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价格捅破通缩通胀悬念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1日 01:33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 杨茜 发自北京 国家发改委昨天分析了前三季度物价指数走势后认为,今年以来价格运行平稳。对于9月物价指数仅为0.9%,发改委认为主要是“翘尾”因素所致。 发改委发布的前三季度价格形势分析报告显示,在过去9个月中,八大类产品有涨有跌
不过,这些统计数据并没有平息经济学家们此前的争论,有关“通缩”与“通胀”的分歧越来越大。而新近产生的中间派观点则认为,“通缩”与“通胀”只在一线之间,关键取决于政府接下来对煤、电、油所采取的价格政策。 粮价止跌增添物价悬念 发改委的报告显示,今年8、9月份后,随着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小麦和稻谷的综合平均收购价格开始回升。监测结果显示,9月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的小麦、玉米和稻谷三种粮食的平均价格比8月份略升0.2%。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显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的粮食价格环比指数在4、5、6、7月四个月连续下降后,终于在8、9月份上涨0.3%。 相应的是,1~9月累计,居住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也分别上涨5.6%和2.6%;石油及化工类产品价格也在二季度开始大幅度上涨,成为拉动物价总指数的主要因素。 然而,水泥、建筑钢材等基建投资品价格的下降又增加了未来物价走势的复杂性。其中,水泥价格在今年前三季度一直呈现稳中有降的态势。从4月份开始,钢材价格也开始全面、持续回落,虽然在7、8月份略有回升,但进入9月份又恢复了下降之势。 不仅如此,这一时期的房地产价格、药品零售价格均有所下降。相应的,化肥等农用产品价格也相对达到了一个高点,不可能继续上扬。此外,受到传导机制不畅因素的影响,下游消费品价格未来仍没有上扬的空间。 9月即已经进入通缩? 今年以来,除2月份因春节因素导致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环比上涨1.8%、同比上涨3.9%外,其余月份均保持小幅增长或略有下降态势。值得关注的是,9月份物价指数同比仅为0.9%,大大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从严格经济学定义来讲,实际在9月份我们已经进入通货紧缩,比我们原来预期还早一点。”10月29日,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举行的“中国经济观察第三次报告会”上,该中心主任、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明确表示。 林毅夫说,今年以来,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接连下行。“这个趋势看来还是在继续往下走,如果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已经小于零,而且居民销售价格指数增长幅度小于1%,按照经济学定义来讲它确实是通货紧缩。”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也表示,粮食价格已经不太可能再次上扬,而生猪价格已从6~7元/斤降至4~5元/斤。“6个月CPI就降低了3个点(今年3月份以来),只要CPI成负数,就是通货紧缩。” 然而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看来,仅把物价回落就定义为通货紧缩是不准确的。他表示:“现在物价是在回落,但是需求增长速度还是非常好的。现在贷款增长尽管比较慢,但是商业银行投资是比较充裕的。” 天则经济研究所的张曙光教授也表示:“今年CPI绝对掉不到负值。” 在所有反对“通缩”的观点中,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首席观察员宋国青的观点颇引人关注。他认为,对于CPI的预测应该坚持“货币为王”:“从过去三个月M2的增长情况来看,通货紧缩阴云在变成降水之前就消散了。如果说现在还有一点阴云的话,那就是禽流感。” 宋国青预测:“全年的CPI涨幅将达到1.9%,上下误差很难超过0.1个百分点。” 能源价格决定CPI走向 与上述两派专家的肯定态度相比,一些中间派观点则认为,“通缩”与“通胀”仅是一线之隔,关键取决于政府对未来煤、电、油等产品的价格政策。 “到底是上涨还是下跌?我觉得有两个因素可能互相有一些对冲的作用。”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表示。 在左小蕾看来,在当前煤电油运紧缺的情况下,政府对这些产品的价格采取了管制,致使这种价格因素没有传导到消费品上来。截至目前,虽然政府对这些价格的调整还没有一个定局,但这却是CPI一个向上的潜在压力。“PPI的数字是5.4%,CPI是1.3%,这本身就是一个向上的趋势。”她同时也认为,由于过度投资造成的投资领域的产品价格下跌,这也将是影响CPI下行的一个压力。 “这两个一个向上、一个向下,那谁大谁小?”左小蕾表示,这取决于两种力量博弈的结果。 来自亚洲开发银行的经济学家汤敏也认为未来存在不确定性。在他看来,如果石油价格继续持续高位,必然会使很多行业的利润大幅下降,也将会对下一步通货膨胀有所推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