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苏州经济繁荣居民不富裕 国强民弱模式引发争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31日 02:23 第一财经日报

  外向型经济为主的苏州面临“只长骨头不长肉”,“经济繁荣但居民不富裕”的难题

  本报记者 杨茜 发自苏州

  郦方办公桌上的电话此起彼伏。

  10月的苏州是忙碌的。世界科联大会、苏州第四届电子博览会、十运会(分赛场)等一连串会议接连举行,身为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的郦方,忙得不可开交。

  然而,更让郦方无法从心里闲下来的,是苏州正在进行的“富民运动”。

  临近年终,江苏省将对苏州“富民运动”的25个“小康指标”进行全面考核,最终的结果将决定苏州能否完成“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

  “富民运动”遭遇“指标难题”

  “在去年15项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苏州又有2个指标提前达标。”卢宁说。卢宁是苏州市统计局综合处处长,也是该局的新闻发言人。

  25项小康指标来源于《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指标》,共分为四大类,分别为经济类、生活类、社会类和环境类,共计18项、25个。“除了少数指标受客观条件限制,今年大部分指标的实现进度比较顺利,特别是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纯收入等几个核心指标有望年内达标。”

  2003年9月,江苏省省委书记李源潮亲自部署了全省的小康全盘计划,并亲自参与制定了25项衡量小康的指标。根据当时排定的时间表,江苏省内经济发展较快的苏南地区被要求在2007年全部达标,中部地区是2010年,发展较为缓慢的苏北地区则是2017年。

  然而,在具体执行中,苏州市的全面小康任务被提前到了2005年。在两年前的苏州市经济工作会议上,苏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做出了“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承诺。

  “再过几个月,省里的考核组会来苏州进行考核,届时我们会公布结果。”郦方说。

  尽管进展顺利,苏州人还是感到了2年内全部实现25项“小康指标”的压力。

  按照有关专家的分析,城乡两个人均纯收入是苏州最为关注的指标。公开数据显示,2004年苏州市城镇可支配收入1445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503 元,距离16000 元和8000 元的目标尚有距离。

  还有一些少数指标让苏州觉得有些“不可为而为之”。按照江苏省统一的小康指标要求,全省的人均森林覆盖率应达到20%才算达标。

  “但总不能在水面上种树吧。”苏州市一位记者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苏州42.5%的地面被水覆盖,要达到人均20%的森林覆盖率显然不太可能。

  据郦方透露,今年7月在昆山举行的“富民论坛”上,与会专家提出来对这一指标进行修改。目前,有关方面已开始对该建议进行调查考证。

  “国强民弱”争辩

  更让一些苏州人对全面实现小康感到不解的,还有另外一场两年前发起的争论。

  导火索是一篇网文。时间需要追溯到2003年,一位名叫龚坚的网友在对苏州和成都的“GDP、人均GDP、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人均住房面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私家车拥有量、银行存贷差”等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得出了“苏州人不如成都人富裕”的结论。

  此言一出,随即引发了一场关于苏州的争论。“只长骨头不长肉”、“国富民弱”等质疑一下子涌向了“苏州模式”,对于这样在不同人口基础和不同类型的城市之间的比较,也有很多人提出相反意见。

  “GDP很高,但人均收入并没有相应的那么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栋生教授向《第一财经日报》分析说,作为以外向型经济见长的苏州,其产生的主要利润都被外资拿走了。工人工资只是其中比较少的一部分,不仅如此,由于60%的工人都是外地人,因此也就没有完全反映在苏州当地的收入水平上。

  以2004年为例,苏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地区GDP)3450亿元,人均GDP为7000美元,是同期全国人均GDP1270美元的5倍有余;但表现在收入上,苏州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451元,仅是全国平均水平9422元的约1.5倍;反映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上,苏州也只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苏州近几年的财政收入平均增长达到了30%左右,与此相比,苏州人的收入增长显得并不够快。苏州经济增长对国家、江苏省和地方财力的贡献大大多于对当地老百姓,这也许是各级政府对苏州发展的认同程度大于普通百姓的重要原因。这种现象并非苏州一地,其他城市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

  “繁荣但不很富裕”,在陈栋生看来,“不是说苏州引进外资错了,而是到了当前这个阶段,更应该培育本地资本和本地企业。”

  从“打工经济”到“老板经济”

  在争论中,苏州开始寻找破解“繁荣但不富裕”的出路。

  “苏州现有个体工商户23万、民营企业8万多家,这些个体工商户和企业主的收入相对就会比一般工薪族要高。这样一来,至少就有31万市民的收入提高了。”苏州市分管民营经济的副市长赵俊生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外向型经济是“打工经济”,而民营经济是“老板经济”,苏州现在要做的,就是培育出一批“老板”来。

  苏州市另外一位副市长此前曾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苏州市现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就是因为其能在本地实现二次分配。

  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苏州在2004年就制定了民营企业的“三年腾飞计划”:2006年苏州的民营企业的数量和上缴税收都将实现翻番。在这份计划中,民营企业将享受到贷款等政策优惠。用当地官员的话来说,苏州正在用曾经支持外资的态度来支持民营企业。

  按照苏州市本届政府的构想,未来的苏州将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即继续利用好外资、促进壮大民营经济、鼓励自主创新。“就像是一张凳子的三条腿,少了哪条腿都不行。”赵俊生副市长如是比喻。

  除了采取增收的措施外,苏州还花了不少背后工夫,间接提高市民收入。从明年起,苏州市将在全市范围内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九年义务制教育。“我们曾经计算过,一个学生一年只需要交9元钱的学杂费。”苏州电视台一位同行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另外从明年起,苏州市级财政预计将每年投入1000万元,启动《苏州市少年儿童住院大病医疗保险试行办法》。“以年度封顶数10万元计算,家庭只需要承担1万元左右的费用。”上述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尽管江苏省对苏州的考核还要等到年底,苏州显然已经有了胜利的信心。目前,苏州电视台已经开始策划年底的苏州“小康乡镇评比活动”。

  “只要省里面的考核结果一公布,这边就马上开始行动。”苏州电视台的一位人士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1,6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