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7日 09:09 《中国金融》 | |||||||||
本刊记者 林铁钢 记者:非常感谢陈副省长在百忙之中接受《中国金融》杂志的采访。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首先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这一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标。
陈芸: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区域合作与竞争势头强劲,两岸三地经贸关系日益密切的新形势,福建省抓住发展这一富民强省的第一要务,提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具有推动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合作,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独特区位优势。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有利于促进经济一体化、投资贸易自由化、宏观政策统一化、产业高级化、区域城镇化、社会文明化。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经济区,其总体目标是经过几个五年规划的努力奋斗,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两岸三地经贸合作与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和促进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平台。具体目标为:一是构建开放型经济的新格局。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面推进对外经济、科技和文化合作与交流,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二是开创统筹协调发展的新局面。以推进城镇化实现城乡和地区协调发展,以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实现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以生态省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三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繁荣的新成就。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 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突出了海峡西岸的区位,将促进两岸经济交流和互补、与两岸同文同种的文化融合;突出了经济区的站位,将通过连接“长三角”、“珠三角”,促进提升中国东南沿海整体经济实力和影响;突出了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定位,其中对外开放是主要动力,协调发展是重要保障,全面繁荣是最终目标。 记者:请您谈谈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对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意义。 陈芸:在今年年初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上,周小川行长提出了“金融生态环境”这一概念,首次将生态概念延伸到金融领域。这是金融理论研究的一项创新性成果,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对加快金融改革和发展、正确实施金融宏观调控、维护金融稳定,具有积极的作用。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利于激发地区经济活力,增强区域发展竞争力,提高市场运行效率;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保持社会安定,实现社会公正,促进和谐社会有序发展。 当前,福建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需要金融既有力又有效的支持,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多形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是个重大课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间资金流动更多取决于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一个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好,就会吸引更多资金流向这个区域。地方经济与金融以发展为共同点,以诚信为结合点,以服务为切入点,可以形成双赢互动的良好生态。因此,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增强资金吸引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内在要求,两者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记者:福建具有悠久的经商传统,闽商文化影响深远。请您谈谈闽商文化对福建金融生态建设的影响。 陈芸: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秩序。闽商文化素有“善观时变、顺势有为,敢冒风险、爱拼会赢,合群团结、豪爽义气,恋祖爱乡、回馈桑梓”的特点。具体来讲,闽商文化对福建金融生态建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企业文化。闽商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节俭、勤劳、守信、尚义”的企业文化,把“报效祖国、回馈桑梓”作为其商业成功后的第一要务,这使其商业活动蕴含了浓厚的文化内涵和坚实的社会基础。第二,诚信精神。“重守信诺,公平交易”的闽商诚信精神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突出反映为浓厚的社会信用意识和民众自觉的守信行为,福建民营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民间融资的活跃,无不依赖于这种深厚的文化积淀。第三,自主意识。与其他商业文化相比,闽商文化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自主、自立、自强,爱拼会赢,自强不息。这种自主自立性更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使闽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此外,高度的开放性和广博的包容性,更使闽商文化成为一种易于融入现代市场经济的商业文明。这些都与金融生态建设的思路和基本要求相符合。 记者:您如何评价福建省金融生态的现状?福建省金融生态建设中还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陈芸: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李扬博士关于中国金融生态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福建省金融生态总体良好。从作为金融生态重要外在表征的金融资产质量来看,福建省金融资产质量处于全国前列,列浙江、上海、北京、天津之后,位居第五。闽南金三角(厦门、漳州、泉州)经济区金融资产质量情况更好,超过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经济区,名列11个经济区第一位。福州、厦门、泉州三个中心城市金融生态在全国291个地级以上城市中的排名分别为第21、15和14位。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在加大对福建的授信力度,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也反映出福建省金融生态良好,对资金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但我们也要正视目前存在的问题:(1)信用环境方面,福建省民营中小企业居多,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较弱,而且家族经营管理型企业较多,其关联股权较复杂,一旦出现风险,容易形成连锁反应,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不稳定因素。(2)金融法制环境方面,突出表现为司法部门对金融案件的执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3)金融中介服务体系方面,目前,福建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建设较为滞后,如担保业的担保基金规模较小,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4)融资结构方面,间接融资比重仍然偏大,直接融资比重很小,而且上市公司中一部分经营状况不佳,市场募集资金使用效率较低,有的违规问题突出。 记者:如何进一步改善福建省的金融生态? 陈芸:当前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入挖掘地方经济的比较优势,提高经济核心竞争力。具有较强竞争性的经济是良好金融生态的基础。