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北京一流经济学家年收入百万 二流也挣60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7日 13:38 大洋网-广州日报

  王毅

  2005年无疑是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的多事之秋。不绝于耳的批评和指责,使一向风光无限的主流经济学家陷入了尴尬境地。日前,香港科技大学丁学良教授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

  联想到香港另一位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对国内一些不正常经济现象的严厉批评以及其对顾雏军现象评判的一语成谶,再联想到众多的经济学家们纷纷投笔从商,成为各大公司代言人的事实,我想,丁学良教授的“断言”更值得那些自称为主流经济学家的学者们反思,同时也值得将这些经济学家的话奉为金科玉律的人反思。

  经济学家究竟该独善其身,专心于本学科的研究?还是投身于利益集团,为其代言?这一直是国内许多经济学家成名之后面临的一个艰难选择,许多经济学家因与利益集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备受诟病。

  如果我们开出一份在国内利益集团中担任独立董事的经济学家的名单,会发现这个名单很长:钟朋荣、吴敬琏、萧灼基、魏杰、张维迎、吴晓求、张曙光、盛洪、曹远征等国内的主流经济学家们,都在不同的利益集团中担任独董一职,并从利益集团处拿着相应的俸禄。

  俗话说,屁股决定大脑。当经济学家与利益集团结为盟友时,我们又如何指望那些经济学家能针对纷纭变幻的经济现象,实事求是地说出自己的正确判断。特别是在其理论与利益集团发生严重冲突时,经济学家们(同时又是既得利益者)又如何保持面对社会公众的公平?

  当这些人以经济学家的面目出现,并为公众指点江山时,他们是为了求财,还是为了求良心?其基本动机完全值得怀疑。

  即使抛开良知不谈,经济学家们该不该将其所学当成个人求财、升官的一条捷径?这一点,我更赞同丁学良教授的观点: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家,首先要把经济学当作一门科学来对待,而不能把它当作个人发财、出名和当官的路子。

  换言之,经济学家们虽然在其领域里“高处不胜寒”,但却更要耐得住“寂寞”,这应是经济学家的基本操守。可目前国内有几个经济学家敢站出来说,自己能耐得住学术的寂寞呢?又有几位敢于拍着胸脯保证,自己从未与利益集团有过任何的关联?

  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北京的一些所谓一流经济学家的年收入在百万元至数百万元,二流的经济学家年收入也在60万元左右,这些收入来自于讲课费、咨询费、项目费、稿费、给利益集团服务(以独董的身份)等许多方面。嘴皮一动,就有了如此高的收入与回报,还有几人能凭着良心说话?

  如果按照以知识分子身份向公众发言,必须代表良知与公众利益的标准来评判经济学家的“合格”与否,我想可能真如丁教授所言“真正的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果如是,这是

中国经济学界的悲哀,更是中国公众的不幸。

新浪财经调查


丁学良批评国内经济学家一心为利益集团代言,您认为他的说法?



不对

难以判断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8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