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还有多少银行可以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4日 17:45 《资本市场》

  外资银行固然值得期待,但绝非外资一到,中国银行业所有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文/特约记者 李景

  未有如此密集的外资金融机构蜂拥而至,猎食者的热情在中国银行业的大规模出售中集中爆发了。

  然而,当外资金融机构在为投资中国银行业祸兮福兮争吵时,——对于中国银行业还有多少银行可以卖掉的问题,是卖给谁和卖价多少的问题。

  卖掉是银行改革的惟一出路?

  我国银行业的改革步履艰难,收效甚微。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坏账比例,5年前是25%,5年后还是25%。而5年后的25%,还是将1万4千亿坏账划拨给4家国有

资产管理公司才实现的。事实上,5年来银行坏账比例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一直都在增加。

  部分银行业内人士及金融专家认为,我国银行坏账比例如此之高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三条:政策性贷款、贪污腐败、缺乏专业人才,而这三大原因又可归结为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按照市场经济运行。

  在目前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投资渠道又很少的情况下,将余钱存入国有商业银行,几乎成了老百姓惟一选择。而一旦出现强大竞争对手,国有商业银行垄断地位被打破,局面必将大大不同。外资银行却正在中国显示出极强的

竞争力,目前在中国沿海地区,外资银行营业点与中资银行相比是1∶47,但外汇业务的比重,外资银行却占到了40%~50%。.

  而让外资银行参与中国银行业改革进程的确有很多好处。可以改变目前银行业单一的股权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促进国有商业银行治理行为的转变;可以学到外国银行许多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经验及种种风险管理控制技术技能;可以提高国内银行的知名度,通过在国外上市,吸纳更多的外资等等。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许小年教授认为,外资进入银行改革,有助于打破原来的利益格局,并逐渐形成新的信贷文化,没有信贷文化,银行业还将出现各种问题。外资在改变银行行为方面,可以打破现有关系格局和利益格局。借助外资力量改变过去的银行预算软约束,改变过去银行审批项目跟着政策走,发放贷款跟着关系走的局面。

  在援引韩国金融危机后银行业引进外资的经验时,许小年表示,当时韩国总统金大中的回答是:“我们买回来的是什么呢?是信用文化、信贷文化,我们今天之所以走到这样的地步,是因为我们没有信用文化。”为了在中国牢牢建立起信用文化,为了使我们的银行体系牢牢树立起信用文化的概念,外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信用文化概念是一个舶来品,是本土文化里没有的东西,不得不借助外力。

  只有卖给外资是中国银行业改革的惟一出路吗?我们不否认卖给外资对中国银行业带来的种种好处,就如同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外银行之间不仅意识形态不同、政治理念不同、发展模式不同一样。事实上,外资银行固然值得期待,但绝非外资一到,中国银行业所有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在新桥入住深发展、花旗入股浦发银行的案例中,我们并未看到外资银行的灵丹妙药。新桥并未给深发展带来业绩的明显改善,根据深发展的年报,从2002年到2004年其净利润分别为4.32亿、4.25亿、2.89亿人民币,盈利状况并没明显改善。入股浦发银行的花旗银行,是典型的美式银行,2004年其企业治理水平在公司治理研究机构The Corporate Library发表的评级报告中,花旗集团董事局被评为效率最低级别。

  此外,银行一直是我国进行宏观经济调整的重要手段,银行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当宏观调控时,需要动用银行,就可能要损害“股东”的利益,如果外资方不同意,势必引起诸多纠纷。

  引进外资对银行改革利弊兼有,引进外资只能是银行改革的一种选择或者是一种手段,重要的是通过与外资合作强化银行公司治理机构,把商业银行办成真正追求利润最大化、预算硬约束的金融机构。

  银行遭遇贱卖?

  在这一轮中国银行业股权出售的浪潮中,建设银行约用14%的股权换来了40亿美元,中国银行则将用10%的股权换来30亿美元左右的资金。而工商银行也欲用10%左右的股权换来高盛、安联、美国运通等的36亿美元资金。

  这个价格是贵还是便宜?从外资角度看,以几十亿美元代价来获得中国市场的“入场券”并不便宜,还存在不小的风险。但从被入股的银行在中国经济生活中的实际控制力和市场影响力来看,几十亿美元的价格则太便宜了。

  以工行为例,在国内拥有2.2万个网点,控制着中国银行业近20%的资产。入股工行,将给予外国投资者一个极大的共享影响力的机会,让它们可以分享中国金融业潜在的爆炸式增长。而且,在国家大量注资后的国有商业银行盈利已经大幅改善,2004年,工行实现盈利747亿元。

  用36亿美元换来工行10%的股权,这绝对是一桩合算的买卖,截至今年6月30日,工行的所有者权益为人民币2525亿,折合美元311.7亿,以此推算,工行股权的出让价格溢价约为15%。而汇丰银行在交通银行上市后,半年时间的投资就换来了30%的溢价。

  此前,美洲银行和淡马锡分别以25亿美元和14亿美元购买建设银行9%和5.1%的股份,溢价率为17%;而中行向淡马锡和苏格兰皇家银行各出售10%的股权,溢价不过10%。

  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指出,银行的价值主要在于网络、品牌和信用度,客户是银行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在中国,由于监管当局对银行业的准入进行管制,银行特许权本身也有很大的价值。外资购买中行、建行的股票,就好比购买中石油、中石化的股票一样,因为具有很强的政府垄断色彩,可以获得垄断利润。

  然而,国外的研究机构却认为,按照市场信息,目前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的交易股价与账面价值比平均在1.2倍左右,远低于跨国银行1.9倍的比率,而小型且成长性好的银行则超过了2倍,外资支付的价位较为合理。

