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表示中国劳动力价格优势保持10年没有问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9日 08:15 环球时报 | |||||||||
经济的发展,人民币的升值,平均工资水平的提高,让中国劳动力成本是否还有优势的话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有人认为,我们一直作为招商引资“卖点”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消失。例如,中国纺织工人的平均工资是每小时0.69美元,而大部分东南亚国家仅为0.40美元;在中国42个职业中,95%平均收入高于印度。我们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还有多大?能保持多久?对中国外资外贸有多大影响?就此,本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保持10年没问题 日本通产省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劳动力的价格优势依然非常明显。这份白皮书是以劳动力成本在产品总成本中所占比重作为评价标准的,亚洲地区平均劳动力成本在产品总成本中所占比例为4%,而中国是3.5%。这说明,从亚洲整体水平看,中国劳动力成本依然处于较低的位置,大大低于亚洲平均水平。 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优势不仅仅体现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在一些高端行业、技术密集型产业上,劳动力价格同样有着相当大的优势。 刘岩曾经是美国硅谷中国工程师协会的主席,现在被美国硅谷一家光学公司派到中国武汉领导一个小组做研发。他的研发小组有十几名专家,都是博士或硕士,公司给他们的年薪是人民币15万元。这在当地是很高的工资了,但刘博士自己很清楚,他在美国硅谷的同事年薪和这个数字差不多,但那是美元。 对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专家们也投了赞成票。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包明华认为:“中国劳动力价格优势在短期内不可能消失。可以说10年至20年,最低10年内,我国劳动力价格优势都不会消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副主任刘玲玲也有类似观点,她分析说,至少5年内,我国劳动力价格优势不会消失。 外商计算的是综合成本 当然,对于精明的跨国公司经理们而言,他们看的不仅仅是绝对工资的高低,他们计算的是综合成本。 黄曼丽女士是美国一家高档时装公司的亚洲区总监,她的公司在中国、蒙古、越南、马来西亚总共建了8家服装厂,其中4家在中国内地,产品全部出口美国市场。谈到劳动力价格与成本,黄女士说,如果不是为了避开美国针对中国的纺织品进口配额限制,她会把亚洲的加工点全部放在中国内地,因为中国工人的性价比最高。她举了一个例子,同样一块面料,中国工人能做出10件衣服,而越南和马来西亚的工人能做出8件,蒙古的工人只能做出6件,大量原料被残次品消耗掉了。中国工人不仅节省原料,工作节奏也更快。综合算下来,还是中国工人创造的利润更大、成本更低。 总结十几年的经验,黄女士认为,和东南亚国家相比,中国工人有很多优点,例如:中国工人特别是纺织女工个个心灵手巧,经过短期培训就能成为熟练工人;中国工人更加勤奋好学、更加有责任感,黄女士认为这可能和中国的文化教育有关。说到教育,有不少人认为,中国的应试教育虽有失败之处,但对提高劳动力大军的基本素质贡献很大。 其实不止是纺织行业,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产生的一个巨大财富是,我们锻炼和储备了数以千万计的技术工人,现在他们活跃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经济产业带。一个昆山的台资老板曾对记者说:“我们做的虽是电子行业高端的液晶显示设备,但生产线上的业务骨干都是年轻人。大陆的教育使他们的基础知识很扎实,尽管学历不高,但大家都吃苦上进,和台湾的年轻人大不一样。” 长期还要靠技能优势 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中国劳动力的成本优势正在被削弱,如果中国劳动力整体素质没有随产业结构调整而及时调整,外资将向新的“洼地”流动,比如南亚、东南亚等地。 印度是中国竞争国际资本的一个强劲对手。据美国默瑟人力资源咨询公司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同等劳动强度下,中国工人每年比印度多挣500美元,管理人员年薪甚至比印度高出一倍多。印度的优势在于,由于人口增长率较高,年轻劳动力的储备比中国丰富。预计到2030年,印度年轻劳动力的储备量将超过中国,而且印度劳动力普遍具备较高的英文水平,印度在基础教育方面也不逊于中国。 更为重要的是,多年来,印度政府一直没有放弃在制造业领域与中国比肩的念头,以能够让印度更多的社会中下阶层享受到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印度媒体及学者都非常热衷于比较中印两国的劳动力优势,只要有中国在涉及外资环境或是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相关报道,当地媒体便会纷纷转载,为印度最终“赶超中国”献计献策。 今年4月,印度《每日新闻分析》便刊登一篇题为“印度正在缩小与中国的生产力差距”的文章,称“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正逐年增加,而且同时大量的失业现象也在集中出现”,文章援引印度国家宏观经济研究院资深经济学家普拉德汗的分析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中国的劳动力资源难以满足更高的技术和素质要求”,而印度则在此方面“大有潜力可挖”。不过,印度人在团队纪律、时间观念等方面不如中国。 越南的竞争力度也很大。越南有8000万人口,是东南亚仅次于印尼的人口第二大国。和中国工人相似,越南工人勤奋、守纪律、有进取心,并且价格低廉,平均月薪一般为20—40美元。 一些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的制造业会首先作出反应。耐克公司海外工厂的迁移就是一个典型。原先印尼是耐克鞋的一个重要生产基地,后来由于印尼政局不稳,耐克公司把生产基地逐渐迁移到中国。但随着中国劳动力、土地、水电等方面的成本上升,耐克公司又开始把大量订单投给其越南的工厂,并计划在越南建立耐克鞋的最大海外生产基地。 对于如何面对挑战,专家们给出的结论很一致: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中国经济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调整的一个机会,也是中国劳动力提升自身价值的机会。今后,中国不会缺少劳动力,但会缺少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张海洋 陈继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