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斌:我国金融生态存在八大问题
夏斌 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
金融生态无非就是金融发展的环境问题。改善金融生态就是改善金融发展的环境,其中有企业诚信、会计准则、法律制度、征信体系和地方政府按市场规律办事等内容。
作为金融发展与金融监管矛盾中的一部分,金融监管同样是构成金融生态的一项重要内容。缺乏制度健全、宽严合格的金融监管制度,同样不利于金融事业的发展。因此,讨论金融生态,如果不涉及金融监管,不研究金融监管的改善,也是不全面的。
一、《企业债券管理条例》修改稿迟迟不能出台,严重影响与制约了中国金融发展中融资结构的改善。在当前我国银行资本不足的约束下,融资结构改善的长期滞后,不仅影响了银行风险的分散,更重要的是将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
二、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监管的有关部门长期难以协调,事实上已经存在的金融控股机构处于监管真空状态。境内的外资金融机构背后的母公司都是混业经营。面对他们的冲击,国内金融机构处于劣势地位。“监管的真空”所造成的巨额政府“买单”,对我国金融稳定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
三、委托理财仍然政出多门,金融机构间的竞争演变为监管部门间的竞争。委托理财和资产管理是当今中国的银行、债券、保险、信托和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抢占市场份额的制高点。各监管部门出台的政策在投资人投资金额起点、是否保本、可否有固定收益、期限设置、可否转让流通以及是否可以跨地区经营六大基本问题上各行其是。
四、债券市场难以联接统一,影响了中国债券市场的交易效率。人民银行管理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和深沪交易所的债券市场目前还没有联接。市场联接技术上是可行的,也符合客观需要。
五、税负不平等导致了不公平竞争。金融机构是经营资金在全国范围内流动的企业。现在地区间的金融税负水平不一样,中资机构和海外机构税负水平不一样,同样属于金融生态中的失衡现象。
六、并购融资政策迟迟不能出台,既不利于市场机制建设,也不利于中国企业的壮大。企业间并购包括金融企业间并购,是推进中国经济结构深入调整的重要任务。但目前并购中所需的融资制度仍处于空白。但与此同时,海外企业并购中国企业,却能充分运用海外的并购融资制度,这又是自捆手脚的不公平竞争。
七、在海外资金大举进入境内投资的同时,中国的资金却在苦苦寻求投资渠道。海外相当数量的房地产信托基金和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的资金正在购买中国经济增长的明天,买银行、买企业、买房地产。同时,面对巨额外汇储备,我们却在简单地处理汇率升值的压力。另外,国内资金充裕,但在国内房地产信托基金和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问题上,政府有关部门却是不鼓励,不支持。
八、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长期存在,但鲜有改善。在这方面,政府各部门与监管部门都很重视,文件发了不少,会议召开无数次,但这个问题仍是当前融资结构的一大问题。
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尽快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中的金融监管环境和制度环境。归根到底,政府有关部门一定要急中国金融发展之所急,顾大局,加强部门间的协调;此外,要强化公务员的意识和责任心,强化权利意识,加强对依法行政的监督,提高工作效率;再有就是在转轨时期,要多做市场调研,向市场学习,在加强监督管理的同时,鼓励金融创新,培育金融创新,提高政府有关部门的服务水平。李扬:金融生态研究的四项内容
李扬 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
金融生态的概念在中国提出大概有两年的时间,社会上对它的解释也是多种多样。作为一个研究机构,我们对这个题目比较关注。我们对这个概念做了一些研究,并对它的体系做了探讨和实论分析,主要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
金融生态概念的提出
我们知道,做研究要先查文献。一年前我们开始做这方面的工作,结果发现国际文献中没有金融生态方面的研究著作。那么,为什么在中国出现了这个概念呢,我们认为原因在于中国目前面临着非常大的金融风险。对于风险形成的原因,我们分析有两类,一类是金融体系自身,一类是金融体系的环境。如果我们不能够从理论体系上把这点说清楚,就永远搞不清楚国有企业贷款不还怪谁这样的问题。金融生态这样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概念有助于我们清楚地认识中国金融风险形成的两大类原因。我们研究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金融主体,一类是金融生态环境。我们要研究这两类因素如何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支配。
地区之间金融生态环境的差别
为什么不从宏观层面而是从地区之间去研究这个问题?原因就在于各个地区金融生态情况千差万别。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经济利益和历史因素。广东、江苏和浙江经济发展到不同阶段,对金融系统的评价是不一样的。
其次,中央政府总是用一种非均衡的战略推动中国的改革。东部崛起、西部崛起、老工业区改造,每一个地区都给政策。这种情况到今天依然存在,这就在地方上造成了机会主义现象。所以,这两年来,地方往中央跑、往北京跑的情况比以前严重多了。
再次,在目前的分权体制下,地方行为有差异,包括考核指标的差异。中央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提出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分权体制会造成各个地区之间的巨大差异。中国在地区层面上生态差别很大,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为什么一般的市场经济国家没有这个问题?原因就在于即使国家再大,也只有行业区别而没有区域的区别,或者说这种区别比较小。
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
在我们的研究中,构成金融生态环境的要素按照重要性排序,第一是法制。我这里说法制环境的好坏,不以是否发生案件为标准,重要的是出了事以后大多数案件能够得到公正的处理。如能作到这一点,就可以认为法制环境是好的。第二是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高,金融生态环境就好一些。第三是金融部门的独立性。金融部门独立性比较强,指的是金融部门可以做自己要做的事。第四是企业诚信。企业的状况决定了金融生态的状况。第五是地方金融的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一种简单的方法,就是观察金融机构是否希望设立分支机构,设立了一个后是否还要设立第二个。以金融机构的市场行为作为标准,设立机构后没有得到发展,则表明金融生态不好。第六是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审批的程序和办事的效率。第七是社会诚信。社会诚信应当占很大比重。也许由于不太好度量的缘故,社会诚信这个因素在统计中不是特别重要,或者是反映在其他几个主要因素之中。第八是中介服务。完善社会中介服务可以促进金融生态的完善。第九是社会保障。研究显示,社会保障比较好的地方,金融生态也比较好。
改善金融生态的战略选择
我们强调金融生态问题是制度问题,不是个人道德问题。改善金融生态环境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第
一是政府职能的转换。在中国这样一个行政权力占主导地位的国家,所有的事情都与政府有关。政府必须改变直接参与的现状。十六届五中全会涉及了政治体制改革。没有这个改变,中国的金融改革很难进行。第二是强调立法、监管和执法。目前的情况是,谁都认为应该保护债权人利益,但执行过程中就要打折扣。第三是社会诚信体系。
资料链接 中国金融学会
中国金融学会成立于1950年8月,50年代后期一度停止活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中国人民银行和有关单位发起,中国金融学会开始恢复学术活动。
自1979年以来,中国金融学会为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从理论和政策上做了大量前瞻性的研究工作,发挥了重要的决策参谋作用,促进了我国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中国金融学会的理论性会刊《金融研究》已成为我国金融领域最具权威性的学术性期刊。中国金融学会的历史资料性年刊《中国金融年鉴》,已成为如实记载中国金融发展历史的重要工具书。
作者:夏斌 李扬
(来源:金融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