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靠什么赢得先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4日 18:24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人民日报赴四川采访组 三星堆发现,见证了古蜀文化的灿烂;金沙遗址,诉说着这片土地的神奇。四川,像一只镶嵌在祖国西南腹地的聚宝盆,盛满自然和人文的丰富宝藏。古往今来,“天府之国”4个字,引人遐思、令人神往。
今天,西部大开发的热潮把四川推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拿经济总量来说,四川一省就占到西部所有省区市的1/4,主要经济指标均居第一。5年跨出三大步,一步一个千亿元台阶: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4010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6556亿元,年均增长10.7%。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1.6%。 比经济指标更令人关注的是:四川在新一轮的发展中,靠什么赢得先机,怎样做到既快又好? 谈起四川发展的总体思路,省委书记张学忠概括说:“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所有进步都得益于发展,诸多矛盾皆因发展不足,但是粗放式的发展遭遇瓶颈,难以为继 四川把东部沿海发展作为参照系,给自己定下了“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他们一面感念于西部大开发给四川带来的巨大变化,一面梳理着四川面临的诸多问题: 经济发展进入快速增长上升期,但是仍然没有摆脱粗放型和外延扩张型发展方式;大企业虽不算少,但真正具有全国竞争力的偏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增长仍然主要靠投资拉动;有发达地区,但落后地区更多,今年上半年,全省投资增长最快的成都为63.4%,最少的市州仅为1.5%。山区和民族地区面积占全省的3/4,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只占全省的1/4。虽然旅游业发展很快,但市场营销力度不够,眼睁睁地看着大半在四川的泸沽湖、香格里拉成了邻省的旅游品牌;就业形势严峻,失地农民安置问题多…… 只有加快发展,所有这些矛盾才能破解。但是传统的粗放式发展的路子已经走不下去。 资源约束日益突出。四川是个资源大省,能在全国排位前三名的矿产就有二三十种,但是被8700万人口一平均,就只有全国人均占有量的60%了。耕地不到全国人均水平的一半;水资源的供需缺口越来越大。四川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也较低,万元GDP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2.6个百分点,比世界先进水平更是高出3—4倍。 环境压力日益沉重。上千家企业没有达标排放。乐山大佛“整容”没几年,又遭酸雨侵蚀。四川号称“千河之省”,境内江河纵横,但其中80%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全省每年废水排放量高达22.8亿吨,超过环境容量的60%。去年沱江连续两次遭受严重污染,造成沿江近百万群众饮水供应中断。 追求发展,如果没有科学的理念,干劲越大,离目标越远。 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大力推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加快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民间资金向民营资本、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并以“三个转变”为突破口,促进资源的集约利用,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 四川省委政研室主任萧少秋说:“推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对于四川这样一个西部省份来说,算是一个突破。” 按照科学发展观谋划发展,坚持开放,遵循规律,找准发展中的薄弱环节重点突破 发展必须要有开放的视野。引进一个先进企业,不仅可以引进资金、人才,聚集人气,还可以引进世界最前沿的技术、管理和营销方式,拉动就业,提升自身的发展层次。 大名鼎鼎的英特尔落户成都,就是四川人抢来的一个“机遇”。 成都市刚开始与英特尔接洽,甚至还不知道如何与这样的跨国巨头打交道。在与其他城市的竞争中,成都一度“出局”。郝康理,成都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在其任成都市副市长期间,参与了英特尔项目的谈判。谈起英特尔落户成都的曲折过程,他十分感慨:“英特尔来考察时,拿出一份有上千个问题的单子,其中甚至细到‘工厂运行后,附近的鸟儿往哪里去?’而成都正是凭借细致的工作、艰苦的努力,打动了英特尔。” 英特尔落户后,一期工程尚未完工,就决定追加投资。英特尔入川带来了明显的集聚效应,中芯国际、友尼森、必盛、美国芯源等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先后落户成都。人才富集,科技基础雄厚,投资环境好,更多的跨国公司发现了四川这块西部热土的魅力。