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对总收入的贡献率由-7.7%上升为4.6%
本报记者 杨茜 发自北京
今年以来,北京市的农民收入和消费在实现双双增长。不过,从各项收入对总收入的贡献率来看,农民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等传统强势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出现了下降
,与之相反,财产性收入的分量却开始提升,其对总收入的贡献率由去年同期的-7.7%上升为4.6%。
北京市统计局农村经济调查队昨天公布数据说,今年1~9月,北京市农民收入、消费分别实现平稳增长。其中,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875元,同比增加735元,增长12%,比上年同期多增1.7个百分点,远郊10个区县农民现金收入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农民一样,生产性收入仍然是北京市农民稳定增收的基础,也是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从数据来看,由于农民人均在本地企业劳动得到的工资性收入、观光休闲旅游和民俗旅游相关的批零贸易餐饮业收入的增长,前9个月北京市的农民人均生产性收入达5942元,增长11.9%,与整体增长水平相当。
尽管这样,一些新的变化还是出现在农民的生产性收入上。如果从贡献率来看,农民的生产性收入比以往降低14.2个百分点,为86%。不仅如此,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贡献率也从以往的60%降为52%,家庭经营贡献率也从40.2%降为34%。
有跌就有涨。调查结果显示,农民财产性收入对总收入的贡献率明显提升,从去年同期的-7.7%上升为4.6%,提升了10个百分点左右。相应的,农民的转移性收入也从7%上升为9.4%。据调查,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主要是因为房屋出租价格的提升,仅房屋租金一项,就增长了60.8%。如果分区域来看,朝阳、丰台租金收入分别增长了46%和105.9%,昌平、大兴分别增长了160.7%和92%。随着近郊农民由过去的出租平房逐步改为楼房,使得房租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大兴、昌平等地由于成为新的人口聚集地,农民的出租收入也随着外来人口的快速增长而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收入渠道单一,加上生产性经营收入占据了农民收入的绝对“主力”地位,农民收入更容易受到气候、农产品价格等因素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农民增收面临诸多变数。而财产性收入的增加,无疑会提高农民增收的抗风险程度。
另有统计资料显示,从2000年到2004年,北京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4%,比“九五”期间多增4.2个百分点。截止到2004年末,当地农民的户均金融资产达27512元,比2000年增长1.3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