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浦东九条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 09:20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蔡臻欣韩圣海发自上海

  2005年6月21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上海浦东新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8月10日,央行上海总部在浦东隆重揭牌成立;10月2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外管局”)出台九项外汇管理试点政策(下称“浦东九条”),推动跨国企业外汇资金集中管理和运用。

  如此短的时间,如此高密度的重大举措,给市场一种期待:若干年后的上海,能够重塑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国家战略力推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银行业同业公会

  原秘书长、上海市金融学会理事长朱德林,对新近出台的“浦东九条”不吝溢美之词:“

外汇储备不断上升是客观条件,同时也体现出外管局完全有能力使中资公司、跨国公司和中外金融机构管理更规范,并控制金融安全。这也是对上海金融服务业创新试点的信心体现。”

  “上海金融服务业因此获得了宝贵的时间差,这是一个绝好的发挥竞争优势的机会,可以借此把因商务成本高等不利因素影响失去的

竞争力补回来。如果落实到位,将为中外资银行进行国际资本运作提供广阔舞台。”朱德林认为。

  朱德林说:“特别是对于外资企业和外资金融机构来说吸引力很大,将使外资效率提升,凸显比较成本优势,贸易型企业将特别受惠。原来一些跨国公司的生产基地和贸易中心等已有外移迹象,而今后它们会考虑把生产基地、贸易中心、开发中心、信息中心等都放在上海,来强化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浦东九条”的出台同样使中资金融机构为之热血沸腾。中信实业银行副行长欧阳谦博士上周就此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高调表示:“随着重大金融政策的出台,上海必将成为中信实业银行的重要战略阵地,而上海分行也将担负起资源集结等方面的重任,比如强化新产品研发推行、建立新业务开拓平台等等,有需要时也完全可能设立上海总部等。总之,上海将成为中信未来的战略侧重。”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戴国强认为,“浦东九条”是中央一个重要战略部署,将推进浦东乃至上海的综合治理进程。“上海在这方面条件已经成熟。相比之下,浦西金融机构相对较分散,缺乏条件,而放在浦东则能发挥很强的金融业集聚效应,完全可以作为一个‘特区’来先行先试。”

  当然,央行上海总部的落实也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

  央行上海分行的一位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未来的设计思路是把上海分行“镶嵌”到上海总部中去。

  戴国强告诉记者:“成立央行上海总部是很不平凡的举措,说明上海金融业的地位有很大改善,这将加快上海作为金融中心之一的建设步伐。”

  他进一步建议:“功能性政策的逐步落实,为上海的金融创新,比如开展离岸金融业务等都创造了条件。接下来第一步要开发出衍生产品业务,这将同时使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受惠,要在严格的条件下大胆地试行。另外,人民币与外币结合的产品研发也是一个重点,一些外资银行比如荷兰银行等都在尝试,这方面的空间也很大。”

  《第一财经日报》日前从一位上海金融业人士处获悉,浦东已经在酝酿设立专门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机构,同时,股指期货产品的创新研发也已进入到交易规则设计阶段。该人士表示,最近上交所已经把推出股指期货的申请和在A股市场建立做空机制的课题正式递交到证监会。

  朱德林认为,“浦东九条”等功能性政策的出台将促使上海的外资金融机构确立新的战略重点。“原来它们认为上海可利用的优势已经不多了,许多外币业务面临水土不服的尴尬。现在国外能做的这里也能做,它们的许多产品甚至可以直接从国外照搬,拿来稍加改进就能够用,节省了许多成本。上海完全可以作为它们新产品试验基地。”

  朱德林乐观地估计,未来上海会出现越来越多外币与本币相结合的产品,“比如避险工具的推出。此外人民币和外币理财也将有更大创新。离岸金融业务也应当提上日程,包括已获得批准的货币经纪公司等,都将给上海的国际货币市场运作带来新的机遇。”上海金融:下潜和外拓

  朱德林认为,目前上海金融业在中小企业服务方面仍逊色于苏浙地区:“两方面原因,首先是上海的国有企业非常强势,总体上要远强于苏浙。苏浙地区缺乏大工业,江苏的重工业强于浙江,但仍比上海弱。这就好比大树遮蔽了阳光,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一定程度上被覆盖了。反过来,苏浙一带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远强于上海,而浙江比江苏尤甚,它们共同的特点是质优、总量大、发展早、有规模和市场、贸易出口量大等等。”

  “因此说,上海的金融服务业要向下渗透和辐射需要一个过程,企业本身质量要想办法提升到苏浙的水平,才能吸引金融资源集聚。”朱德林强调,“上海的外资银行不少正在将中小企业业务重心转移到苏浙,它们多次组团去那里考察。苏浙的民营企业对此心照不宣,‘借外资金融机构把我们带向国际市场’,我认为这是一种借船出海的战略眼光,瞄准外资银行在海外资源的利用价值。”

  浙江工商大学新制度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小勇则表示,浙江高于全国近一倍的民营企业密度形成对当地金融业的一种约束条件,使得竞争充分,银企间信息高度对称,从而大大节约了金融企业的信息费用。同时市场半径小、信息费用低的民间金融也得到充分发展。“浙江某些地区,民营金融机构与国有银行间已经出现分工迹象,国有银行有吸储优势,存款进来后再让信息充分的民间金融机构分工贷款,然后分割利益。”

  “民间金融的弥补作用已越来越获得官方承认,而民营企业一直以来的发展壮大,一定程度上也是靠非正规金融资源的输送。”朱德林认为,“上海金融机构目前存在定位同质化,缺乏错位竞争,都想做大。事实上不能完全市场化,市场有时也会失灵。”

  朱德林认为金融体制需要改变:“上海应该打造至少一两家具有规模的社区银行,这需要相关政策指引,要出台差别政策,鼓励分层次定位。国外的社区银行主要服务于小工商业和百姓日常生活,所谓草根金融,彼此信息对称,知根知底,而大银行在这方面存在劣势。”

  据《第一财经日报》了解,在上海拥有300多个营业网点的上海农村商业银行有望扮演该角色。该行董事长李秀仑指出,上海农商行的目标是建设为社区型零售银行,其全行首家社区型金融便利店已经在崇明试水。

  学习苏浙经验,上海金融业不但要“下潜”,也要“外拓”。潘英丽认为,上海金融服务需要对接长三角。长三角是上海的发展腹地,但是行政区划使得这一腹地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中央政府可以对造成地区经济割据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清理,将不合时宜的予以清除。此外,地方政府之间也可以加强协商,出台一些双边或多边协议,通过市场化的、有偿的利益调节机制的安排达成双赢格局。

  今年4月,沪苏浙两省一市的政府信用管理部门,在浙江宁波签署了《沪苏浙信用体系建设区域合作推进方案》,正式启动长三角“信用一体化”进程:下半年长三角地区的企业基础信用信息可实现异地查询;到2007年两省一市的信用信息标准实现统一,届时,长三角金融一体化将获得重大进展。

  朱德林则表示,上海银行同业公会原来还有意在长三角推动跨区域银团贷款的组建,为打破信贷壁垒、改变长三角地区金融资本断裂状况、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作出努力。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