目前,已经有101家世界500强企业前来投资,一批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产业带动作用较强的项目相继入川,推动了四川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在四川,国家布局了一批大型国有企业和军工企业,而民营经济历来是四川的弱项。省委、省政府在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大力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 乐山曾是国有企业很集中的城市。市委副书记罗建安告诉记者,目前乐山的民营企业发展很快,全市工业企业中85%是民营企业,乐山GDP的65%、税收的75%都是由民营经济创造的。 在装备工业发达的德阳市,民营企业川油宏华公司研发的数控钻机,今年实现了石油钻机出口美国“零”的突破,这在我国整个装备工业领域是为数不多的。 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站在超五星级的九寨天堂国际会议度假中心,透过巨大的玻璃屋顶仰望蓝天白云,真的很难相信,这座采用世界最先进的生态环保理念设计的庞大建筑,出自民营企业家的手笔。 在四川各地,到处都可以感受到民营经济的成长。到去年底,民营经济增加值已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1%。 四川是典型的农业大省,全省人口的69%是农民。尽管去年农民增收幅度较大,但人均收入还是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356元。只要农业不强,农民不富,四川经济就走不快,也走不远。 省里确定了稳粮调结构、增收奔小康的发展思路,千方百计为农民办实事。四川是全国最早为农产品开通绿色通道的,只要是整车鲜活农产品,无论淡季旺季,不管什么品种,一律免收过路费;劳务川军的打工收入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为了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技能,省里决定两年培训千万农民工,去年已经有500多万农民工接受了培训。在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今年省里计划把本级财政新增的9000多万元全部投向农村,比过去多年平均增加了一倍。 来到峨眉山市的新坪乡净安村时,运销大户正把村民刚收下来的苦瓜装上车。这个村的多种农产品都是靠协会销售出去的。食用菌是村里最大宗的农产品,一年产量有4000多吨。村党支部组织食用菌大户成立了协会,出面联系原材料,联系客商,联系车皮,一袋袋食用菌实实在在变成了乡亲们兜里的钱。按照上半年的势头,今年全村人均收入可突破5000元。 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一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四川发展农业的另一个重要抓手。峨眉山加工茶叶的竹叶青集团,资阳加工生猪的四海集团……一大批有规模、上档次的龙头企业崭露头角。 没有一身正气、团结向上的好班子、好队伍,发展无从谈起 事情是由人来做的,没有团结、干事的班子,没有公平和正义,哪来和谐,谈何发展! 凉山彝族自治州所属甘洛县,铅锌矿资源丰富,但矿业秩序混乱,探矿权、采矿权非法转让、层层转包,一些党政官员身陷其中,致使矿产资源遭到掠夺式开采,价值近百亿元的资源被浪费,生态被破坏。 以矿区秩序整顿为契机,四川省毫不手软,严查深陷“非法利益格局”的干部。结果,仅甘洛县就有49名干部和28名干部家属被查处,一批中饱私囊的领导干部落入法网,清理整顿后的矿山开采权被公开拍卖,收益5亿多元。全省先后查处了利用职权牟取非法利益的县处级以上干部200多人。 “一些地区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关键是干部,要害是利益。”省委书记张学忠的话一针见血。 许多外地人来到成都,都学会用成都话说出川味十足的一个词:“安逸”。“安逸”二字固然道出了成都人的恬适悠闲,同时也活生生地表现出一些干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精神状态。 去年4月的一天,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一行带着地图,轻车简从下乡考察。当来到金堂县淮口镇,目睹镇上的脏乱差,李春城越看越沉重。找到镇里了解情况,镇党委书记竟然说不出镇里的发展规划。这位书记在镇里任职3年多,不在状态,无所作为。对于这种占着位子不干事的干部,经研究,坚决按程序免职。此后,全市有20多名干部被免职,原因都是一个:工作不在状态。 省直机关的一位负责同志告诉记者:“不思进取、小富即安的‘盆地意识’,在四川许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省委突出‘抓班子’的重要性,确实抓到了影响发展的‘软肋’。” 从“抓班子”入手,一系列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的措施在四川相继出台: 全面推行干部任免票决制,把票决干部的范围扩大到市厅级党政正职。 用正确的政绩观引导干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设置市州党政领导班子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为保证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制定出台各级党委议事规则,对重大事项范围进行明确界定。 让干部脱离久居一地形成的利益格局人情“圈子”。