货膨胀。

  袁钢明表示,多年来我们控制过热的手段是成熟的,我们完全可以在保持“热”度的情况下防止经济的过热。要使潜力发挥更好,防范通胀是对的,防范通缩也是对的,这很大程度上是由调控者的决策倾向所决定。今年以来,正是由于政府选择了10%的增速区间,一季度经济增速一直在窄区间运转,使得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释放出了经济发展潜力,既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速,也有利于提高了国民收入增长,有利于就业,甚至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

  但他同时认为,10%的增速不仅有风险,也要有较高的操作艺术:因为可调控空间很小。他提醒,尽管经济形势很好,但由于影响面复杂,必须十分谨慎对待,特别是货币政策、投资政策以及房地产的调控方面,否则极有可能犯错误。袁钢明说,现在应特别注意三点:一是货币政策不要犯错误;二是在保持高度注意的同时允许投资增速在正常范围内的波动;三是密切关注房地产的风险。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66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