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准则趋同:划时代的对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3日 11:44 中国财经报

  张连起

  一个以公众利益为己任的行业,理应具备良好的公众形象;一个以专业知识为依托的行业,理应具备良好的专业形象;一个以兼收并蓄为宗旨的行业,理应具备良好的国际形象。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正是为整体改进与系统完善上述三种形象所做的持续努力。如果说树立这三种形象有赖于一个标志性事件,那么,中国审计准则委员会主席与
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主席签署的联合声明可以说是正逢其时,恰如其分。前所未有的联合声明

  2005年12月8日,由

财政部副部长、中国
审计
准则委员会主席王军发起,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执行总裁IanBall先生和中国
注册会计师
协会秘书长陈毓圭积极推动的国际趋同会谈正式举行,会议取得了重要成果,双方签署了联合声明。

  双方一致认为,建立一套全球公认的高质量的审计准则,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对于在全球范围内降低投资者的决策风险,实现更有效的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发展和保持金融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联合声明的签署,表明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将以更加积极、更加务实的态度融入世界审计体系,表明国际组织更加认同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表明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更加积极地吸收国际审计理论和实务的先进成果,表明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建设翻开了划时代意义的新篇章!独树一帜的思想方略

  伟大的实践呼唤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需要伟大的创新。“4项主张”和“12字措施”是我国着力国际趋同的哲学思考和精辟阐述,是基于审计准则建设经验的理论概括和高度提炼!

  我国着力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4项主张”是———

  趋同是进步,是方向。趋同是协调的进一步深化,体现了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要求。任何一个不想游离于国际市场之外的组织,就不能无视准则国际趋同这一发展趋势。惟有共同努力,才能寻求一致。

  趋同不是等同。各国在经济环境、法律制度、文化理念以及监管水平、会计信息使用者和会计人员素质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不顾各国国情,不顾会计审计发展状况和环境特点,趋同是难以实现的。既要靠拢通行规则,又要承认特殊情况。

  趋同需要一个过程。各国国情的差异决定了合作自愿性,需要积极且不断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努力追求符合国际效率、公平、主权和全球多样性发展要求的建设机制。

  趋同是一种互动。趋同并不意味着单向运动。它是世界各个国家之间、各国与国际准则委员会之间、国际准则委员会与区域会计组织之间,多向进行的相互沟通,相互借鉴,相互认可。世界多样性的特点决定了互动是国际化趋同的客观规律。遵循它,就能更好前进。否则,就会影响效率或效果。

  推进中国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十二字措施”是——

  尽力趋同。如果某项国际准则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能够适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将借鉴该项国际准则;如果某项国际准则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适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但在某些技术细节上不符合中国具体情况,将根据中国实际情况作出补充、说明或修改,最大限度借鉴国际准则,同时推动国际组织在修订有关准则时,考虑中国的情况;如果某项国际准则规范的内容在中国尚未出现,或刚起步,将根据国际准则发布征求意见稿,以体现准则体系完整性,待条件成熟时再正式发布执行。

  允许差异。如果某项国际准则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不适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将根据中国实际情况提出我们自己的解决方案,并提请国际审计准则制定机构在制定相关准则时予以考虑。此外,准则体例、格式要符合中国法律的规范性要求,文字表述要体现中国文化传统和语言习惯,便于专业人士理解和掌握准则内容,让使用者看得懂、易于执行。

  积极创新。在准则体系和内容上要有创新。将充分利用后发优势,通过深入分析,根据审计业务的内在逻辑关系,制定出内容完整、结构合理的准则体系;在准则内容上也将积极创新,对于一些特殊业务,将根据中国实际情况提出特殊的解决方案。

  力挽强弓的职业盛举

  推进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态度决定一切。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多次强调,要以更为积极主动的姿态应对国际趋同,对于趋同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问题,应积极努力寻求建设性、互动性、多赢性的解决方案。是的,审计国际趋同不仅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而且是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战略选择,必须勇于面对,积极担当,既不能异化背离,也不能貌合神离。

  推进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就是要把握其内在的规律。审计准则趋同的诉求是在世界经济追求融合、资源配置追求有效、经济结构追求安全的态势下产生的,与以往的国际协调有本质的不同。正如中注协秘书长陈毓圭所指出的那样,国际协调只是“雷声大,雨点小”,而国际趋同却是“雷电交加”。认清了国际趋同的诉求与规律,才能坚定不移地行进于趋同之路。

  推进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就是要做实务的领跑者。面对着不同的审计业务,不论大小,无论贵贱,我们都应领会准则的精神,贴近准则的精髓。始终保持合理的怀疑和应有的关注,进而完成识别、评估与应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全过程,这便是对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贡献——行动的语言胜于语言的行动。

  俗话说,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挽国际趋同之弓,一击中的:中理念之的,中实务之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