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今日沸点 你会随QDII出海吗?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7日 09:42 每日经济新闻

  国家调整六项外汇管理政策后 每日经济新闻[2006-4-17]

  主持人:

  上周,人民银行发布公告调整六项外汇管理政策,支持贸易投资便利化,进一步培育外汇市场,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对于投资来说,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可能是对居民购汇
实行年度总额管理,以及允许基金公司等机构投资海外市场。其根本就是在中国外汇储备获得全球第一以后,改变了外汇只能是国家储备的政策、要藏汇于民,同时使用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的方式,让外汇出海投资。对于中国的广大投资者来说,无疑全球的投资市场已经开了一条缝。那么,如果政策允许,你是否愿意跟随QDII出海吗?

  大众评判台

  

今日沸点你会随QDII出海吗?

  

  “怀疑”

  宋微平:QDII的信誉需考察

  其实我觉得内地能吸引那么多外资进入,在投资机会方面可能会更优于一些发达国家。跟随QDII出海未尝不可,但QDII的信誉等值得考察。

  郑芸:要寻找合格的资产管理机构并非易事

  虽然投资市场对尽快推出QDII有强烈呼声,但报告指出,QDII的出台准备也并未达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境界,市场对内地合格投资机构的外汇资产管理能力缺乏信心。在目前内地金融环境下,要寻找合格的资产管理机构并非易事。

  常小宇:关键是选择QDII

  如果政策允许,应该可以去试一下吧。毕竟国内的投资渠道很狭窄,国外的证券市场相对国内的发展会更成熟更规范一点。但很重要的一点是对QDII的选择。

  袁陈伟:千万别像中国股市

  我认为国家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分散一部分外汇储备,从而降低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那么,想要做好就千万不要像中国股市那样,假的虚的那么多,还没有办法去查,让股民寒心。

  谢先生:冷眼旁观就是

  在推出QDII且没有摸准其脉搏之际,盲然投资一个完全不熟悉的领域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不合适。当然,对于这一新生事物也无须一味排斥,冷眼旁观就是。

  “分享”

  白先生:香港股市和美国股市更具诱惑力

  内地基金公司仅十数间,一般规模较小,经营的历史相对不长,更没有外汇资产管理的经验,对它们难免缺乏信心。对于基金公司而言,只能是“集合境内的机构和个人自有外汇”,而银行却能“集合境内和个人的人民币资金,购汇投资境外固定收益类产品”,基金公司QDII政策优势显然不如银行。这与期望值有一定距离。但是,基金公司可代客进行境外股票投资,而银行则只能投资固定收益产品。较之国内A股市场,香港股市和美国股市更具诱惑力,尤其是大型优质国企纷纷赴境外上市,一向“暗渡陈仓”的国内机构和个人将可明正言顺地购买基金产品,分享海外投资收益了。

  专家观点

  中国QDII启航:香港是最大的赢家

  陶冬 瑞士信贷亚太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人民银行在4月13日和14日宣布一系列旨在解除外汇管制和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措施。虽然“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没有在官方文件中被提及,但我们认为这为广泛期待的QDII计划的启动铺就了道路,它将允许内地资金通过得到许可的实体投资海外金融市场。

  尽管因各种原因,QDII这个名词没有被明确提及。但实际上超出了我们对中国开放政策的预计,因为除了机构资金,个人资金也将被允许投资海外。关于今年内地金融机构如何筹集资金和多少内地资金将被允许投资海外的细节尚不明确,但我们预计具体的规则将随后出台,而第一批投资的规模很有可能较小。

  在未来三到四个月,我们期待有40亿到60亿美元的中国内地资金成为第一批进入国际金融市场的QDII资金,它们的投资涉及广泛的资产类别,从七大工业国的债券市场到香港股票。我们预计,在整个2006年度,按照2005年的外汇储备增长2089亿美元来推算,该数据可能达到100亿到120亿美元左右。另一方面,尽管我们与政策制定者、共同基金经理和保险公司有过对话,但确定这些“新钱”的确切投资组合还为时过早,我们猜想在固定收益证券和股票之间的投资比例应该接近50/50,或许偏向亚洲资产。和国家外汇管理局为中国内地外汇储备设置的投资组合标准不同,新兴市场或许同样成为吸引QDII的目标。

  我们相信香港股市将是最大的赢家,美国财政部是最大的输家。我们强调仍有许多丢失的片断使得这一开放政策难以被完全理解,而以国际资金流的标准来看,中国内地用于投资的资金的初始规模很可能较小。但这是中国内地的结构性变化,且与一些金融市场有关。随着中国内地逐渐把投资决策从国家控制的外汇管理局转移到一些私人实体,可能会出现伴随上升的风险需求的投资多样化。这意味着对回报的要求将更高。反过来意味着中国内地在香港上市的企业可能比美国国债更有吸引力。郑洁翻译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