全省21个市州党委“一把手”、纪委书记、法院检察院“两长”和181个县(市、区)党政“一把手”、组织部长全部异地任职。 …… 对干部的考察和选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相关制度一项项出台,四川先人一步,走在前面。抓班子,带队伍,建制度,立规矩,权钱交易断了后路,不在状态难以为官,大大激发了全省干部抢抓机遇、建功立业的劲头,为四川的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创造了良好的体制环境。 在发展中创造和谐,在和谐中加快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城乡统筹发展的大文章开始破题 任何人来到都江堰,都不能不为古代先贤的大智慧所震撼! 一个“鱼嘴”分水堤,把滔滔奔流的江水一分为二,曾经狂放不羁、危害百姓的岷江按照人的意志四六分流,使川西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灌溉出2000多年的富饶安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都江堰被称为“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典范”,世世代代受惠于都江堰的天府之国的子民,从中受到启发,在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中,创造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承担着“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任,四川在产业选择上,要比别的地方更多一分谨慎。 早在1998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就在全国率先发布天然林禁伐令。全省十万林业大军,放下斧锯、扛起锄头,从砍树人变成种树人。1999年,四川又在全国率先启动退耕还林工程。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央和省级财政为生态建设投入了数百亿元资金,2.9亿亩天然林得到有效管护,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7.9%。 大规模的生态建设,带来青山绿水,也给老百姓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川西北高原,红军长征就是在这里爬雪山、过草地。州里的同志告诉我们,过去九寨沟所在的县有多个森工局在这里伐木,县财政90%以上靠木头。 停伐天然林,曾让阿坝人不知所措。但今天阿坝人终于醒悟,生态就是资源,而且是无可替代、不可多得的资源。保护生态就是保住“金饭碗”。现在,阿坝州已经由昔日的“木头财政”成功转型为“生态财政”,旅游和水电成了州里的两个支柱产业。 林红,是一位32岁的藏族妇女,她家所在的漳扎镇隆康村紧挨着九寨沟,村里开了48家大小宾馆,她家的旅店就有120个床位。去年全村收入超过2000万元。她说,“现在,村里人都知道保护生态的重要性。” 的确,九寨沟的人们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着家乡的山山水水。虽然沟内森林茂密,但景区修建长达60公里的架空式人行栈道,所用木材全部从国外进口,施工过程严禁损坏树木。九寨沟管理局还规定,所有职工不准用景区“海子”里的水洗手,不准攀树摘枝。沟里不准建宾馆,不能生火做饭,用的是环保车和流动公厕。 不发展,和谐社会就没有物质基础;不和谐,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将难以持续。因此,只有发展,才能创造和谐;只有和谐,才能加快发展。 成都农村人口600多万,占总人口的2/3。按照城乡统筹的思路,成都把农村的基础设施、农民的社会保障纳入了全市的统一规划,并把19个区县分成近郊、中郊、远郊三个圈层来规划产业的发展。自2004年以来,成都市先后出台20多项政策,从就业、社保、医疗、教育、户籍等多方面着手,让农村和城市接轨,让农民也享受到城市文明。 锦江区位于成都的近郊,5个村开辟了5个主题休闲胜地,人称“五朵金花”———花乡农居、幸福梅林、东篱菊园、江家菜地和荷塘月色,迎接前来度假休闲、赏花采摘的游人,有的更发展成美术和音乐的教学基地。 走进红砂村,绿色掩映之中,一栋栋川西民居点缀其间,灰瓦白墙、小巧别致。这个过去全区最穷的村庄,已经是一个国家AA级的休闲旅游区。全村土地统一规划,搞起了花卉种养,马家花园、曾家花园、玲珑苑……一一从眼前闪过,这些都是村民们利用自家院落经营的“农家乐”。去年全村吸引游客300多万人次,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了6000元。 为了安置失去土地的农民,成都市统一规划建设新式社区。在双流县文星镇蜀星花园小区里,花草飘香,设施齐全。农民们说,我们是“一步跨百年”,住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公寓式楼房。双流县像蜀星花园这样的小区有60多个,安置失地农民数万人。成都市两级财政筹措了35亿元,下决心将40万失地农民的社保问题全部解决。 城乡统筹这篇大文章在四川开始破题。 “乘势而导,因时制宜”,镌刻在都江堰的这8个大字,是世代承传的李冰父子治水之道。其实,这又何尝不是治蜀之道! 乘西部大开发的春风,循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要求,这片承载着深厚文化传统的古蜀大地,必将续写出更新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