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部委专题--国家环保总局 > 正文
 

他建造沙金字塔——“创新巨子”秦升益点沙成金的事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8日 10:45 国家环保总局网站

  沙会成梦吗?会的。

  当沙梦醒来时,国人会为之惊喜。

  做沙梦的人是有“创新巨子”之称的青年发明家秦升益。这个当年考大学连交两元钱报名费都拿不出的安徽省大别山区农村青年,今天奇迹般地把沙变成了新型建材,变成了精
密铸造材料,变成了油田“增产剂”,变成了美丽的工艺品,还要变成家具、房子,变成……无穷无尽地变,无穷无尽地创造财富,简直是一个造物的魔术师。他点沙成金、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建造中国沙金字塔。这种财富不是同等意义上的金钱,而是创造了希望,改写了沙的历史。为资源短缺而忧虑的人们,似乎可以从秦升益身上看到新的希望。九百多个日夜六千余次试验

  秦升益原本是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一名普通的研究人员,中专毕业的学历让他干着“粗活”。但是,他充满着朝气与理想,有着一颗赤诚的爱国心,决心做出一番事业。他大胆地提出了用我国内蒙古荒漠上的石英砂,取代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锆英砂做精密铸造材料。谁料,这个设想遭到的是一片冷嘲。多数人认为是做梦,根本办不到。理由是石英砂膨胀率是锆英砂的3倍,加热后容易变形。还有人说,美国科技那样发达都要从澳大利亚进口锆英砂,中国就更不用说了。这些干扰并没有阻挡秦升益前进的步伐。他算了一笔账:进口锆英砂每吨7000元,而内蒙古的石英砂当时只要10元一吨。如果一旦研究成功,则可以为国家节约一笔巨资。强烈的民族感情激励着创新精神。他说,“我是属牛的,有一股牛劲,认准的事绝不回头!”秦升益确信,膨胀率是可以改变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他从周易的一阴一阳中悟出了改性的道理,从科学的殿堂中寻找新理论。他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买材料,每次用1.5公斤砂子做试验,3年中共用了9吨砂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失败连着失败,讽刺接着嘲笑,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负荷。经过900多天,6000余次试验,终于研制出“耐高温覆膜砂”。

  而真正的曙光和转折是1988年春天。他背着50公斤覆膜砂到

石家庄水泵厂中试。试验结果,比“洋砂”还要理想。对方以3500元一吨的价格购买秦升益的覆膜砂,用作精密铸造材料。济南研究所大为震惊,惊呼砂子卖出了钢铁价,于是赞扬代替了嘲笑,祝贺代替了讽刺。从此,秦升益也迈进沙产业的研究前沿。

  胳膊烧糊了试验也不能停

  他深感中国资源短缺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影响,深知科研人员肩负的使命,更渴望沙产业的早日成功。然而成功是要付出代价的,有时甚至是巨大的。他做好了这方面的思想准备。当研究所不少青年已成为济南人的女婿时,他依然是单身;当别人休息或娱乐时,他苦守在试验炉前接受高温的烘烤。这是一种牺牲和奉献的体现,然而却预示着胜利的到来。就在试验进入到关键时刻,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故发生了,烧得通红的炉门弹出,碰在他的胳膊上,一股刺鼻的烧焦肉味在空气中弥漫,鲜血模糊了手臂,剧痛难忍。照理此时应紧急跑向

医院。附近的医院离事发地点仅有15分钟的路程,完全来得及处理烧伤。但是他想到的是此次试验连续性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坚持要把试验做完。他按家乡的方法,抓了一把稻草烧成灰,然后撒在烧伤处,接着强忍剧痛继续试验。鲜血没有停止,从黑色稻草灰中渗出。试验的关键数据也在人体严重烧伤中获得。这是一个以鲜血换来的数据。覆膜砂做证,大别山区革命的后代今天也流了血,用血的代价换取科研成果。

  他的名字叫“创新”

  他的生命里涌动着创新的血液,他的思维里跳跃着创新的音符,他的轨迹中刻下创新的标志。一份科研记录表,清晰地记载着秦升益创新的成果:1986年研制成功覆膜砂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荣获机械部科技进步奖,并通过技术转让组建了我国第一家覆膜砂专业生产厂,开启我国覆膜砂产业化的进程;1990年研制成功“耐高温覆膜砂”产品,填补了一项国际铸造业的空白,荣获机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年发明“壳型铸造用耐高温覆膜砂”技术,荣获国家发明奖;2003年发明的“一种覆膜砂配置工艺”专利技术,荣获国家发明专利金奖;2003年研制成功“孚盛砂”,解决了石油开采业一项难题,提高了采油率;2004年研制成功环保节能新型材料——“仁创生泰砂”,广泛用做建材的多个领域……秦升益创新硕果累累,于是有人称他的名字叫“创新”。

  秦升益对于创新有着自己独道的见解,认为“创新就是否定与扬弃,就是打破常规,重新组合,以获得多、快、好、省的效果。您的需要,就是我的创造。”

  市场对创新做出了回应,仅覆膜砂就畅销长春一汽、北京现代、天津勤美达,甚至远销东南亚和欧洲;孚盛砂也在大庆、中原、辽河、新疆、华北等多个油田应用,被石油专家誉为“支撑剂材料的一场革命”;“生泰砂”更是走向神州大地。这是沙的财富,也是创新的财富。擅于书法的秦升益在公司墙上书写着给仁创人的使命:“仁创人以改善美化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为己任,以自己的智慧技术产品和服务贡献社会,造福人类。”这也可称之为创新理念的根基。

  贫困为成功奠基

  秦升益的成功,来源于智慧,更来源于耐力,耐力是创新的“发条”。而这种耐力却是由贫困锤炼出来的。大别山记得:在上学的路上,一个挑着大米和咸菜的中学生正是秦升益。10斤大米、一竹筒咸菜维系着一周的生活。那时连2分钱的菜也无钱购买。他五六岁时就上山砍柴、放牛,扛起生活的重担。割草、放牛时,偷闲在树阴下读书,以填充知识的饥渴。穷困和苦难奠定了最初成功的基石。大别山的冬天寒风刺骨,没有棉鞋穿的秦升益,自己用草鞋裹着棕毛制做“保暖鞋”。也许这是第一次萌发的智慧火花,也许这是最初的发明。

  今天,他凭着这种耐力和智慧铺筑起一条变沙害为沙利的大道,构建了集科、工、贸于一体的仁创科技集团,建立起具有较大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院,开发出50多项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把中国的沙漠变成了宝贵的资源,圆了一个沙梦,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镶嵌了一颗金珠。

  他先后获得中国优秀青年科技创业奖等十多项奖励,灿烂的光环伴随着奋斗的征程。学铸造的人也铸造自己的人生,铸造事业的辉煌。新闻来源:中国环境报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