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南克被提名美联储新掌门 另类学者如何转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6日 17:54 中国日报网站 | |||||||||
伯南克被提名美联储新掌门 另类学者如何转型? www.XINHUANET.com 2005年10月26日 17:47:27 来源:中国日报网站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稿】 【读后感言】 【进入论坛】 【推荐 】
【关闭】 伯南克对未来充满信心。(路透社图片) 证券交易所的工作人员关注有关伯南克获提名的消息。(路透社图片) 虽然说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本·伯南克因为被提名为美联储新掌门人而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但英国《金融时报》撰文指出,伯南克的个人声誉并不像格林斯潘那样主要来自其决策者的角色,而是源于他作为一名特立独行思想家的学术魅力。 天才少年成长为著名学者 本·伯南克1953年12月13日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的奥古斯塔,在南卡罗来纳州一个名叫狄龙的小村子长大,父亲是当地的药剂师。伯南克小时候就表现出了自己在智力方面的潜质。在高中时代,他就是加州SAT考试年度最高分获得者。如果不是在“edelweiss”(高山火绒草)这个单词中多加了一个“i”,他差一点就赢得了全美单词拼写锦标赛的冠军。 1975年,伯南克在哈佛大学获得经济学最优等成绩,并于1979年在麻省理工学院(MIT)获得博士学位。在MIT时,伯南克开始对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原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长期关注通货紧缩对经济所构成的威胁。在随后出任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副教授期间,他发表了一篇影响深远的论文,分析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停滞的根源所在。他并不重视美联储允许货币供应下降而造成的损害,而是将关注重点转移至美金融系统失灵的问题上。 1985年到2002年间,伯南克转到普林斯顿大学出任经济学教授。在他随后被任命进入美联储工作之前,他在公共政策领域内的所有经验不过是早年在新泽西州蒙哥马利镇教育局的6年工作经历。 美联储里的“另类”理事 因此,当伯南克2002年被布什选为美联储理事的时候,他显得有些惶恐,不过这显然情有可原:他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好友兼同事、经济学家艾伦·布林德此前在美联储副主席的职位上只呆了两年,就因为和格林斯潘意见不合而走人,重新回到了学术界。 在离开学术界进入美联储以来的近三年里,伯南克更多的仍然是表现出了自己的学者风范,而不像是一个体制内的政治决策者。凭借着自己脑子里的诸多新想法,他很快就为自己赢得了“个人创意工厂”的称号。他的自由思想方式在那些早就习惯了美联储高度谨慎行事风格的银行家和投资者中很受欢迎。 不过令人惊奇的是,虽然伯南克的思维非常独立和活跃,但美联储此时表现出了更大的宽容。在2004年一次采访中,伯南克表示:“我认为,我的很大一部分贡献,是我作为一名学术界人士、一名智囊人员所做出的。美联储里没有人试图来协调我的观点,也没有人叫我闭嘴。” 在进入美联储后,伯南克迅速展示了自己善于引导市场和决策层就某一焦点问题展开辩论的才能。2002年冬,美国经济界开始担忧通货膨胀的危险,他此时就出面暗示,美联储可能采用包括印发更多货币等非常规措施,来制止通货膨胀的出现。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了金融市场的高度关注。汇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金评价说:“伯南克关于非常规货币政策的讲话非常重要,因为它是在向市场保证,美联储将采取一切必要手段(来防止通货膨胀)。” 2005年初,世界金融市场再次将注意力投向伯南克的“世界正在遭受储蓄过剩煎熬”的经济新理论。他在这一理论中指出,美国的经常性账目逆差并不是美国人肆意挥霍消费的恶果,而是世界其他地区国家过分节俭的结果。伯南克的这一新理论已经成为了本年度经济界争论的一大焦点。 同时,伯南克在美联储中也以自己支持设立通货膨胀目标的坚定立场而出名,在这一点上,他少见地和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意见相左。 如何转变角色受人关注 2005年6月,伯南克被美国总统布什调离了美联储,任命为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不过和自己长期充当美联储内部“另类”角色相比,伯南克似乎并不太适应充当白宫经济政策公开辩护者的人选。此外,虽然伯南克身为共和党人,但在朋友们眼中,他是一个从来没有让政治干涉自己工作的人。 银行家和经济学家们目前正在拭目以待,看伯南克此次是否能更轻松地转换身份,适应美联储主席这一新角色。汇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金指出:“伯南克可能会感到有必要自我反省,开始将自己的有趣想法和美联储的同事们,而不是和外界更大范围内的人共享。他将不得不展示自己的领导能力,而不是一大堆与众不同的观点。” 高盛集团经济分析部门负责人吉姆·奥尼尔则相信,金融市场将欣然接受伯南克这一美联储主席人选。他说:“他被业界认为是接替格林斯潘的合适人选。毫无疑问他将能展示自己的出色领导能力、尽管如此,就像每位美联储主席一样,在危机问题出现时如何提供自己在决策上的领导能力,将是对他的考验。”(陈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