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辛秀
经过釜山APEC的“热身”,12月13日召开的WTO多哈回合香港部长级会议已迫在眉睫。
前景愈发渺茫,但各方看起来还在努力:11月22日,几个重要贸易国家代表在日内瓦
召开的会议,仍在为打破僵局做着最后的准备。
香港会议一直被各方寄予厚望,人们期待在这里为已陷入僵局的多哈谈判带来突破的曙光。但现实正变得越来越不乐观。似乎已经能够看见笼罩在12月的香港上空的阴霾。
剩下的似乎只有一句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陷入“囚徒困境”
已卸任的WTO总干事素帕猜,之前曾风趣地说道:“我说过,我的手指正停在警报器按钮的上方。现在,我已经按下了按钮。”
由于各方在农业补贴问题上的立场始终未能接近,香港会议取得突破的难度正在加大。几乎也看不见任何偏于乐观的迹象。
新任世贸组织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指出,香港会谈中“必须完成取得成功结果所须的三分之二的工作”。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在2006年底前结束多哈回合的期望,将会“面临严重的威胁”。
目前,在谈判的最大障碍——如何削减农产品进口关税的问题上,似乎仍没有迹象表明,欧盟可能在近期提出突破性的新建议。欧盟首席谈判代表曼德尔森表示,欧盟“有可能”提出新的建议,但是“不太可能”赶在香港会议之前。
关键是,欧盟不愿降低农产品进口关税和削减政府对本国农民的补贴。而为了实现平等自由贸易,印度、巴西等主要发展中国家一直坚持自己的立场——这样的补贴必须大幅度削减。
美国代表波特曼表示,美国愿意在2010年前把对农业的补贴削减60%,但他同时要求欧盟和日本各自减少80%,并把最高的农产品进口税率降低90%。
在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费用几乎占了预算的一半,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在各种压力下,提出了一个看来有所让步的建议:欧盟平均削减农业关税39%,此外,对农业中的8%“敏感类”部分提供特保。
但世界银行的一份研究表明,2%的“例外”,已足以使发展中国家的获利荡然无存。
而以巴西、印度为代表的20个发展中国家则提出了这样一个方案:即要求各国削减农产品进口关税45%—75%。它们坚持要求发达国家率先降低农业补贴,否则不会开门接纳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和加工业。
命悬香港
无论是对发达国家还是对发展中国家,农业问题都显得十分特殊而敏感。从谈判一开始,这个“大家庭”就被分割成三大利益集团,即代表发展中国家的二十国集团、以美国为代表的农产品出口国和以欧盟、日本、韩国等为代表的农产品自给国集团。各方围绕着农业谈判展开力量的较量和利益的角逐。
已历时四年的多哈回合命运多舛,屡次遭遇重挫,之前雄心勃勃的目标被大打折扣。
本月13日—18日WTO将在香港举行第六次部长级会议,作为WTO的最高决策机构,会议将就农业和工业产品关税、补贴及其他保护措施的削减幅度等议题,负责制定及决议所有有关多边贸易的协议。
届时,来自世贸成员的6000多名代表、约3000名媒体记者和2000名非政府组织代表将云集香港。
早前,WTO总干事拉米曾预测,在日内瓦举行的部长会谈,未能缩小各方在全球贸易多哈回合谈判中的分歧,12月在香港举行的部长会议将无法达成初步协议。
由于多哈发展议程原则中的“整体承诺”(即最终协议由多哈发展议程谈判每个项目组成,而不得分开取得协议),如果在香港举行的WTO部长级会议,仍然没有就农产品达成一致意见,整个多哈发展议程将陷入崩溃。
为避免香港部长会议惨遭失败,各方共识是,适当降低对香港会议的“期望值”,但不能降低整个多哈谈判的雄心,“将继续努力使香港会议产生尽可能好的结果,且明年年底前结束整轮谈判的决心没有改变”。
过渡而不是结束
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认为,距离香港会议只有几天时间,明显已经不可能达成“全面模式”,而把目标适当降低是一种务实的选择。
美国代表波特曼之前表示,世贸成员国只有“继续保持压力”,才能实现在2006年底之前结束多哈回合谈判的目标。印度商务部长纳特也表示积极态度:“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内,直到香港会议开始,我们将尽力一点一点地缩小分歧。”
曼德尔森很悲观,他只在强调努力,他说他仍将为达成广泛的协议而努力,但“如果短期内不能取得进展,全球协议将只是泡影”。巴西贸易代表阿莫利姆甚至说,或许需要一个“香港第二次会议”。
波特曼虽然态度强硬,称如果欧盟不做出让步,就要承担多哈回合脱轨的责任。但他也退了一步:“香港会议从来就不是这一过程的终结,它应该是半途中的一块里程碑。”
梅新育判断,香港会议最理想的结果是,它将会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过渡,为2006年完成谈判备好跳板,“是过渡时期,而不是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