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热钱难逃监管视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3日 09:41 《财经时报》

  □ 本报记者 钮键军

  外管局向外界表明:不要将“误差与遗漏”简单等同于热钱

  发布《中国国际收支报告》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威慑企图从中国赚取利润的“热钱”,因为,这些热钱的举动都在外管局的监控视野之内

  第一份长达37页的《中国国际收支报告》于11月27日出炉。

  对这份报告出台的目的,外管局的官方解释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读懂国际收支平衡表”。但其实,外管局发布国际收支报告的初衷并不仅仅是解释数据那么简单。联系20天前央行发布的第一份《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不难看出,中国政府已将防范金融风险的问题放到了台面上。

  一般而言,一国爆发金融危机的诱因主要有两方面: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

  如果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看作是中国对国内金融不稳定的因素进行排查,此次国际收支报告就是对来自境外的一些不稳定因素予以监测,从而使中国在防范金融危险方面的预警机制更完备。

  国际收支报告中的数据透露, 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相当于14.3个月的进口额,同时,外汇储备与短期外债的比例为503.2%,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00%的警戒线。这意味着,中国目前无需担心发生国际收支危机。

  解读热钱

  但这并不表明中国已远离国际性的金融冲击。而热钱正是外管局目前防范的重点。

  在首份《中国国际收支报告》中,外管局特地用一个专栏的篇幅解释了误差与遗漏、“热钱”的差别。同时,报告的其他部分多次间接表露了外管局对热钱的重视。

  从2003年开始,伴随着人民币升值呼声的甚嚣尘上,“热钱”一词开始为中国人熟悉。热钱是英文“hot money”的直接翻译。“热钱”、“游资”是对国际套利资本的通俗说法。

  2003年9月,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货物贸易的顺差与海关统计的贸易顺差多出近90亿美元,这一缺口的出现,被很多人士认为是国际热钱涌入中国所致。

  此后,《财经时报》曾就此多次采访外管局经常项目司的负责人,均未得到满意答复。一位权威人士指出,这肯定有统计口径上的原因,但具体原因没人知道。

  此次公布的国际收支报告中,外管局特地就此进行了官方答复。

  在外管局看来,国际收支平衡表和海关统计有关货物贸易顺差存在差距,主要是由于统计口径、特别是对于进口价格的不同计算方式造成。一般来讲,国际收支统计的进口货物价格由于扣除了运费和保险费,会低于海关统计,这就造成了国际收支统计的货物贸易顺差要高于海关统计。

  对于很多学者将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误差与遗漏”一项的数字,统一定义为热钱的做法,外管局提出了异议。报告指出,造成误差与遗漏有多方面原因,不能简单地将误差与遗漏直接等同于热钱的进出。“不能简单地将净误差与遗漏额出现在借方等同于资本外逃,出现在贷方等同于‘热钱’流入。”

  报告中,误差与遗漏一项重新回到了借方,金额为51亿美元。这是2002年以来的第二次,上一次是2004年上半年,金额为71亿美元。

  紧密监控

  基于上述情况,外管局的结论是——热钱并不像外界传闻的已大量流入中国,尽管外管局并未给出流入中国热钱的准确数字。

  与此同时,外管局也表现出对热钱的严密监控。在报告中,外管局将热钱流入的方式进行了归纳。

  首先,进入外管局监控视野的是经常转移支付。经常转移支付一般由侨汇、工人汇款及赡家款、捐赠以及无偿转移等项目构成。2004年,经常转移顺差229亿美元,是2000年的3.6倍;2005年上半年,经常转移顺差121亿美元,增长22%。

  对于这种快速增长,外管局的解释是海外务工人员的增多。但外管局同时指出,“受

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影响……个人通过经常转移项目流入的资金增加”。

  第二种方式是通过短期外债进入。外管局在谈及国际收支风险时,特别提及短期外债的大起大增对

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上半年,外债总流量2881.32亿美元,同比增长99.9%。其中,新提款1482.74亿美元,同比增长77.7%;还本付息1398.58亿美元,增长130.5%。

  此外,利用出口预付款和进口延迟付款也是热钱进入中国的主要通道。

  从目前的情况看,外管局和相关专业人士已达成一致:在人民币汇制改革后,热钱流入中国的速度已大大减弱。

  警示海外投机势力

  浓重的笔墨描述热钱,外管局有着更为深刻的含义:告诫国际投机势力不要继续押注人民币将继续升值,因为,中国政府已看清了他们的“小动作”。

  此前,每当中国公布国际收支平衡表后,国内外的专家都会对平衡表上的数据分析,并做出一些评论。对于这些评论,外管局很少出面解释。

  由此,一些市场人士认为,外管局对于海外一些投机势力的违规行动毫不知情。因此,在2005年7月21日,中国宣布人民币汇制改革正式启动,并将人民币升值2.1%后,流入中国的热钱数量出现了少许增加。这种情况表明,热钱依然期望人民币继续升值,并未因人民币的升值而撤离中国。

  此后的4个月来,市场上多次传出人民币将继续升值的消息,很多人士将此归咎为热钱等投机势力的恶意炒作。

  外管局这次在详细解读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同时,也婉转地告诉外界,外管局已洞悉热钱的动向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换言之,外管局正通过另一手段劝告热钱尽早离开中国。


《财经时报》,中国人首选的经济周报!
全年定价:98元
电话订阅:010—87762866转8011、8017
网址订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53,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