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2006全国两会经济报道 > 正文
 

新农村建设蕴藏万亿元商机 民企参与建设可免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8日 00:59 新京报

  

新农村建设蕴藏万亿元商机民企参与建设可免税

南存辉认为,民企在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上都大有作为。本报记者杨杰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在谈及民企参与新农村建设空间时建议:

  人物素描

  “农民”南存辉的锋芒

  43岁的温州人南存辉的人生轨迹到目前可以清晰地分为前20年和后20年。20多年前,他是乐清柳市镇街头的一个修鞋匠,与同乡合伙用5万元办起开关厂。后来他把这个“家庭作坊”变成了正泰集团。20年后,这家中国最大的低压电器生产商2004年产值已超过100个亿。而南存辉本人,头上也积聚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执委、全国十大杰出青年、CCTV2002经济年度人物等数十种头衔。不过,坐在记者对面的南存辉,首先强调的是“自己是个农民”。

  南存辉谈锋甚健,始终面带微笑,语调轻快从容,思路延伸得很远。言谈中,南存辉屡次提到“自己出身农村,现在也还是个农民”,因为对农村有着深厚感情,所以会当仁不让投入新农村建设中去。

  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南存辉很少提及正泰的自身发展,比如谈及“正泰何时挂牌上市”,以及正泰与通用电气的合作、与德力西的竞争等话题,他也是轻描淡写、一语带过。不过,在说到对农村市场商机的把握时,南存辉还是显示了商人的锋芒,不失时机地推销了他的高低压电器系列产品……

  -议案精华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滞后

  农村城镇化滞后,制约企业发展。企业工业园区周边设施不配套,服务功能不齐全,周围农村不能为企业员工提供社会化的生活服务,如住房、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银行邮电、公交车辆等。为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又面临走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办“社会”的老路。

  “关键词”二元管理体制

  二元结构制约城乡一体化。农村拥有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却缺乏开发资金和人才。而企业工业园对周边服务业需求十分迫切,但目前企业与农村分属二元管理体制,不能统一规划发展远景,不能统一配置资源,结果是:企业“欲炊无米”(缺土地等资源),农村“有米难炊”(缺资金、人才)。

  “关键词”盘活农村闲置资产

  联手开发,实现双赢。农村以土地、房产等资源投入为主,企业以资金和人才投入为主,成立置业公司,共同盘活农村闲置资产,联合进行房地产改造和开发,建设公寓式的经济房,既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又解决企业员工住房难。

  “关键词”以工促农

  建议二:企业带动,以工促农。企业可因地制宜,帮助农民兴办与企业相配套的零部件加工、原材料生产的乡镇企业,成为企业上、下游的产业链。

  “我出身农村,现在也还是个农民。”3月4日下午,西直门宾馆三层咖啡厅,来自浙江的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面对本报记者,打开话匣子聊起了“新农村建设”。

  在身为民营企业家的南存辉看来,与农村、农民利益息息相关的民营企业,都应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这场时代运动中,既拓展了自身市场,也可推动“城乡一体化”,形成多赢格局。

  农村建设与企业国际化趋势存在落差

  新京报:新农村建设是“十一五”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民营企业正泰集团的董事长,看来您今年是有备而来,提了民企参与新农村建设这个议案,出发点是什么?

  南存辉:我们过去就是做乡镇企业,我本人就是在农村长大,也一直在农村创业,对建设新农村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天然亲近感。现在,企业建的工业园也与周围村民时时刻刻发生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离不开农村,所以此次我带来“民营企业如何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这个议案,是件很自然的事情。

  新京报:是不是农村现有的环境条件,与民企自身发展的现代化有冲突?

  南存辉: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来看,我们企业向农民征了地,建造厂房和生活区,在职业卫生、噪音控制、污水处理等方面,必须按国际化标准来建。

  而在厂区之外,农村建设和企业国际化大趋势之间存在不小的落差,这种落差就激发了我们的一些想法,希望能参与到旧村改造当中去,比如帮助农民修建道路、建污水处理系统等,改变村容村貌,使农村和企业之间在环境上和谐、条件上匹配。同时,来自农村的企业员工下一代素质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将来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也减少了交通、住宿等许多方面的成本,这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新农村建设蕴藏万亿元商机

  新京报: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参与新农村建设本身也是一种投资,您如何看待这一前景?

  南存辉:的确如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民企不仅解决了自身的战略成本、基础环境问题,这当中其实蕴涵着非常大的商机。通过这种尝试,可能给更多民企以启示,提升自己的产业结构和发展质量,而农村产业结构也可以得到调整,这里面有大量的文章好做。

  原来,我们的产品总是围绕着城市化、国际化的大工程项目,今后随着“十一五规划”运行的推进,我们将考虑把主战场放到农村。农村的基础建设、环境面貌、医疗设施、教育条件、休闲、购物等方方面面的改变,今后会有几万亿元的投入。真正要把新农村建设目标实现还需要很长时间,中国目前有8亿农民,占总人口的70%,这是一个不得了的市场。

  民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空间

  新京报:您在议案中提到,“新农村建设”还面临着二元体制的尴尬,能否具体说说?

