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个人所得税改革 > 正文
 

漫谈个税调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7日 09:56 《中国财富》

  韩秀云: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9月27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就个税问题举行了立法听证会,万众瞩目。

  听证会上争论激烈的主要有这么几个焦点,一是1500元减除额是否偏低,据统计,6成
陈述人认为1500元个税减除标准偏低?二是减除额应该采取一刀切,还是按地区区别对待?三是确定减除额是否需要考虑家庭供养因素的不同?另外还有争论重新确定个税免征额后,税率是否也需调整等等问题。

  我不是

个人所得税专家,所以在这篇解读中,本文不打算针对究竟应该调多调少等技术性问题进行探讨。我关注的焦点有两个:一、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史上首次举行立法听证会;二、这是自1980年个人所得税法实施25年来,第一次全国性调整个人所得税减除额。

  这数十年来第一次,甚至有史以来第一次等等变动,有什么深刻的经济含义?这些现象的发生说明了什么?对我们将来的经济生活会发生怎样深远的影响?

  如果你联系到今年7 月21日央行宣布1美元兑8.27元人民币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这是自1994年1月1日后11年以来中国官方首次对

汇率水平和汇率制度以官方形式进行调整,你就会发现,这些看起来不起眼,或者看起来调整幅度都不大的经济改革措施,怎么都是十几年或者几十年没动过的政策呢?为什么都在今年发生?他们之间有什么关联吗?

  首先站在一个尽可能大的宏观面来说,中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取得了无数骄人的业绩,但也积累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就经济问题来说,有很多矛盾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候,于是有了“攻坚战”一说。但攻坚,其实说了好多年,真动起来不那么容易,原因在于除了需要胆量,还要讲究策略。有时候我觉得我们的政府现在像个拆弹专家,有时拆得很高明,我们应该为之鼓掌,比如汇率问题、个人所得税问题等等,有时也拆得很悬,比如股市问题、内外所得税合并问题等等,我们也为之捏一把汗。我这么讲是希望读者思考两点,一是看到政府积极的一面,政府正在动棘手的问题,成功解除一个危机,经济就会往健康的方向多一分发展的良机;同时我们也要有危机意识的一面,尽管我始终没有怀疑过

中国经济一定会向一个更强大的方向发展,但我最近越来越有一种担忧,这种担忧来自于改革开放以来,甚至自建国以来,我们的民众并没有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危机,严重缺乏经济危机的意识和知识。换句话说,严重缺乏抵御经济危机的知识和能力储备,这不是个好现象。如今油价创历史新高、电力短缺、矿难、自然灾害频发等等,之后呢?之后还会发生什么?政府是否都能一一化解?我们民众相信政府没错,但相信到依赖的程度,其实对于政府和民众,都是危险的;

  其次,以动汇率和个人所得税政策为例,表面上看,这两个政策毫不相干,但实际上反映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政府处于“压力风暴”的中心,政府必须做出某种反应。而只有当这种压力足够大的时候,才会表现为政府去触动那些多年不动的政策。这种反应,我不希望读者把它解读为政府屈从于某种压力,在我看来,恰恰是政府在“借势发力,巧渡难关”。这恰恰是我在研究宏观经济中最强调的一点,就是“顺势而为”!在汇率问题上,中国实际是处于国际贸易的一个压力风暴中心,而高速成长越来越强盛的中国需要一个健康而有弹性的外汇制度是迟早的事;在个人所得税问题上,中国实际上处于国内贫富悬殊越来越大的一个压力风暴中心,这种压力大到一定程度而不能及时化解,就可能演化成经济灾难甚至政治灾难。所以当我们看到政府采取这一系列行动,对“历史不动问题”开刀的时候,它的态度已经足够鲜明了。有时候当我们处于压力风暴中心的时候,可能是麻木的,也可能因为“只缘身在此山中”,看不到风向的趋势。我把不同的政策变动连线起来,把不同政策态度的相同点连线起来,希望能帮助读者看到我国政府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方向。

  最后要解读一点信息,就是不容易去注意,但又实在值得注意的信息。就当我们绝大多数的人在埋头计算汇率升了降了,是赚了赔了的时候,实际上政府在加快市场经济的步伐,在这种11年不动的汇率政策上采取实质性的制度突破,但这时候我们没有听见它在高喊市场经济;当我们绝大多数的人正在为个人所得税起征收点应该是1500元还是2000元争论不休的时候,实际上政府在加快民主的步伐,在这种人大常委会立法史上首次举行立法听证会进行历史性的突破,但这时候我们没有听见它在高喊民主改革。当我们终于发现有一天对汇率调来调去、个税基准加来减去已经习以为常的时候,才不知不觉发现我们已经在市场经济和民主制度上进步了好长一段距离。

  今天漫谈个人所得税的调整,实在算不上一个让你发财或者让你破产的大事,但它传递出很多我们对将来经济发展判断的有效信息,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值得警惕的东西。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