提高福建省经济核心竞争力应围绕自身的比较优势展开,树立“和谐发展”、“产业集聚”、“科教兴省”、“生态建设”四种意识,突出地缘、自然、后发、对台优势,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支持“三农”力度,科学推进产业集聚,努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包括以金融业等高端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拓展闽台经济金融合作等。通过实现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健康发展,为地区金融生态的优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继续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规范金融生态的信用秩序。加快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贷征信系统建设,发挥征信系统在维护金融债权方面的作用。探索开展区域信用体系建设。在省内各部门完成同业征信建设的基础上,整合工商、税务、银行、司法等信息,实现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在更大范围内共享,使社会信用体系覆盖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使守信者获得利益,失信者受到惩罚,从正向激励和逆向惩戒两方面推动社会形成良好的诚信氛围。三是强化依法行政,夯实金融生态的法制基础。以《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颁布实施为契机,加大依法行政力度,加强法制支撑金融发展的力度,切实保护金融机构合法权益,为金融生态建设构筑坚实的法治基础。四是完善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加大构建融资担保服务平台力度,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依托高水准的中介评估机构,搞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作为融资贷款的重要依据。突破传统融资担保方式,构建多种资金来源、多种形式参与、多层次结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引导各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特点,创新选择合适的融资担保模式,不断拓展融资担保业务品种;引导担保机构依法开展业务,建立融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和再担保机制,有效降低担保机构风险度,并逐步扩大融资担保规模。 记者:在发挥好地方政府在金融生态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方面,福建省有哪些考虑? 陈芸:各级地方政府在金融生态建设中责无旁贷,应发挥主导作用,提供一个良好的公共环境,具体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通过制度建设有效降低全社会的交易成本。金融生态建设中的制度建设,一是要突出制度的完善性,如各种法规能否较好地保护投资者、存款者的合法权益,会计制度能否有效地规范经营者依法经营管理的行为等;二是要注意制度与当地金融环境的衔接,即制度的适用性。在订立有关制度前,要对当地经济金融状况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广泛掌握翔实资料,使订立的规章制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2)信用建设。在社会信用环境建设中,首要是建立有制度化保证的政府信用。地方政府信用对当地社会各方面有着广泛而深刻的指导、教育和示范作用,它能够引导和规范市场秩序,保持经济的有序运行和可持续发展。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也有赖于政府动员其丰富的行政管理资源予以强力支持。福建省各级政府正着力开展社会信用建设,目的就是通过信用建设来减少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摩擦阻力,实现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3)服务建设。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功能已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即它不仅是一个权力部门和管理部门,更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部门,它的职能定位和根本宗旨是提供公共产品和社会服务。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政府服务尊重市场经济规律,防止以服务为名而越俎代庖;二是在操作中,应主要从宏观上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而不是在微观上直接操纵经营者的行为。当前,政府在金融方面提供服务的一个重点是鼓励、扶持和规范与金融生态密切相关的一系列专业化的中介机构的发展。金融中介组织是社会经济高效运转的润滑剂,大力发展服务型的金融中介组织,如律师、会计师事务所,担保、评级机构等,能够极大地活跃区域经济,提高经济金融运行效率,推动地方经济的繁荣发展。这方面的工作应当进一步引起重视。 记者:作为地方政府领导,您对金融部门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有何希望和要求? 陈芸:长期以来,福建省金融部门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采取多项积极措施,为福建省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功不可没。经济建设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中心环节,金融部门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大有可为。我对金融部门有以下期望:一是明确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历史使命,加强金融生态建设,努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金融生态是影响资金流向的重要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间资金的流动更多地取决于地区信用状况和金融环境。一个地区具有透明的政策法律环境、良好的社会信用状况、融洽的政银企关系、健全的市场体系,那么该地区就能够形成“资金洼地”,成为产业聚集地,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正是我们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所追求的目标。二是加强与各级政府的沟通协作,共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目前,绝大部分金融机构实行的是一级法人结构下的垂直管理体制,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不受地方政府的干预。这对于强化金融机构的独立性,提高其执行国家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的效率很有帮助。在这种体制下,金融机构应高度关注、积极融入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各方面工作。我们要加强政银合作,如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会同宁德市人民政府召开了“宁德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暨政银企会商会议”,与宁德市人民政府签订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协作备忘录》,共同促进区域信贷结构的调整优化,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希望各金融机构将自身的信贷市场定位、业务经营行为融入全省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实现银政、银企良性互动共赢。三是金融机构也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完善治理结构,在稳健运行的基础上,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全国发生多起金融案件,这不仅使国有资产蒙受巨大损失,也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和不稳定因素。各级金融机构在加强内部控制和完善治理结构上下功夫,从内部防堵管理风险,这对于防范地区性金融风险,维护区域经济金融稳定乃至社会安定是一大贡献。四是金融机构应加大对辖内经济金融的分析研究力度,为各级地方政府提供决策信息。各级各类金融机构应充分调动自己的调研信息资源,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形成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价值,既有前瞻性又有现实性的报告和信息,供各级政府决策之用。目前由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主持召开的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形式,它既促进了金融机构和政府间的信息共享,又提供了一个加强政府与各金融机构沟通协调的平台,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