  南存辉:农村环境的改善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的筹划,但因周边农村依然是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企业与农村属于二元体制,无法形成“城乡一体化”格局。

  这就需要与当地政府就规划、管理、土地资源等问题进行沟通,需要他们从长远规划出发,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目前,我们正与当地政府交流这些想法,期望借“新农村建设”这个东风,在企业周边搞出一个示范工程出来,总结出一些经验,也可供国内其他民营企业参考。

  新京报:在消灭城乡二元结构中,除了参加基建之外,民企还应有哪些作为?

  南存辉:民企应给当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培训,教他们学知识、文化和技术,招收更多的农民工,增加他们的收入,让他们从农民变成产业工人。此外,具备国际战略眼光的民企完全可以帮助当地农村进行改造,从规划和理念入手,把当地干部的观念转变过来,民营企业可以发挥非常大的作用。

  同时,在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上,民企也可有很大作为,比如促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搞流通、搞服务,也可帮助他们把民间资本组织起来,建立农村信用合作社搞“民间银行”。

  在将农民变成工人之后,我们可以让农民享受医疗、养老等社会福利。这方面我有很深体会,小时候我父亲被水泵砸伤了脚,没有能力干活也就没有任何收入。等到农民也享受到这些社会福利,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就会加速,城乡差距也会大大缩小。所以,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一个市场问题,在农业产业化的同时,民企、政府、农民获得了多赢的结果。

  可考虑给参与新农村建设民企免税

  新京报:您上面的许多设想非常好,但是否考虑到国内多数地区的乡镇企业其实并无这样的实力?

  南存辉:没错,这的确是个现实问题,这就需要国家产业政策来导向。就像以前大家一哄而上的房地产,当时国家提供了优惠政策,大家看到了当中有暴利可图。现在,如果国家将产业优惠政策导向到新农村建设、导向到消除二元结构上来,给那些愿意参与农村建设的民营企业免税等政策,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新京报:民企拿着优惠条件参与农村建设了,农民耕地可能减少了,但目前农民文化水平尚不足以去工厂就业,这些矛盾怎么解决?

  南存辉:当然,民企不能把农民房子扒了就完了,还需要教给农民文化、技术,帮助他们实现农业产业化,可以将一些农作物通过技术嫁接变成经济作物。我在想,能不能像管企业一样来管农村,用国际化水准去要求他们,可以形成一个梯队,允许按5年、10年、20年的计划渐变,这一代改变希望不大,可以通过教育让下一代观念改变过来,不能让农民孩子读不起书、上不起学,否则就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新农村建设要防止“政绩工程”

  新京报:参与新农村建设,是否还有些令你担忧的事情?

  南存辉:应该说“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怕就怕像过去一样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落不了地。目前,我国乡镇一级行政机构的债务高达几千个亿,国家应该像清理国有企业债务一样尽快处理掉,同时精简乡镇干部编制,不能每个地方都是“吃饭财政”,既浪费了资源、增加了成本也降低了工作效率。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一定先要把上面所说的细节工作落到实处。

  新京报:记得上个世纪90年代中前期,我国中部地区曾有相当一批乡镇企业红火过一段时间,后来大都没有了声音,只有广东、浙江等地乡镇企业仍十分活跃,您认为个中原因是什么?

  南存辉:我认为,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市场环境、政策、法规等整个市场体系都不完备,而第一代创业者多数是勇气可嘉,但确实没有经验,所以一上来就是匆匆忙忙,政府、企业、消费者都有这种仓促的心态,想干一番事情,但不知道该怎么去做,而且当时正是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对人们的观念冲击非常大,第一代创业人做出了许多奉献。像浙江、广东沿海一带,首先是得到了国家政策支持,既有天时、也有地利,像温州一带本来就是地少人多,靠“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这种自力更生精神,走南闯北的去打拼,恰好赶上国家给沿海地区试点政策,“一见阳光就灿烂”了。不过,现在中部地区也开始崛起了。

  自主创新可让企业获得更多话语权

  新京报:除了对新农村建设感兴趣之外,今年“两会”您还关注哪方面热点话题?

  南存辉:新农村建设蕴藏巨大商机,对我们民营企业家来说是个十分受鼓舞的利好消息。

  除此之外,我还关心企业的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现在,中央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对我们来说又是一个非常鼓舞人心的战斗令。当前,国家无论从法律法规、政府采购导向,还是社会资源整合上,都在鼓励、支持和倡导企业进行自主创新。通过自主创新,企业可以获得很多自主权和市场话语权,在创新当中获得更多的自尊和利益。

  当然,创新也要冒更大的风险。只有不断的自主创新,中国人才能打造出自己的响当当的世界名牌,为民族争气。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李宗品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38,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