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部委专题--国家环保总局 > 正文
 

环保总局局长诠释环境友好型社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3日 09:09 国家环保总局网站

  排污的企业也并非都和环保部门誓不两立。10月下旬,国华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热电分公司等21家企业就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环境友好企业。至此,进入这个名录的企业已经有32家。

  虽然目前得到这个称号的企业能获得的只是诸如可以“在国家环保总局网站上被宣传”等非实质性奖励,但环保部门却认为这是我国环境管理的一次创新。

  在2004年给第一批环境友好企业授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环保总局解振华就解释说,以往环保部门更多地要求企业不能做什么,而创建国家环境友好企业就是引导企业自愿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或消除对环境的影响。这种方式改变了过去环保部门与企业之间单纯的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

  一些社会学家注意到,这是“环境友好”这个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被提出的概念首次在我国被运用。

  而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环境友好的概念已经不再仅仅是环保部门的管理新制度,这份建议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有着14年环境保护最高行政长官经历的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这样诠释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以资源环境可承载能力为基础,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经济增长方式,主动选择低消耗、少污染、高效率的生产体系;反对盲目消费、过度消费和奢侈消费,积极倡导绿色消费与合理消费,建立可持续消费体系;抛弃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

能源技术,加快开发更新替代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技术,建立环境友好的科技体系。

  解振华的诠释也被一些专家解释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最终的目的就是在全社会形成不损害环境、有利于环境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在10月30日的一个国际环保论坛上,解振华在讲演中表示,中国比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更需要建立一个环境友好型的社会。这句话背后是解振华和他的同事对我国生态环境现状的担忧。

  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

  一些地方老百姓喝不上干净的水,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了严重污染,相当多的城市空气有害健康,三分之一的国土受到酸雨影响,噪声扰民相当严重。

  生态恶化尚未得到遏制,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仍在发展,林地流失依然严峻,90%以上的天然草原在退化,10%~15%的高等植物物种处于濒危状态,有害外来物种入侵加剧。”

  这些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描述经常被环保部门的官员们在各种场合提及。环保部门的官员还有这样一个判断: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20多年里集中出现,我国的环境污染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

  环保部门称,还要继续敲响的警钟是,未来15年,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可以预见,在工业化过程中,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长期存在,工业污染排放日趋复杂,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的难度加大。造成这种严峻形势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整体上还处在资源耗费型、环境损害型的状态,还没有实现环境友好型的发展。

  有专家认为,要避免环境友好型社会流于概念,就必须形成一套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保障体系,变革对环境不友好的价值观念、经济模式、社会消费、环境管理、科技文化等传统体系,形成一套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保障体系。

  今天,解振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说,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应该建立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决策体系做支撑,包括全面的政绩考核制度、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公众参与制度。

  对决策体系的完善,环保部门一直在呼吁,要将环境质量变化和环境保护工作进展作为对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之一,激励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观念。要建立和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制度,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矛盾。要实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并以这个体系全面评价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

  解振华还透露说,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首先解决一些突出的环境问题: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以113个城市为重点,解决城市汽车污染、噪声污染、餐饮油烟污染;对占三分之一国土面积的酸雨污染区进行治理;农业农村污染防治要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新闻来源:中国青年报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