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其仁称中国8亿件衬衫换1架飞机不吃亏引争议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8日 03:58 每日经济新闻 | |||||||||
主持人: “衬衫换飞机的经济学”近日广受关注。缘起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日前在媒体发表文章,表示中国应该是“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中国用8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没有任何当事人吃亏,属于正常现象,不必大惊小怪。而周其仁文章中特意提及的一位发表过《中国不能永远给世界打工》文章的美国华裔教授薛涌,昨天在另一媒体发表反驳文章,认为
观点对垒 周其仁: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衷心说实话,区区在下对所有“中国制造”的产品一律感到自豪。其中,对以“8亿件衬衫”为代表的大批量、廉价、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只赚辛苦钱”的工业制造,我也认为是很了不起的一项成就。这些遭人看不起眼的生产,不但奠定日后中国工业登堂入室的基础,而且现在就造福于人类数目最多的消费者和生产者。 以经济论经济,我认为最普遍有效的准则,还是“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这就是,无论个人、家庭、企业、地区和国家,参加经济竞争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限制条件出发,在限制下求快、求大、求增长,在限制下求后来居上。 中国这座山还相当宽。就是说,发展极不平衡,各种传统与现代、不同的技术文化层次,并存共生。这样一座山上,本来就允许多种曲子并唱,不需要搞得那么单一。 但是我们的经济思维,还是偏爱“舆论一律”。常常非把一个曲调同其他曲调对立起来不可。倡导高科技吧,似乎低科技再也不值得一提;高举“自主知识产权”呢,“他主知识产权”好像再也无用武之地;讲了品牌,代工、贴牌、外包等灵活的合约生产方式仿佛一下子就失去了经济意义。 (摘自《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衬衫换飞机”的经济学》) 薛涌:中国的发展不能仅依靠人口红利 我从来没有反对过“衬衫换空客”。以中国目前的状况,不用衬衫换用什么换呢?我当然更不反对中国现在为世界打工。我强调的是中国不能“永远”为世界打工。 我的核心主张是:中国的问题必须用充分的市场竞争来解决。不能以恶化老百姓的生存和工作环境为代价来为大企业或外资“改善投资环境”。只有这样,本土有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崛起,产业才会升级,中国人才不会“永远”为世界打工。 我们看到的东西不同。周教授反复论证的是现实的合理性。我则着重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在目前的繁荣中潜在的危机。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中国目前虽然经济繁荣,但经济运转还是缺乏效率,过度依靠投资而非创意来驱动发展。更重要的是,我们现在享受着巨大的人口红利,有的是人,有的是力气,可以给世界不停地缝衬衫。但是,再过15年,中国的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开始,必须要求人均创造较高的附加值才能养活大比例的被抚养人口。而要创造人均的高附加值,就不能仅靠给人家打工、挣最低的工资,还必须当老板、赚大头。 周教授也许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我们还没有走到那个份上。我则说,看看日本,战后起步时和我们一样穷,人家25年走到给世界当老板的地步。我们大概走35年也到不了那里。 (摘自《中国的发展不能仅依靠人口红利》) 最新回应 [电话连线]周其仁:有意思的我会回应 什么断章取义?我写的每一句话都是他自己的话,他爱说什么说去,我不会回应的,我的看法已经写清楚了。 言论自由,有意思的我会回应,没意思的我不会理,说我的乐观像喝醉酒了,根本就不是讨论,是胡闹嘛。 大众评判台 白先生:中国必须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型 充沛的资金和低廉的资本使中国成为了世界的加工厂,但按人均制造业产品数量比较,我们还是处于一个非常落后的地位。目前,中国制造业生产技术特别是关键技术主要依靠国外的状况仍未从根本上改变。一方面自主开发能力薄弱,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另一方面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不足,基本上没有掌握新产品开发的主动权。 所以提高生产力是关键,中国必须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的转型,这是一个战略性的转型,关系到民族的长期繁荣。 赵峰:产业没有轻重之分 我觉得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社会分工和产业结构问题已经变成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更好部署和利用资源是每一个国家都应思考的问题。从长远来看,经济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是大趋势,特别是对于那些可以代表国家竞争力和生产水平的产业,一定要发展。不见得就是要因此盲目的调整产业结构重心,而是要因地制宜,正所谓抓住重点,兼顾其他。 何枝军:希望我们也能出售中国制造的飞机 衬衫换飞机是中国工业目前的现状。同时在中国的经济现状和人口规模情况下,估计这种现象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但我依然深切希望民族工业能尽快发展、发达起来,直到有一天我们也能向国外卖出中国制造的飞机。 顾乐晓:中国给人打工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中国给世界打工是不争的当前状态,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我们国家和我们置身其中的每个人确实都需要有些忧患意识。 吕国新:都有其合理的地方 对于企业,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然后才能考虑怎样活得更好。而对于国家,也同样面临着养活这么多人的问题。所以周教授的观点有道理。但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没有追求就不会有进步,所以薛教授的提醒同样值得人尊敬。 话题策划主持 凌建平 祝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