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清远现象”之清城篇
樊沃夫 黄卫标
2005年6月18日,清远循环经济产业园及华清再生资源示范基地项目正式奠基动工。清城区成为外界关注和期待的焦点。
前不久,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常务副主任周声涛视察建设中的工业园时说:“清远是一个废旧物资回收的集散地,把清远作为一个试点搞工业园区,目的是通过市场化运作,将所有的拆解户统一进园、统一管理,为发展循环经济创出一条新路子,把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做成全国的‘样板工程’”。
逼出来的“循环经济”
传统工业生产模式是“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排放”的单向流动的线型经济,在创造了大量社会财富的同时,也以惊人的速度吞噬着自然资源,污染着生态环境,导致资源危机、环境危机。
以拆解加工废旧五金行业为主的再生资源产业是清城区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石角、龙塘两镇以农民庭院式拆解废五金、废电线电缆和废电子产品已有近20年的历史。目前两镇有拆解户约1300多家,8万人从事拆解业,农民人均收入也因此从1982年的不足1000元增加到2003年的4300多元。每年拆解出来的铜、铝、钢铁、废塑料、橡胶等工业再生原料约有170万吨,总价值在180亿元左右。
拆解业的发展,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清城区也因此成为全国最大的废旧物资拆解基地之一,来自国内江苏、江西、浙江等省份的铜材加工企业也纷纷到该区收购废铜,清城区同时又成为全国重要的再生资源集散市场。
清远铜的报价还影响着国际市场,在英国伦敦金属交易所和美国纽约金属期货交易所报价牌上,“清远铜”的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国际铜价的涨跌,成为目前清远最具国际化水准的事物,比“清远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要大。
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规范管理措施,存在的问题也相当严重,综合利用水平低,资源浪费惊人。拆解中产生大约6万吨废塑料、电解物质等,因为经营分散和技术能力不足而被随意抛弃,仅此一项每年就损失近8亿元人民币,而且二次污染比较严重。
清城区委、区政府经过认真研究认为,废旧物资的回收与资源化利用可以节约对自然矿产资源的开采,成为工业原料的重要补充,同时,充分利用废旧物资,对于减轻环境污染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更有利于低文化素质人群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既然不能关,那就只能疏,建循环经济工业园。
当时,恰逢全国供销总社再生资源办到清远进行项目发展调查,双方一拍即合,共同建设中国(清远)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做出来的“样板工程”
中国(清远)循环经济产业园落户在清远市清城区龙塘镇和石角镇,规划总面积超过万亩,总投资30亿元,建设期5年。目前,园区内已有24家铜、铝、钢材及塑料等深加工企业落户,签约项目有10多家。其中华清再生资源示范基地落户石角镇,是循环经济产业园主要的示范项目,规划总面积5000亩,建设总投资9亿元,明年2月可投产。
笔者日前走进机器轰鸣的示范基地工地,只见首期700亩用地现已完成土地平整,首期近10万平方米的厂房钢架结构已完成,其它配套项目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包括专门服务该项目的110KV变电站、投资450万元的供水管网建设、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长1.8公里宽21米的产业大道等。
据清城区委书记阮灶新介绍,建设这个项目,要从根本上解决清城区在发展废旧五金拆解加工行业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树立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高起点,结合可持续发展的高要求,立足国内外原材料市场和产业化发展的高标准,充分利用好当地资源相对聚集的优势,创建全国第一、世界领先的再生资源示范基地。
为达到这个要求,示范基地建设要实现的主要目标是:完成对废旧物资拆解业的规范整合与管理;形成再生资源产业化发展的示范模式,将资源综合利用率从现在的约55%提高到95%;创新公众服务和公共处理系统,建设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的现代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完善管理服务措施,提高物流管理和农民收入水平,增加国家和地方税收。保守估算,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再生工业原料的加工能力在150万吨左右,再生原料价值将达到180亿元左右,每年可以净增税收1.5亿元以上,增加农民收入3亿元以上,从而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基地和再生工业原料的生产基地。
此外,作为清远城市环境优化和广东省循环经济示范首选项目,也是我国第一个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处理的示范样板工程,对于促进全国再生资源产业化发展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因此必将在国内外发挥具有深远意义的示范品牌效应。
奠基仪式上悬挂的一幅对联,贴切阐明了全国首个循环经济产业园的特色:上联是“循环经济经济循环环环有利”,下联是“再生资源资源再生生生不息”,我们给予一个横批“变废为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