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攻坚 金融界急寻基准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5日 11:01 《财经时报》 | |||||||||
业界认为,利率市场化最后两道门槛——贷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将被突破。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推进,再贴现率在央行货币调控机制中的作用将日益重要 □ 本报记者 田文会 贷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两道门槛可能即将突破。
中国央行在2月21日下午公布的2005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以下简称“货币政策报告”)中提出,2006年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适当简化贷款的基准利率期限档次,推进长期大额存款利率市场化”。 按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货币理论和政策室主任彭兴韵的理解,今后,央行可能不再规定长期贷款的基准利率,商业银行可以自由与客户约定利率价格,随之,长期存款基准利率也可能取消。 这样做的结果是,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两个堡垒:贷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将被突破。 此前,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曾在公开场合表示,简化存款利率期限结构是中国的长期计划,除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外,其他期限存款的基准利率可能被取消。 此外,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再贴现率在央行货币调控机制中的作用将日益重要。 贷款利率下限先破 目前,金融机构贷款分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短期贷款有两个档次:六个月以内(含六个月)和六个月至一年(含一年);中长期贷款有三个档次:一至三年(含三年)、三至五年(含五年)以及五年以上。 彭兴韵预期,为完善中国的基准利率,央行会将目前的有些档次合并。而且,作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下一步推进措施,将极有可能不再规定长期贷款基准利率。 一旦取消长期贷款基准利率,那么,部分贷款利率可以向下浮动,由此贷款利率下限门槛将被突破。此后,长期存款利率上限可能也将放开,存款利率上限门槛突破。 不远的将来,利率水平可以更加反映风险水平。不同的银行可以实行不同的利率;针对客户的不同信用等级,银行内部也可对他们实行不同的利率。 但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未必都是“糖果”。上海银行发展研究部张吉光感叹,取消长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对于商业银行定价能力是一个重大考验。现阶段,商业银行最重要的是,寻找长期存贷款利率的替代品。 在美国,美联储发布的是一年期基准利率,长期基准利率是参考债券市场利率而定。但在中国,还没有很好的参考利率。目前,中国债券市场利率与存贷款基准利率差别太大,难以作为参照。 引导市场利率难题 寻找基准利率不但是商业银行的紧急任务,央行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而且比商业银行遇到的要早得多,这是因为,央行必须具有对利率的绝对影响力,但央行影响利率的难度却在不断增加。 2005年上半年货币市场利率持续下跌,6月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和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1.46%和1.10%,为近年来的最低水平。 去年第四季度,央行加大了公开市场操作力度,通过加大央行票据发行量和债券回购等方式回笼基础货币,使得利率回升。2005年,央行通过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基础货币1.3848 万亿元,净回笼基础货币量相当于2004 年的2 倍多。 这实际使得央行调整市场利率水平的成本大大增加。同时,在外汇流入还在持续增加的情况下,人民币收放难度和利率的调节难度会相应增加。 在利率市场化日益推进的情况下,央行感到对市场利率引导的迫切性,不仅此次,央行在多次货币政策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培育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完善利率形成机制,提高中央银行对市场利率引导的能力”。 完备再贴现率 因此,央行一方面强调加强公开市场操作,另一方面开始完备另一武器——再贴现率。2006年,央行将“完善中央银行利率体系,建立适时动态调整再贴现率等中央银行利率形成机制”。 中央银行可以自行规定的利率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等。 按货币调控机制改革趋势,央行将逐步降低甚至取消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因此再贷款率,尤其是再贴现率的调控作用将日益加大。此外,即将推出的自动质押利率的作用也不可小视。 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把手头的商业票据拿到中央银行进行贴现,是央行提供基础货币的一种手段。再贴现率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 目前,央行的再贴现率基本固定,现在的水平仍维持在2004年3月调整后的3.24%。 利率市场化后,央行再贴现率将根据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及相关经济政策及时做出变化。 在美国,再贴现率对于美联储来说是一个重要工具,每次联邦基准利率调整后,都会调整再贴现率,接着再进行公开市场操作。 而在中国没有类似的联邦基金,所以人们更多地认为在利率市场化后,央行加息减息应当通过再贴现率来完成。 这就客观上要求加强票据再贴现作用。但实际上,中国目前票据再贴现的交易量正在大幅减少,2005年商业汇票累计再贴现25亿元,比上年减少202亿元,再贴现余额2.39亿元,同比减少31亿元。 这背后的原因多方面。首先,目前基础货币供应主要通过对冲外汇占款,而由于结汇量居高不下,使得人民币头寸非常充裕,进而减弱了再贴现应有的功能;其次,票据市场还不成熟,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对称关系不够明显;另外,在价格水平上,目前再贴现率为3.24%,与商业银行转贴现率价格相差无几,使央行再贴现没有吸引力,影响了商业银行再贴现的积极性。 由于目前再贴现的交易量十分微小,因此再贴现率是否能起到预期的效果,目前还很难确定。央行在其货币政策报告中也特别指出,再贴现正在淡出票据市场。言外之意,再贴现的功能已经逐渐弱化。 彭兴韵认为,票据再贴现率是货币市场利率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来,货币调控机制要更注重利率手段,而不是目前的数量手段。央行在货币政策报告中也提出,2006年要“进一步完善票据市场利率以及市场化产品的定价机制,合理反映期限和信用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