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中国努力保持能源供需平衡化解潜在供需危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1日 10:28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2月21日电 记者 李云路 张泽伟 秦亚洲

  能源进口不断增加、能源消费的对外依赖程度持续上升……日前由国家统计局、发改委、国资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指出,由供需矛盾导致的能源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的潜在危机之一。

  数据显示,中国自1993年以来对净进口石油依赖度已从0.45%升至11.5%。国际能源机构预测,2010年中国石油需求将有一半依赖进口,而到2020年该比例将达60%。而研究表明,一个国家如果要保持石油供应安全,石油净进口率不应超过50%。国外一些言论将全球油价上涨的原因归结为中国进口石油增长,认为中国消耗了世界大量的能源。一时间,“中国能源威胁论”甚嚣尘上。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教授徐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能源威胁论”与事实不符。首先,石油消费增长是一种全球现象,从人均石油消费量来看,中国尚处于较低的水平(2004年中国人均消费石油不到2桶,是美国的十分之一、日本的八分之一和欧盟的五分之一);其次,与往年相比,今年中国进口原油已呈下降趋势,前三季度中国进口源油9423万吨,虽然同比增长4%,但增幅回落30.4个百分点。

  “中国能源威胁论”是不实之词,但中国能源的供需矛盾仍然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从“十一五”规划中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的“硬指标”,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节约能源资源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一系列立足国内能源战略、注重能源的节约及合理使用的措施纷纷出台。

  与此同时,中国还加大了对能源的投资力度。以煤炭为例,截至今年10月,中国煤炭固定资产投资已突破2000亿元,预计全年煤炭的产量将达到21.1亿吨,比去年增长7.9%。其他能源产量也快速增长。前8个月,中国原油产量1.21亿吨,同比增长4.5%;天然气产量318.92亿立方米,增长19.9%;

铁矿石产量2.45亿吨,增长30%。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寿波建议,中国缓解能源供求矛盾应实施四大“方针”:即“广义节能”的战略方针;“广泛开源”的供应方针;“能源价格合理化”的价格方针和“能源结构合理化”的结构方针。其中,“广义节能”成为目前中国各地正在大力推行的措施。

  专家同时指出,对能源供需矛盾的调节最根本还应依靠市场的力量。以美国为例,这个国家每天消耗近2000万桶原油,其中三分之二依靠进口,其对能源供求的调节主要依靠市场力量来实现:即在供大于求时,能源价格下跌,反之则价格上升。

  事实上,市场和政策作用正在中国能源的供需调节上得到显现。更深层次的能源管理体制和垄断行业改革,也随着今年5月国家能源领导小组的成立而初见成效。以能源出口为例,虽然目前中国国内能源较为紧张,但中国一些能源出口还是保持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海关总署统计,前三季度中国出口原油547万吨,同比上涨27.1%;出口

成品油1155万吨,上涨幅度38.2%。

  徐复分析认为,这一方面是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中国石油厂商加大对外出口以获取丰厚利润,是一种市场化的行为。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中国逐步调整能源政策,从只有几家大型国有企业才有石油进出口经营权,到从2002年起一定资质标准的其他企业也可以申请石油进出口经营,使中国能源市场更加开放、灵活。

  据国际能源机构预计,今年中国石油日消费仅增加21万桶,增长3.3%,大大低于以往10%以上的消费需求增长。(完)

  2006国内能源三大悬疑:油涨吗?煤俏吗?电够吗?

  在即将过去的2005年乃至整个“十五”期间,以煤、电、油全面紧张为标志的能源“瓶颈”集中出现,成为镌刻在人们心头挥之不去的记忆。2006年,油价还会涨吗?煤炭依然紧俏吗?电力供应够用吗?

  

中国努力保持能源供需平衡化解潜在供需危机

  年终报道:2005国际油价“变奏曲”风雨中沉浮[组图]

  难以预测、不可捉摸、变化无常、瞬息万变、扑朔迷离……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局长徐锭明用这五个成语概括了今年国际油价的这种疯狂成长轨迹。

  2005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在供求关系紧张的背景下出现螺旋式上升,数度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后。油价的大幅涨跌对全球经济以及人们日常生活都将产生很大影响。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