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龙永图:中国优势是劳动力 外企掌握75%高技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2日 02:04 第一财经日报

  

龙永图:中国优势是劳动力外企掌握75%高技术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资料图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本报记者 王羚 发自北京

  无论是当年怒拍谈判桌还是笑对谈判手,龙永图,这位穷十年之力,在中国入世征途中立下汗马功劳的谈判专家,即使在中国入世四周年以后,留给人们的印象依然是那么鲜明,一如他直爽坦诚的性格。

  日前,这位奔波于国内外各大论坛和会议桌的前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在他简朴的办公室里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的专访。

  WTO深深改变了中国

  《第一财经日报》:中国入世转眼已经四年了。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很多变化正悄悄发生。从您个人的眼光看,哪方面的变化是最深刻的?

  龙永图:中国在入世之后,有个双向的变化在发生。一方面WTO深深改变了中国,另一方面中国也改变了WTO,改变了世界。就中国来讲,我们采取了很多开放的措施,严格按照我们的承诺,按照WTO的规则做事情。

  从中国政府到企业到民众,观念上的改变都非常深刻。比如,国民待遇问题,大家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我们要在中国建立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对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都应该实行同等待遇。

  其次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改善了对外贸易环境。比如,美国取消了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的年度审查,这可以说是中国入世以来的在经济、外交上最大的成果。最近几年中国的外贸发展很快,今年1~10月份的外贸总额达到11486亿美元,接近去年的全年水平,这和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是分不开的。

  现在中国正在按照入世的承诺逐步开放市场,按国际规则办事,这样也使得外资对中国的信心增强。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变化,由此使得中国整个国家形象有了很大改善。

  另一方面,中国也在积极参与WTO多边谈判,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通过这种参与,改变WTO,改变世界。比如,中国刚入世就全面参加了多哈谈判,而且是以一种积极务实的姿态在推动多哈谈判向前走。WTO第六次部长级会议即将在香港召开,中国也会发挥自己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建设性作用。

  《第一财经日报》:四年的时间,应该说有很多好的变化,但是也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在四周年这个时间点,您思考最多的问题是什么?

  龙永图:我最近思考比较多的问题,就是中国现阶段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就像“十一五”规划强调的,我们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要多讲,始终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这是我现在谈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比如吸引外资,我们现在正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中国的相对优势就在于劳动力优势和产品价格优势,而75%的高技术、专利等都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有人认为这是跨国公司设置的陷阱,说我们在吸引外资时掉进了这个陷阱,这是完全不符合事实的,也不利于我们进一步利用外资,不利于为中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就有可能在全球产业向中国转移并带来重大机遇的历史时刻,丧失机会。

  一旦动摇,这个大转移就有可能放缓,或者中断。我并不是说中国永远留在产业链的低端,我们要逐步走向中端和高端。比如轻工、家电、等比较有优势的产业,应该打造自己的品牌。而生命科学等一些较新的领域,中国和其他国家基本上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有可能实现大的突破,搞原创性的知识产权。

  《第一财经日报》:中国在兑现入世的承诺,但是我们也看到,中国已成为各种贸易壁垒的最大受害国之一。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龙永图:首先,我一直强调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贸易摩擦。入世之前,中国在国际贸易市场好比小商小贩,挑着一担青菜很不起眼;现在,中国是贸易第三大国,这时候不出现贸易摩擦是不可能的。

  贸易摩擦是中国经济贸易发展中必然出现的一个问题,没有竞争力就不会有摩擦。当然,我们要在战术上重视它,即使只有几亿元、几十亿元的贸易额,对相关企业来说,都是生死存亡的大事,需要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认真对待。但不适宜搞成全民关注的焦点,那样会影响对整个外贸形势的判断。

  外贸新阶段的着重点

  《第一财经日报》:现在中国外贸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像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您认为“十一五”期间这辆列车尤其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才能行驶得更安全?

  龙永图:中国的外贸发展到现阶段,到了应该特别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时候了。“出口创汇”应该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了。我们曾经是外汇短缺的国家,当时大家勒紧裤腰带也要出口,换来外汇满足国内各方面的需要。现在情况已经变了,要把国内和国外当成一个市场,要以“质量取胜”取代“出口换汇”的口号。其实,“质量取胜”我们也提了很久,但是长期以来并没有真正做到。质量取胜是一个大战略,也是减少贸易摩擦的诀窍。质量上去了,单价也上去了,即使在出口数量方面有所减少,总金额还是增加的。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所有的贸易摩擦不是缘于金额,而是缘于数量,所以我们得以质取胜,不能靠量。

  另外,中国还要加大进口,因为我们现在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到了这样的阶段,就是要利用进口来促进中国的产业升级,促进我们的自主创新。这个问题关键在进口的结构上,如果进口结构好,多进口一些也没有关系,而且多进口也是解决贸易摩擦的一个好途径。特别是从那些跟我们有很大逆差的国家多进口一些产品,是缓和贸易纠纷非常有效的办法。

  在吸引外资上,下一步要更加注重外资的质量,要注意引进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但绝对不能引进那些消耗很多资源、污染环境的项目,不能因为眼前利益在吸引外资中犯很大的失误。

  总的来说,中国外贸在“十一五”阶段的发展,就是两点:一个是质量,一个是效益,此外还有结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都处理好了,外贸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会更大。

  我觉得现在应该把外贸作为一个解决中国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看。过去搞出口创汇,就是为多挣点钱,现在外贸要为国家的整个经济发展服务,改善中国的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就业还应该是第一位

  《第一财经日报》:明年是“十一五”开局的第一年,中国经济也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您认为在这样一个发展战略期,哪一方面的问题最值得关注?

  龙永图: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社会稳定,这是压倒一切的大问题。所以我一直强调,就业工作应该是中国经济发展当中的重中之重。每个人都安居乐业才能稳定。所谓乐业,我理解就是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份有尊严的工作。

  我认为,这是我们进一步建设

和谐社会的基础。所以我强调,中国虽然处在产业链的低端,但这是不得已的,因为我们很多情况下要把就业放在第一位。比如吸引外资最大的成就,就是解决了3000万人的就业,其他的成就还是排第二位的。今后,我们还要大量吸收劳动密集型的外资,这样讲并不是说不赞成科技创新,因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有高科技的环节,我们要做的就是劳动密集产业中高科技环节的突破。比如做一件衬衫,中国虽然是纺织大国,但是很多的高级面料和高级夹克衫的拉链技术以及设计等都掌握在外国人手中。

  要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绝对不能够放弃劳动密集型产业。我们的农村,还有1.5亿剩余劳动力,每年还有大量因为结构调整而产生的待业工人,中国一年需要创造2500万个就业机会,这在全世界是没有的,任何一个国家在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没有遇到过的。

  所以,不要认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就是没有技术含量的,并不是大家都去搞IT、搞生命科学才叫高科技。中国的制造业占GDP50%以上,这是中国经济的基础。我们要把这个基础夯实,就要在制造业上多下工夫。不管是现代服务业还是科技创新,我都强调要为制造业服务,使我们的制造业能够在现代服务产业和高科技的推动下提高和发展。这是未来中国发展的一个扎实基础。

  特别声明:此稿件为第一财经日报授权新浪财经独家网络发布,如需转载请致电新浪财经,新浪财经保留此稿件的网络版权及法律追诉权,未经许可擅自转载者一切法律后果自负!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
010—58685866(北京)
021—52132511(上海)
020—34254460(广州)
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7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