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转型 长三角龙头待昂首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5日 17:51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文照谋、杨利宏 10年来长三角经济第一次整体疲软。 10月23日落幕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上,与会的长三角各城市市长不得不直面这样一个事实——长年领跑中国经济的“火车头”显现疲态。
正在进入重化工后期和现代服务业新时期的上海,不得不同时面对自身结构调整和走出长三角“产业同构”阴影的双重压力。 “产业同构”阴影 截至今年第三季度,GDP、FDI、固定资产投资等五大核心经济指标增速在长三角各主要城市全面回落,尤其是以往一直依靠投资拉动的工业总产值增速全面下滑,有的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作为长三角区域经济的龙头城市,上海本应集中精力发展金融、物流等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但近年来上海的产业规划常常在第二、三产业之间摇摆不定,一度和周边城市竞争低附加值的一般制造业。这也丧失了率领长三角走出低端制造业的历史机遇。” 华东师范大学曾刚说。 “上海的龙头地位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没变。”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沈玉芳博士说。自19世纪中期上海开埠通商以来,由于地理、历史等综合因素,上海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长三角的龙头。 上海怎样来体现它的龙头地位?除了经济总量等可见因素之外,上海的龙头地位更多地体现在它对周边地区的齐聚和扩散效应上。当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齐聚上海并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它就开始将这种能量向周边辐射开去,从而惠及长三角。昆山的崛起就是典型例子。可以说,没有上海的快速发展,就不会有昆山的雄起。 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里,上海在发挥龙头作用的同时,也在争夺周边地区的资源,招商引资大战互不相让,产业同构导致的同质竞争一度非常激烈。 “长三角地区已有9个城市正在加快规划建设石化产业基地,加快临港产业基地建设。”正在领导温州经济“重型化”的温州市长刘齐认为,长三角已经掀起了“以石化等产业为主的重化工业”发展的热潮,温州也要抓住这一轮“向重化工转型”的机遇,通过温州临港产业基地建设参与长三角经济圈分工。此前,宁波已经开工建设“千亿临港基地”,而上海大小洋山港的建设也正如火如荼。 “从地方政府利益考虑,都愿意自己的城市成为长三角的门户和枢纽,但从长三角整体来看未必合理,这正是长三角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博弈的结果。”上海社科院研究员郁鸿胜认为。多个城市参与的“长三角物流中心争夺战”不过是16城市经济结构趋同的一个缩影。 据进一步的统计,长三角16个城市中选择汽车作为重点发展产业的就有11个,选择石化业的有8个,选择电子信息业的有12个。在食品饮料、纺织、印刷、塑料、办公机械设备等同构产业方面,三地的产业同构率竟然高达80%以上。 现代服务业 勃兴“龙头” 12年前,台湾明基公司“发现苏州”,将生产中心设立在苏州。如今,明基正在“发现上海”,计划将其中国营销总部由苏州迁至上海,把工厂留在苏州。 以上海为营销管理中心的这一模式正在跨国生产企业中大行其道。在沈玉芳博士看来,长三角的这一经济现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生产方式转变的必然结果。在这一市场表象的背后,有两种力量在推动,其一是市场的力量,其二是政府的力量。 上海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成员、罗氏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胡沫博士指出,物流、汽车、金融、房地产仍是目前上海经济发展的“四大金刚”。资源“瓶颈”和商务成本的上升,以及周边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同构竞争,使低端制造业无法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长期占领主要地位,它的命运必然要转移出去,另谋出路。然而,高端性、前沿性的制造业是未来上海制造业的生力军,是主流产业。着眼未来,上海市政府决定将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作为今后上海发展重点,这一点是非常明智的。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就在上海提出要坚持“两个优先”之后,浙江、江苏甚至是周边的某些城市也纷纷提出要加快发展服务业。“有些地方在学上海,提一些漂亮的概念。但是要知道,只有需要服务的地方,才会自然地长出服务业。任何产业都要有需求,没有需求你服务谁?没有先进制造业就没有先进服务业。”沈玉芳说。显然,长三角需要产业的梯度发展。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兆安指出,制造业有着刚性特征。比如一个工厂只能选择在一个地方投资落户,服务业则不同,像苏杭两地的旅游,就是可以共生而不可替代的,并且其服务半径可以扩展到很远的地方。更重要的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基础是市场,产业特色则取决于城市的功能,因此,虽然长三角各省市都在发展服务业,但只要各地定位清晰,就不会出现像制造业领域那样的产业同构现象。 “上海龙头的作用比以前小多了。上海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也越来越小了。但是到目前它还是龙头。”沈玉芳说。怎样更好地发挥这个龙头的作用显得尤为迫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