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日报:高油价倒逼中国经济变轻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2日 01:52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 侯利红 发自北京 煤炭、石油等能源如今“身份日贵”。在日前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能源二字被提及20多次;而在建议中唯独两个量化的指标之一就是降低能源消耗标准。 因为能源在社会经济结构中的身份变迁,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战略规划处处长
《第一财经日报》:我知道您曾对“十五”规划战略进行过深入研究,最终成就了《“十五”规划战略研究》这一本著作。在您看来,“十一五”规划和“十五”规划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高辉清:对能源的关注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十一五”规划建议中列出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透露出非常重要的信息:把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并列起来,这在过去从来没有过。能源问题已对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制约,这一后果与中国数年来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无关系;今后必须减少资源消耗,调整产业结构,转换经济增长模式。 《第一财经日报》:近几年来,中国煤电油运全面告急,资源浪费严重、安全生产状况恶劣等问题都非常突出。您觉得中国应该采取怎样的能源战略加以应对? 高辉清:理论上,中国的能源问题主要就是石油问题。 电力项目有保有压,电力建设基本上能满足电力需求,事实上,电力建设速度过快,明年就有可能过剩。煤炭储量丰富,虽然有浪费严重等问题,但只要加以改进问题就不会很大。中国的水利资源人均水平虽不高,也大致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 问题就卡在石油这里。在很大程度上石油不可替代,比如制造化工产品就非石油不可。中国国内的油气储量并不丰富,而国际间的石油竞争也早已达到白热化。中国要解决石油短缺问题,我认为应做到以下3点。 在能源方面,尽量用天然气、煤化油、核电、风电、水电、生物发电等来替代石油消费,以减少在能量上对石油的依赖,而把石油用在不可替代的项目上。 促进科技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其实就是尽量推动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服务业,减少能耗高、污染重的制造业。 鼓励海外找油,建立供油基地。中石油等大型国企一般专盯大公司、大油田,而小型石油公司则可以收购小油田,二者的市场层次不一样,从能源安全出发,政府应同时给予它们相应的支持。 《第一财经日报》:今年国际油价最高蹿到70.80美元一桶,目前看来走高的趋势一时不可能收缩。您能否举例说明高油价对中国经济到底会带来哪些影响? 高辉清:首先是经济安全问题。中石油、中石化等在国外竞购油田,可观上也有助于保障经济发展的安全。 对国家层面而言,日益高涨的油价必然会推动政府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抬高制造行业门槛;一部分中小企业则会因油价太高而破产或转行。 比如,今年国家已经取消焦炭等一些高耗能产品的出口退税优惠政策;对前来中国投资高耗能产业的外商设置更高门槛;积极提倡建筑节能及小排量汽车;大中城市的钢铁公司将来会不得不面临搬迁、被兼并或关闭的命运等。 油价上涨对个人而言也有影响,有些本打算买车的朋友因油价走高而跟着改变主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