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称05年要加大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力度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31日 17:55 发改委网站 | |||||||||
2005年全国发展改革系统社会发展工作会议期间,各地与会代表围绕李盛霖副主任题为《加快社会发展步伐,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讲话,展开了认真的学习和讨论,并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对进一步做好社会发展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意见。现综述如下。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李主任的讲话通篇贯穿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深刻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辨证关系,把社会发展上升到对和谐社会
会议组织了专题交流发言。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刘志以推动社会事业投融资体制改革为题,介绍了北京市近年来实行社会事业分类管理,以投融资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围绕举办主体多元化和建设运营市场化这两条主线,大力推动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的经验和做法。辽宁省发改委副主任李戈军以推进社会发展和改革、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保障为题,介绍了辽宁省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事业体制创新,多渠道加大社会事业投入,科学制定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经验和体会。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金兴盛介绍了浙江省开展社会发展形势分析的工作机制、取得的工作成效以及下一步工作打算,通过建立“全省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例会制度”,为政府抓好社会发展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为发改委提供了有效抓手,为各职能部门交流工作提供了一个平台,为合力共促社会发展工作机制提供了新的途径。安徽省发改委副主任徐经武以积极发挥发改委职能作用做好社会发展工作为题,建议“十一五”规划中要明确统筹地区社会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要加大社会事业资金投入,要加强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要建立协作推进社会发展新的机制。陕西省发改委副主任张石庄介绍了陕西省抓好社会事业项目建设管理的经验和做法,并认为不断提升项目管理水平需要加强项目建设后管理,着力做好社会发展重大项目策划推动工作,面向市场拓宽投入渠道,积极创造良好的项目建设环境。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李干明介绍了深圳开展固本强基社区建设的做法和体会,主要是促进社区建设工作机制顺利运转,推动社区建设规范化运做,保障社区建设资金,实施项目全过程管理提高政府投资实效,创建多元社区建设模式。 去年全国社会发展工作会议以后,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紧扣规划、项目、改革、评估四个工作环节,找准工作着力点,社会发展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各地交流了工作成绩和经验。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金兴盛说,浙江发展改革委在社会发展方面着力抓好三项工作,一是抓工作机制建设,包括开展全省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定期开展社会发展总体形势分析,成立社会发展工作促进会等;二是抓重点工作,包括规划编制,政策研究,重点项目建设等;三是加大社会发展宣传力度,包括报送政府信息、期刊和媒体等多种手段宣传,扩大影响。福建省发改委副主任刘群心说,福建省发改委努力创新社会发展工作制度,抓社会事业发展重点项目,主要抓包括标志性重大设施建设和薄弱环节项目建设,并建立项目月报制度;抓规划制定,组织编制了一系列专项建设规划,并健全项目库;抓政策研究,力促社会发展工作做到虚实结合,发展和改革相结合。贵州省发改委副主任卢达昌说,这几年贵州社会发展工作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民族教育和卫生、旅游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目前全省还有270多万人口未脱贫,领导的精力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和脱贫上。希望国家发改委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上给予进一步指导,同时在制定社会发展政策时要区分东、中、西不同情况,分类指导。黑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郑丽萍认为,近几年社会发展工作变化很大,较之过去更关注宏观政策研究,注意利用规划指导调控项目建设、防止重复建设,注重城乡统筹、向弱势群体倾斜。在加强社会事业项目建设管理方面,青海省介绍了实行项目统建制,成都市介绍了推行代建制的经验和做法。 “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是与会代表讨论的一个热点和重点。大家认为,2005年是“规划年”,总结好十五规划执行情况,分析“十一五”期间社会发展所处阶段特点,编制好科学的“十一五”规划是今年的一项重头工作。去年以来,各地结合“十一五”规划思路研究,都不同程度开展了专项调研和专题研究工作,有的省搞了20多项专题研究。这些工作为“十一五”规划编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按照国家发改委规划编制指导意见,各地认为社会发展方面应侧重于三类规划的编制,即社会发展综合性规划,分行业的事业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建设专项规划。 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以及今年工作的要求,与会代表都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认为要自觉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不断学习增强工作能力,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大家对做好进一步社会发展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意见,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努力改变“讲项目硬、讲政策软”的现象。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在社会事业项目建设融资、非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新路子、新办法,并充分发挥地方发改委的作用,调动其积极性,做到中央指导、地方联络、相互借鉴,推动社发领域改革破题,共同探索解决社会发展改革的重大问题。如推进社会化事业领域改革步伐,可就推行代建制、投融资体制改革、举办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等问题,组织专题讨论,组织跨省际交流。 2、制定政策既要区别对待又要一视同仁。区别对待是指由于各地社会发展基础不同,经济水平不一致,在确定原则、目标时应分类指导;一视同仁是指社会事业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全国一盘棋中东西部应同步发展,东部地区在政策对待上也应有所考虑。中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如何对中部给予支持,在政策上应有所体现。 3、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应更加深入。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尚属起步阶段,许多指标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要结合“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阶段性特点,进一步加大对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深入研究。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可以作为“十一五”社会发展工作的导向,评估结果应采用新闻发布会方式向社会公布。 4、尽早明确“十一五”专项投资的方向和政策取向。各地特别是西部地区建议,在农村职业教育、中小学危房改造、优质高中建设、农村乡镇卫生院和妇幼保健、精神卫生、中医、计划生育、文化旅游等方面应进一步增加中央投入。增加并增设绿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建设、养老等专项。同时,要关注农村社会事业投入扶持领域的调整问题,比如过去国家投入重点用于乡镇及农村,县域投入少,设施差,今后应酌情加大扶持力度。 5、坚持和完善规划先行的工作方法。建议社会司在组织编制专项建设规划前,对相关原则要求和指导思想等先与地方沟通、研讨,再布置,以期更符合实际。 6、加强专项资金规范管理,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加大地方管理权限,建议给地方一些明确方向的切块资金,由地方负责安排。现有的各个专项投入在配套投资的原则要求上,应注意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区别对待不同地区的配套能力,减轻地方配套压力。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简化审批持续,如乡镇卫生院建设规模小、投入少,不必要都要求做可研,应允许直接做建设方案,以提高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