  从不同的利益主体看,对外资的出价高低就会有不同的判断结果,在非市场化的交易中外界也无从得知交易价格到底是高是低。也许只有身为国有商业银行的出资人中央汇金公司总经理,谢平才能深切体会价格的高低。

  “中行、建行的转让价格里包含着许多制度因素,我们没办法找一样东西做参照系数,只有在谈判桌上才能体会得到。在汇金公司做中、建行战略投资者引入时的价格折扣,是制度因素造成的。在市场经济不到位的时候,有许多模糊地方,按照标准市场经济价格看,不得不承认有制度性折扣。”谢平说。

  外资:饕餮银行欢宴

  文/李景

  丰银行收购交通银行半年后增值30%的成绩足以让其他外资金融机构艳慕,给本就争夺激烈的收购战场平添了几分血腥的味道。

  猎食的乐趣

  收购中国银行,持股等待上市后获利成为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银行业版图扩张的标准路线图,而且,即使上市不成,在中国快速发展的金融市场上先行圈占地盘也是必需的。

  9月以来,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战略投资者名单先后揭晓。建设银行方面,美洲银行、新加坡淡马锡全资子公司亚洲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在分别付出了25亿美元、14.66亿美元之后,两家外资银行获得了建设银行9%、5.1%的股份;中国银行方面,苏格兰皇家银行、亚洲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均出资31亿美元分别获得了10%的股份,而瑞银集团和亚洲开发银行则分别获得了中国银行约5%的股份。

  外资金融机构除了在中国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跑马圈地之外,在股份制银行以及中小城市商行领域最近也颇有斩获。尽管尚有细节不能确定,但深圳发展银行向GE定向增发新股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实,这家世界上最著名的跨越产业金融业的巨头在付出1亿美元之后,终于搭上了中国高速增长的金融业快车。10月12日,法国巴黎银行斥资8500万美元收购南京市商业银行约18%至19.7%的股权,而南京市商业银行则一直在为谋求首家上市城市商业银行而努力。

  这一切只是外资圈占中国银行业的近景,当把镜头调向更远的焦距时,我们蓦然回首,中国银行业的蛋糕已被外资切去了相当大的一块——尽管按照规定,单一外资持有单个银行的股份不能超过20%,多个外资持有股份则不能超过25%,换言之,尽管外资在中国银行业还不能谋求控股权的地位,但期待最大限度的圈占地盘成为外资不可遏制的热情。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1年开始到2005年8月,境外投资者至少已经参股中国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5家城市商业银行,几乎在每家银行都占有接近20%的股权。

  一手挥舞橄榄枝,一手持剑,在与国内银行合资的同时,外资银行也加快了直接进入的步伐。外资银行在中国的机构已达到400多家,其中营业性机构225家,代表处等非营业性机构240家。

  而到目前为止,境外战略投资者已经和即将对国内银行的股权投资总额已将近200亿美元。通过参股,外资将获取中国银行业超过10%的市场份额,远远高于外资银行占中国银行业不到3%的市场份额。到2007年,外资有可能控制中国整个银行业超过六分之一股权的说法已在美国投资界广为流传。

  在2006年底所有在华外资银行全面开办人民币业务时间表前,外资银行加紧打造与中资银行广泛竞争的基础。

  猎食路径选择

  中国金融业的快速成长以及广阔的市场潜力对于外资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在国内客户群体、机构网络方面的缺失使他们不得不选择合资这条进入路径。对参股中资银行报以热情的同时,处于对未来竞争的担忧又让外资在让渡技术、管理等方面报以谨慎,由此也出现了不同的进入路径选择。

  10月13日,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中国政府欢迎外资银行有序进入中国市场,特别鼓励他们到西部及东北地区发展,希望他们能有在中国发展的长期战略。在此之前,2004年4月,刘明康就外资银行进入给出了“长期持股、优化治理、业务合作、竞争回避”的16字方针。

  而外资银行在具体的进入方式上却出现了不同的路径选择——选择大型国有股份制银行还是选择相对小一些的股份制银行,在合作伙伴的选择上一家还是多家。由此隐然呈现了以美洲银行、苏格兰银行为代表的选择大型路线和以花旗、汇丰代表的偏好小型路线,还有淡马锡的通吃路线。

  不同的战略意图和战略策略决定了外资与中资银行不同的合作方式,而外资收购中国银行业的意图无非要么为抢占中国金融市场份额,谋求对中国银行业的控制;要么为获得可观的投资效益,拓展自身的业务领域和盈利空间。

  以投资策略闻名的苏格兰皇家银行入股中国银行更像是一次投资性的运作,而不是纯粹的业务合作,其出资的31亿美元一半来自李嘉诚和投资银行美林,另外一半来自投资于西班牙国际银行的股权转让。目标很明确,就是冲着中国银行上市而去,翻版汇丰银行在交通银行的成功案例。

  汇丰银行则一开始就表现出对参股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淡漠,而是选择了中国第五大商业银行交通银行,这家控制欲极强的银行巨头虽然无法超越20%持股的红线,但却在策略安排上煞费苦心,尽力控制了交通银行发展的关键部门和未来利润丰厚的业务。而花旗银行更是选择了浦发银行这个“小个头”作为合作伙伴,但却控制了其信用卡业务。汇丰和花旗的战略意图也十分明显,即选择较小的中资银行作为合作伙伴,掌握控制权,抢占中国金融市场份额。

  作为新加坡政府旗下的金融投资集团,淡马锡则是,力争在广度上覆盖中国最具发展前景的银行,立足于未来不败之地。在这种战略驱动下,淡马锡积极进军中国金融领域,至今已收购了民生银行5%的股权、建设银行5.1%的股权、中国银行10%的股权,并同意在中国银行公开售股时,再认购5亿美元的股份。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