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产品中自主品牌不到一成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 12:03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我国近200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名牌发展滞后 由于缺乏自主品牌,造成资源消耗大、利润流失多、技术进步慢 本报北京11月6日讯(记者 原国锋)目前我国虽然有近200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很少,出口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的不到10%,名牌发展
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质量论坛上,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介绍说,从2001年开始进行名牌产品评价工作以来,我国共有925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今年质检总局还首次评价确认了3个产品为“中国世界名牌产品”。我国名牌战略的实施取得了突出成绩,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名牌发展仍显滞后,特别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很少。有统计显示,2004年的国民经济中只有不到20%是品牌创造的,在美国达到了60%,在我国的出口产品中真正拥有自主知识品牌的不到10%。 蒲长城说,名牌发展滞后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一是消耗了大量资源。由于缺乏自主品牌,只有靠大量投入资源来保证经济增长速度。据2004年统计,中国单位资源的产出水平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而我国人均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0%、10%、5%。二是利润大量流失。我国出口的大量是加工产品和贴牌产品。出口的产品用较多的资源和劳动换取较少的利润和外汇。三是技术进步缓慢。由于产品的附加值低,企业只能赚资源和劳动力的钱。妨碍技术投入和技术创新。 蒲长城指出,我国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解决品牌的问题,鼓励企业实行跨地区跨行业联合,培育出我国自己的世界品牌。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措施,我国名牌战略的实施必须有政府的领导和组织推动,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组织和推动名牌战略从思想观念和方法措施上都必须基于政府的职能并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