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消息 经过十几年的精心培育,栖霞苹果产业逐渐长成一“棵”大树。全市现有果园65万亩,年总产量突破12亿公斤,农民收入的80%来自于苹果,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苹果第一市”和“中国苹果之都”美誉。
全力培育支柱产业 壮大苹果主体经济
从最初的18万亩栽种面积,到如今的“苹果之都”,栖霞苹果产业发展经过三次飞跃。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功引进日本红富士等苹果新品种,是第一次飞跃。进入90年代后,市里进一步扩大优质苹果的生产规模,相继注册了“宇冠”、“天誉”等苹果商标,推广了
“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生产模式,苹果种植面积、综合服务、果园管理、品种质量、总产单产和企业效益获“六个全国第一”,实现第二次飞跃。第三次飞跃发生在世纪之交。他们调整早熟、中熟、晚熟苹果的品种比例,形成了早、中、晚品种5:25:70的合理结构,拉长了苹果销售期。同时,实施了市、乡、村“三级领导样板园”和“科技示范园”工程,推广普及了配方施肥、树下覆草等20多项先进管理技术,有效提高了苹果生产水平和质量,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第一批“全国创建无公害苹果生产示范基地市”、“全国苹果非疫区项目建设第一批启动试点县(市)”。
着力打造苹果品牌 拓宽苹果销售渠道
苹果产量质量提高以后,栖霞市采取多项措施,全力打造苹果品牌,拓宽苹果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市里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拿出2000多万元连续四年在中央电视台做苹果广告,并举办了四届苹果艺术节,提高了栖霞苹果的知名度。与此同时,他们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市场开发,拓展市场空间。目前,全市果品经销单位达250多家,人员5万多人,并在北京、上海等4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了直销点,建立批发网点100多个。在国外市场开拓方面,他们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有8个企业办理了自营进出口权,去年销往海外果品达30多万吨。为拉长苹果销售期,达到旺季存、淡季销、增加收入的目的,他们加大储藏保鲜设施建设力度,全市现已建成果品冷藏库、气调库134处,贮藏能力达到20多万吨,为提高全市果品产业化的档次和水平打牢了基础。
拉长苹果经济链条 促进产业循环增值
栖霞市65万亩果园,每年修剪下的枝条达20多万吨。这些废弃枝条以前只能作为烧柴,一堆堆、一垛垛地摆放在村民的房前屋后,既浪费了资源,又影响村容村貌。为此,市里探索以苹果枝条为原料,发展食用菌养殖。他们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调3名食用菌专业大学生,组成食用菌生产办公室;聘请4位教授担任生产顾问;同时出台优惠政策,发放4.7亿元专项小额贷款,支持农户发展食用菌养殖。为解决销售问题,市里与省内外客商签订销售合同,并在桃村镇、观里镇建起了食用菌加工厂。目前,全市已发展起食用菌养殖专业村110多个,培育食用菌1500万余棒,年可为农民增收1亿多元。
为提高苹果的附加值,栖霞市积极发展苹果深加工业,先后培育起果品、蔬菜等涉农加工企业600多家。其中,源通果汁有限公司年可加工苹果32万吨,年出口创汇4000万美元,带动农民增收3亿元。(冯宝新胡国锋)责任编辑:时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