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广州整治“拉链路”和“开膛路”初见成效。到目前,全市实施道路挖掘1500多宗,投诉不到10宗
本报记者 邓圩
在广州,从“三年一中变”到现在进入亚运会前期的建设高峰期,新建扩建工程陆续
开工,电信、电力、自来水、污水和燃气等大量地下管线需要建设,城市每年的道路挖掘工程超过1000宗,如何在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减少重复挖掘的“拉链路”和尽量不扰民,是建设者和市政建设管理者头疼的问题。
今年以来,实行城市道路挖掘计划和挖掘监管制度,在全市道路挖掘工程中推行技术创新,广州整治“拉链路”和“开膛路”初见成效。到目前,全市实施道路挖掘1500多宗,收到群众相关投诉不到10宗,投诉比过去成倍下降。
提前申报遏止重复开挖
开挖工程必须提前一个季度申报!从今年开始,广州首次对城市道路开挖实行计划制度。市政部门接到申请之后,对各单位上报的开挖计划进行优化整合,有针对性地统一协调开挖时间。实施新办法的第一个月,市政园林局就退回了30多起“临时开挖”申请。与此同时,规定未提前申请或未按计划实施的开挖项目,三年内不再批准。此项制度实施后,95%的管线铺设项目在新建道路同步进行,避免了新的“拉链路”,投诉明显减少。
在广州市交通主动脉东风路上铺设的净水管线工程,是广州市饮用净水的重要干管,也是这条路25年来最大的一项市政工程。东风路交通饱和,平时每小时6000辆车,可以预见,如果封路挖掘必然造成全市交通拥堵。经过测算,100多天的工期被分到假日和周末,大量的施工被放到夜班公交车收班23点以后,噪音较小的铺设管道和清土、运淤泥等工作夜间进行,噪音较大的工程机械砸地挖掘安排在白天。事实证明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这个在广州最重要的交通主干线上开挖的工程,却创下广州地下管线建设的最高效率和市民零投诉的好“成绩”。
“市政管理要实现为市民服务的理念。过去想得多的是如何把工程干好,现在我们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减少对市民的影响,让市民享受到我们提升管理和技术水平带来的好处。”广州市市政园林局市政设施管理处处长乔武康说。
新科技提供解决方案
2005年广州市政部门接到一位市民投诉,说仓岗路立交两边有工程将路面修好后又挖开一个洞。其实这是广州刚刚引进的一种新型挖掘工艺“非开挖技术”:在需要铺设管线的两头各开一个口,不用挖开整个路面,运用专门设备就可以直接铺设(见图左)。这项技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在国际上广泛运用,用以解决传统开挖管线施工带来的重复挖掘、破坏环境、交通阻塞和施工噪声等矛盾。
今年以来,广州在需要横穿马路铺设的100多个交通信号项目中,全部实现“非开挖技术”。下一步,广州全力推广非开挖技术,不再对路面“开膛破肚”,这将大幅度减少对主干道的挖掘和市容环境的影响。
新技术的运用正使广州城市公共管理从经验型向科技型、由粗放型向精确型发生变化。值得一提的还有“同沟同井”的推广。广州全市的水管加起来可以绕地球一周,城市的地下管网世界更是庞大而复杂。过去各自为政的管线“埋入式”建设方法,不仅造成“拉链路”现象,而且管线拆迁、铺设费用,加上管线检修、维护成本和渗漏损失,以及地下空间资源因无序开发造成的浪费等,成本高昂。而“同沟同井技术”今年开始在新建道路全面运用,开始改变这种现状。
广州市政部门提出,对三种以上的管线实行综合工程,通讯、自来水、电力、污水处理等尽可能在新建道路使用“共同沟”。各种管线同时铺设,并可以让人进入维修的“共同沟”,已经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标志之一,这不仅使城市地下管线集约化,避免城市道路经常“开膛破肚”,也是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的一项系统工程。
