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龙象弈局:鲁进粤退的增长模式启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5日 20:33 中国产经新闻

  CIEN评论员 朱冰尧

  近日,全国各省区相继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其中最吸引公众眼球的是山东、广东、江苏、浙江这四个去年GDP超过万亿的省份。

  统计数据显示,在这四个万亿省俱乐部中,经济后起之秀的山东省经济走势表现颇
为不俗。首先是山东经济增长速度继续领跑,工业效益也名列第一,贷款增量更是居全国首位。然而,作为东部乃至全国的经济“首善之区”的浙江和广东两省,今年经济走势却与山东大相径庭。浙江经济表现显出“暗色”,工业生产增速波动较大,效益下降明显;经济发展速度高于浙江的广东,前三季度也没能摆脱经济增速放缓、投资增速继续回落的下行轨迹。  

  自1992年起便稳坐“

中国经济第一省”的广东,今年以来却连连受挫,首先是广东经济增速罕见地只是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其次是上半年广东工业增加值首次被山东超过;第三,戴在顺德头上多年的“全国经济百强县之首”桂冠,被江苏昆山夺走。

  虽然说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还有诸多偶然性因素,但我们在看清楚鲁进粤退的发展过程中所显现出的区域增长模式后,就会发现一些必然性。

  广东经济的特点是民营中小企业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向特色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形成了龙型产业链式的产业集群,我们可以称之为“龙链”经济。而山东经济的特点是注重发展大型工业企业集群,可以称之为“象群”经济。

  改革开放后,广东凭借毗邻港澳台的地缘优势和政策优势率先发展起来,并依靠民营中小企业的扩张集聚,形成了规模聚集效应。但由于过分依赖外资,与山东等省比内源经济的基础差,产业基础更是不及包括山东在内的环渤海地区。因此,像山东这样靠内源经济和基础产业发展起来的省份,发展后劲足,增长潜力大。而广东由于国家早期重工业投入过少,导致广东省重工业门类不齐全。没有高新技术和综合型行业的广东,是只有身子、没有大脑的“虚胖子”,那么新的投资者也自然会选择成本更低的后发地带。

  与广东省劳动密集型和重化工业产值比重不大的特点相对应,山东特别注重发展大型工业企业集群。目前,全国各类大企业集团有2600多家,而山东就占了近300家,排在各省首位。大企业集团明显拉动了山东经济。去年山东工业企业集团百强实现的收入、利税、利润,分别相当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0%、45%、44%。山东着力培育的七大产业目前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也已达到51.5%。

  同时,广东的发展模式仍是以轻工业、粗放发展模式为主。广东的中小民营企业形成的产业链也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上游自主研发能力不强,创新产品少,下游的行销也不能自我掌控。特别是广东经济更多的是工艺链经济,扮演技术加工的角色,忽略了技术研发,导致产业集群没有形成创新功能,因此经济仍然是大而不强。调研显示,珠江三角洲地区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比例还不到40%,存在着“一流设备、二流管理、三流产品”的现象。而山东的企业多以高科技、重工业为主,由于产业基础好,

能源较丰富,上下游产业链就显得较为健全。

  另一方面,相对于包括山东在内的环渤海区域,能源和人力等成本都较高。山东省电力供应充足,电力装机总容量全国第二,近两年也一直没有像广东等其他省份那样拉闸限电。而今年以来,广东工业增长却受到能源紧张的直接影响。去年以来,屡屡曝光于媒体的“

民工荒”和“电荒”已经警示广东,片面依赖能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粗放之路将会越走越死。

  增长方式的不同使经济增长的龙头省份们都面临着经济的拐点。作为内地开放的先发地带,广东已过了依靠规模发展的阶段,进入产业集聚的关联阶段。如何在十字路口选择发展之路,是摆在广东等先发区域面前的新课题。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