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多消息纷出 美元小幅走强(2)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 03:38 每日经济新闻 | |||||||||||
隔夜金融市场有两件事为焦点:一是美国公布的1月领先指标为涨1.1%,高于预测均值0.6%;二是美联储上次加息会议纪要公布,“美联储成员认为通胀或高于可接受水平,进一步升息或有必要”。由于伯南克上周刚讲过话,该会议纪要没有太大悬念。
美元走强力度有限 领先指标和联储会议纪要方向一致,加大了美国加息必要性,加上市场预测将公布的美国CPI数据会显示通胀压力加大,对美元走势构成支撑。 隔夜纽约汇市,欧元从1.1936美元跌至1.1911,周三北京时间17:30时报1.1899;日元隔夜从118.26跌至118.71,周三同上时间报118.82。美元指数则小幅盘上,隔夜从90.42涨至90.55,周三同上时间暂报90.68。 Resona Bank Ltd.的外汇经纪人Akihiro Tanaka说:“美联储会议纪要公布后,美元的升势加快,并将在通胀数据公布前继续走强。” 美元有所走强,但力度有限,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为美国虽会加息,但欧洲也会加息,日本稍晚也有望走出零利率,美元利差优势未必能扩大;二为美元短期有超涨迹象。 就业率上升拉升领先指数 领先指标由10个经济指标构成,能提前反映经济走向,如同股指能提前反映经济趋势。 根据历史经验,该指标一般能提前11个月暗示经济滑坡,提前3个月暗示经济扩张。另外,该指标偶然一个月较好并不能说明问题,须有个连续性,比如人们较认同连续三个月同方向运行,方有预测意义。这些特性都和股指类似。 该指数去年9月为降0.9%,10月涨0.8%,11月涨0.9%,12月涨0.3%,1月(即本次公布值)为涨1.1%,已连续四个月上升。从概率上讲,假设经济没有明显趋势的话,那么随机事件中连续四次上升可能仅为十六分之一,即6.25%。 美国最近的一次连续上升是2004年的那次,不过那次只连续上升了三个月,即八分之一的概率。 目前领先指标“成份股”中权重较大的有:货币供应量、周平均工作小时、债市收益率曲线、制造商订单、标普500股指表现、初请失业金人数等。 从“成份股”走势中分析,美国目前的领先指标上升的主要动力是劳工市场紧俏,货币供应量上升。经定量分析后发现,在1月份该指数上涨的1.1个百分点中,因劳工紧张因素带动的上涨为0.36个百分点,货币供应量带动的为0.34个百分点。 美国是消费型国家,就业率上升意味着劳工薪资有望上升。这极可能推动未来的消费,推动资产上涨,引发通胀,并最终导致加息,为美元利好。 美失业率下降助推通胀 外汇市场关心的是美元利差优势能否扩大,市场多数人预测“还有两次加息机会”。不过以笔者看来,此事不能急着下结论,因为劳工紧张问题绝不可小看。 我们不能以劳工供应减少的百分比来同比例推导工资上涨百分比。退一步说,即使我们已知了工资上涨百分比,也无法同比例推导消费增长百分比。这是个复杂的问题,虽然经济计量师有线性方程组进行拟合,但其中也必有误差。伯南克是计量经济学好手,希望他有所建树。 劳工短缺1%即可能带来远超过1%的涨工资的议价能力,因为某些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美国战后“婴儿潮”的一代已经退休或即将退休,其第二代也差不多30多岁,因此美国劳动力供给在未来几年仍将恶化,由此带来工资上涨和物价压力绝没那么简单。 工资上涨带来消费增长也非同比例的,因为这些钱不仅可消费,还可推动房产、股票、债券等上涨,会增加“财富”(说是泡沫也无不可)。我们知道,拉升股票市值涨10%,多头未必需投入相当于市值10%的资金。同理,上述财富或泡沫增加也可以是“四两拨千斤”的。 因此,工资增长会引发“财富”几何级增长,更何况还有循环抵押的放大效应,而债券收益率下降反过来又助长抵押融资盛行。 综上所述,我们有理由担心:当美国失业率降至临界点后,对通胀推动便有可能“起飞”,走出反抛物线形态。 笔者的依据不仅限于此,这主要是劳工供应最大方中国局势在发生微妙变化。我国珠三角农民工基本工资已从600元涨至略不到900元(不含其它津贴),许多工厂招工困难,这种情况在未来必会影响全球劳工格局。 虽然劳工成本比中国更低的国家也有不少,但“量”远远不足,难以弥补如此巨大缺口。印度虽有潜力,但印度产业基础使其一时无力提供如此巨量的制造品。 这意味着未来“中国造”产品将更贵,何况人民币还不断升值。中国劳工成本上升,必会波及全世界劳工市场(通过产品价格间接传导)。西方所谓的“中国输出通缩”情况将大幅缓和。 美国的“高增长和低通胀”部分和“中国造”有关,但未来这种局面将会受到美国和中国两大劳工市场夹击。 虽然欧洲也会受到此种影响,但届时欧洲通胀压力定会比美国小得多。何以会如此不同?不如我们温习一下凯恩斯理论。凯恩斯认为,在未充分就业即资源(人力)闲置时,总需求增加只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不会引起价格上升;在充分就业时即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之后,总需求的增加无法使国民收入增加,而只会引起价格上涨。 凯恩斯理论听着别扭,如果认识了目前欧洲失业率极高,再理解了以下这句话,也就差不多理解了———“江边卖水,即使大伙钱挣得更多,也涨不起来;沙漠卖水,总能卖高价。” 假如未来美国通胀因劳工成本推动而上升极多,而欧洲通胀却上升有限时,自然会导致美国利差优势继续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