据了解,在广州大学城已经建成的“共同沟”,建成之初就受到国内城建专家的好评。南京大学教授崔功豪在参观过后评价,“既避免了以后出现‘拉链路’、节约了施工成本,也有利于各种管线的维护,更重要的是综合管沟就建在道路绿化带下面,没有占用土地。”
在广州市重点工程科韵路和东风路净水管线铺设工程中,另一项先进的新技术“交通仿真模拟技术”得到运用,通过对施工可能造成的交通影响进行测算和数据分析、模拟,提出了区域性交通疏导方案。事实证明新技术的运用确实改善了施工对交通带来的影响,行进在这些路段的公交车司机反映,公交车的通行和停靠站基本未受到施工影响。这项技术在明年也将运用到所有市政挖掘工程的交通疏导中。有关部门希望在运用中找出规律,形成一套标准化的处理办法。而在每年有几万宗开挖项目的香港,路政署早已采用这项技术疏导市政施工对交通的影响。
广州市市政园林局市政设施管理处介绍,在他们的组织下,各种相关新技术、新工艺的交流和培训计划,也正向涉及开挖项目的管线单位推广。
全国首家引入第三方监管
管理和技术的创新提升了市政建设的质量,但工程的实施者是否规范运作、文明施工则是使整个工程圆满完成的重要因素。这一方面,广州市政部门有两个创新,对施工单位的报建人实行专责制度和在国内首创招标城市道路挖掘监理单位,第三方监管道路挖掘施工。
“过去管线单位报建人随意更换,我们对工程的要求和标准往往是告诉了这个人,实施的时候又换成了另外一个人,造成管线施工协调困难。”今年开始,广州市政部门进一步落实责任制,要求管线单位指定两名业务熟练的人员作为专责人负责报建工作,既方便管线施工的综合协调,又提高了市政部门对各管线单位道路挖掘的管理和规范。
定好了规矩,还需要有人监督实施。随着城市建设进入高峰期,广州每年审批的道路挖掘量在增大,一批重点工程同时开工。除此,市政设施管理处直接监管全市215公里的48条主干道和199座桥梁隧道,同时监管近年来随着各区建设提速增加的开挖工程。这个时候,市政设施管理处的几十个工作人员显得捉襟见肘。在香港,服务于城市道路挖掘和监管的公务员超过千人。
能不能找到第三方的专业公司依照标准对全市道路挖掘实施跟踪监理?这个想法在去年一经提出,迅速得到相关部门认可。于是,广州市政设施管理在全国首创了招标城市道路挖掘监理单位机制。今年以来,走马上任的监理公司对每一个工程实现专人管理,每天将全市道路挖掘的数据资料上报市政部门。施工质量、文明施工和交通协调等等都成为对监理公司的考核指标,要求监理公司24小时安排现场勘查,发现施工过程影响城市管理及公共设施安全的,及时协调;对道路挖掘过程中文明施工、回填质量等关键指标进行全程监控;对城市主干道及横穿马路的管坑督促道路养护单位在24小时内修复,并对路面修复过程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监控。市政部门对管理实行了严格的打分制。比如,如果媒体曝光或者市民投诉相关问题,监理公司尚未发现的,要扣分。
通过对监理公司搜集的数据资料核查整理,过去有人说广州“一个管线维修老工人去世,城市管线资料就失去一块”的现状开始得到改变,新建管线的数据资料和施工中摸查出来的老管线资料汇总,成为正在建设的数字市政的基础数据。
据了解,明年广州城市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仍然较多,全面开工的地铁工程、城市快捷路建设、污水管道铺设、饮用净水工程和天然气利用工程,以及市内置换设施、电信电缆和数字电视工程等全面实施。市政部门介绍,一直到2008年,广州的建设速度不会减慢。这些工程虽然对促进广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也同时会导致城市道路的总体开挖量较大,给城市交通和居民生活带来一定压力。
这也意味着市政设施管理压力加大。减少对道路“开膛破肚”,减少“拉链路”,明年,广州市政设施管理部门希望通过电子地图将全市道路挖掘计划可视化,实现统一协调安排开挖项目。即在全市范围建立一个互动平台,每一个管线单位的建设计划都实现共享,不分行政条块和行业,能够依据这个电子平台上的信息制定合理的挖掘计划。
《华南新闻》 (2005年12月20日 第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