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去留之间 AMC尝试游走实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2日 10:33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马宜 刘兆琼 北京、上海报道

  地产大佬、能源大鳄、五星级酒店老板……这些称谓和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AMC”)有关系吗?

  至少现在看来,这种关系已日益紧密——也许不用等到上海2010年世博会,由东方
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的上海瑞丰国际大厦将矗立在上海浦东金融中心对面的北外滩。

  而在“去”和“留”至今仍不明朗的时候,实业投资也许是“AMC”试探政策的无奈之举。

  实业投资

  2005年底,上海瑞丰国际大厦继续建改造工程正式动工。这个位于上海北外滩的工程是东方在投资业务领域第一个大型项目。

  瑞丰国际大厦置业公司的陈先生对本报称:“瑞丰目前还属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所有,即将划归到东方下属的一家投资公司,净投资额大约为4亿人民币。”

  实际上,对实业项目有意的不光东方一家,涉及的领域也五花八门。

  “由于国家明确规定,不能动用资本金做新投资,我们将资本金中的一些原有的项目划分为几个板块,如地产开发、交通

能源、酒店、医药……也许会考虑通过融资,比如贷款、找投资方参股等方式,以购买更多的股份。”一家资产公司人士称。

  目前,在每家资产公司的名下或多或少地挂靠有一些直属公司,这些公司在今后将成为AMC进行商业化实业运作的平台,并且,AMC名下的直属公司可能会越来越多,酒店、

房地产开发、境外平台……

  上海瑞丰国际大厦就即将划归到2005年11月刚刚成立的东兴公司。“东兴成立后,原来东方在上海的很多实业项目都将有可能划归这个公司进行投资和管理。瑞丰国际只是个开头。”一位知情人士对本报称。

  “再投资不光是出钱的问题,还要真的出人出力进驻经营,看看我们是否有实力去运作真正的商业化公司。”一家资产公司人士称。

  资金来源

  那么,这些一直处置政策性不良资产的AMC,投资实业的资金哪里来呢?

  四家AMC在设立时每家分别有100亿注册资本金,这部分资本金由现金、固定资产和投资项目构成。

  从对口银行划拨过来这部分资本金,除现金部分,一些固定资产和投资项目在很长时间里一直处于半休眠状态,资产管理公司或者派几个人看守,或者就挂个股东的名字,到年底,固定资产收租金,投资项目分红。

  “现在要唤醒,激活这些项目,使其重新运作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也要考验一下我们是否有商业化运作的能耐。”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总裁办秦斌说。

  2005年底,东方正式对外宣布,“以资本金项目为转型探路”。就像不良资产的“五级分类”一样,它们也把资本金项目划分为“经营、关注、清理”三类级别。

  “坏的就马上清理掉,如果有保留价值的,就留下来继续经营。而对于暂时无法确定的,则设定一个关注期限,如果在期限内可以好转,就继续按好资产经营,否则就处理掉。”东方称。

  其实,追加投资,这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了。早在2004年初,国务院授予四家资产公司开展三项新业务的权限:委托代理处置不良资产、商业收购不良资产、对具有发展潜力的不良资产项目进行再投资。

  在建、中、工大规模的不良资产剥离结束后,农行的股改还没有时间表。商业化收购的市场因买卖双方在价格上始终难以达成共识而异常冷清,市场上已经披露出有意向的不良资产出售计划中,只有信达最终与上海银行成交30亿元。这比起之前国有银行动辄上千亿的出售实在不能满足资产公司的大胃口。

  而委托代理业务,市场寥寥几笔的托管业务,远远没有形成市场。

  于是,再投资开始吸引了AMC的目光。

  “资本金项目保值增值,”这是大股东财政部当初为四家AMC定下的责任。现在,它们决定在这块曾经忽视的矿藏中好好淘淘宝。

  试探之作?

  2005年底,信达和

长城先后宣布了政策性业务提前完成。东方和华融也对于2006年内全面完成政策性债权资产的处置“充满信心”。

  那么,未来做什么?已经是四家AMC再也不能逃避的问题了。

  现在, AMC在实业上打算放手一博的时候,也没有放弃最初的“投行梦”。证券公司、银行、基金公司……所有的接洽和谈判都在同时进行。一手不放投行,一手抓住实业,两个都不能放下。

  监管机构显然已经注意到一些AMC的大手笔。

  “必须是在100%的把握下,保证投出的钱不是打水漂。自从赋予资产公司三项新业务后,我们会定期对它们的新业务进展进行观察,如果在执行当中,发现项目不具有投资价值,必须及时予以撤回,否则就要追究责任人。” 财政部一位相关工作人员对本报说。

  对于利用资本金再投资是有限定范围的,再投资不是风险投资,而是在处置环节中为提高回收价值而追加的投资。必须保证它能获得合理回报。

  “资本金都是资产管理公司的真金白银,如果经营亏损的话,对下一步的转型考核也是不利的。” 财政部一位人士对记者称,“如果试点效果好,不排除逐步拓宽资本金项目的运用渠道。”

  各种尝试都在探讨中,能不能走通,一切还未知。

  “怎么做?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搞不清国家政策在将来会不会有变动,是让我们自生自灭还是转型后继续存活,这一切都要到2006年以后才有个说法,在这之前,我们做的一切都是前期可行性研究,如果到时候说行了,我们就可以马上动手去干。”一位资产公司工作人员告诉本报。

  资产公司在等待政策,而对于当初为完成历史使命而设立的新事物,在完成任务后怎么半,这对于监管机构也是一个从未遇到的命题。

  “国家到底对资产管理公司什么态度。也在试探,不会一步到位。”一位监管机构人士称。

  2006年底,这对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将是一个生死大限。在这之前,一切都还未确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