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争鸣千亿顺差 刺激消费还是扩大投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5日 12:06 新京报

  

争鸣千亿顺差刺激消费还是扩大投资

今年前8个月,我国一直呈现贸易顺差态势。摄影/本报记者康亚风 制图/裴旋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商务部推算今年贸易顺差将超过千亿美元;中国经济能否继续靠外需拉动?扩大内需是靠消费还是靠投资?

  “就像孩子大了,要操心的事儿也就多了。”10月20日,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王小广教授微笑着打了个比方。“巨额顺差证明,多年扶持下,‘出口’这个孩子终于被拉扯大了,到了可以放手的时刻。”10月9日,商务部外贸司发布的《今年前8个月我国外贸运
行情况及全年走势》报告中称,今年1-8月,我国进出口贸易顺差达到602.2亿美元。如果按照该进度推算,全年贸易顺差将超过千亿美元大关。

  □本报记者 高泽阳 北京报道

  探源

  刺激出口还是进口下滑?

  “就绝对数字而言,中国将在今年创造其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巨额贸易顺差了。”商务部研究院梅新育撰文表示。

  我国今年前8个月始终呈现贸易顺差,1-8月累计出口4763亿美元,同比增长32.2%;进口4155亿美元,同比增长15.0%;累计贸易顺差高达608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逆差10.5亿美元。

  10月11日,海关总署公布数字,今年前3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0245.1亿美元,与2004年相比提前2个月突破万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23.7%.1至9月累计实现贸易顺差达683.3亿美元。

  外电对巨额顺差的出现也表示出“乐观”预期,不少媒体甚至惊呼:中国外贸出现“疯狂”顺差。

  “说‘疯狂顺差’纯属危言耸听。”王小广说。他认为,巨额顺差首先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改革开放近20年积累的产业竞争力,在中国加入WTO后在国际市场得到释放,造成了2005年以来我国外贸的井喷式的增长,这完全是在意料之中。

  “没必要大惊小怪”,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教授也表示,“虽然绝对数额巨大,但是贸易顺差占GDP的比例与过去20年相比,并没有显著变化,早在去年就可以预测到这种变化。”王小广表示,今年以来,企业对特殊经济形势的主动预测则是造成贸易顺差大幅上涨的直接原因,而政府的紧缩土地政策、减少出口退税等政策刺激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这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年初以来,

人民币升值的信号不断被放大,由于避免人民币升值后受到损失,很多厂商提前交货,争取早日结汇,由此带动了部分产品出口的大幅增长;同时,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的作用,一般贸易项下部分商品被推迟进口,前八个月进口额下降8.5%。并且身处在政策调整期的厂商,对政府逐渐减少出口退税趋势做出了预料,于是竞相提早出口货物,而推迟进口计划。

  海关统计数字显示,今年1-9月,出口5464.2亿美元,增长31.3%,继续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进口4780.9亿美元,增长16%,低于同期出口增速15.3个百分点。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雨时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进口增速下滑才是顺差增大的主要原因。

  他认为,我国进口需求一直是投资需求为主,消费需求拉动不大。在进口产品结构中,投资品包括设备、技术、原材料、零部件等一直占到很高比重,在80%-90%间波动。今年房地产趋冷,土地受约束,信贷紧张等宏观调控推动固定资产投资下行,进口增速自然放缓。

  李雨时说,外商投资进行的设备进口是我国进口的主力之一,今年则出现了明显下降。他提供的数字是,今年1-9月份外商投资进行的设备进口是负增长,降低11.7%。

  商务部外资司的一份报告指出,2005年,外商投资项下自用设备进口明显下降,所占比重有所减少。1-8月,外商投资企业投资项下进口自用设备179.92亿美元,同比下降11.61%,占其进口总值的7.50%,所占比重下降了2.36个百分点。

  总额

  1200亿美元还是800亿美元?

  “如果6-8月期间月度贸易顺差均在100亿美元左右的态势能够得到延续,全年贸易顺差可望超过1000亿美元,比此前的年度贸易顺差最高纪录翻一番以上。”梅新育表示。

  宋国青的判断是:“准确地说,今年顺差总额不会低于1150亿美元,有九成可能会突破千亿。”他的依据是中国贸易顺差的特点———季节性因素。

  宋国青解释,中国外贸顺差的一个规律是每年一季度顺差绝对额小一点,二、三季度是正常的,四季度大一点,会在二、三季度增速基础上增加。今年三季度的顺差额是280多亿美元,按照这个数字计算,四季度应该达到1200亿美元左右。

  业内人士解释,由于国内许多企业都会赶在圣诞节前完成出口订单,因此出口通常会在一年的最后一个季度出现大幅增长。例如去年的8月,中国还有10.5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但到了年底,中国全年实现了超过3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

  但王小广对今年贸易顺差总额的估计是800亿美元以上,“但估计不会超过千亿。”王小广的一个理由是出口增速将减小。因为去年四季度增长的速度和基数都非常高,单月出口接近600亿美元,而今年仅以8月为例,当月出口达到684亿美元,这样与同期相比,未来出口增长率很难增高。

  其次是进口将加快。以往许多厂商考虑到人民币升值,推迟了进口计划,最近在看到人民币稳定后,开始加紧进口,同时由于去年同期进口基数低,出口增速会显现增长趋势。

  此外,受国际油价飞涨的影响,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的经济增长,在第四季度已经显现出下滑趋势,这也将抑制我国出口增速。

  求解

  刺激消费还是扩大投资?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接受《财经》采访时表示,巨额贸易顺差突显出我国内需不足,减少贸易顺差的最佳途径是鼓励内需。他建议,可以考虑分析购买力的人群分布,分段开拓消费市场。

  周小川引用了一组数字:从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分布看,高端10%的户占总收入25%,低端10%的户占2.3%;高端20%户占总收入40%,低端20%户占6.4%;高端30%户占总收入52%,低端30%占12%。又有人估算,高端20%户的银行储蓄占居民总储蓄12万亿元的80%。

  “不管道义上是不是愿意接受,购买力的很大比重在高端,高端消费潜力大;促进中高端人群增加消费,对扩大内需来说是事半功倍的。”周小川表示。

  但李雨时认为,实际上中国最大问题就是供需结构不平衡,不是没有需求,而是缺乏消费能力去满足需求。“为何目前老百姓这么需要房子却买不到房子?有人说

房价高是因为多数人存在投机心理,但有多少人为投资?多少人为的是为生存?”李雨时说。

  李雨时认为,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体系的薄弱,也造成许多市民没有足够资金满足消费需求。

  “该调整的应该是消费能力。”王小广说,东南亚许多国家建立了“经济高增长分享机制”,以便及时把各方面的经济增长让从业人员消化,用于提高自身生活水平。

  他认为,这不只是社会公平的需要,也是调整经济结构的有效手段。

  他认为,提高消费能力最重要的群体是中低收入者尤其是农民。

  “经济学告诉我们,收入水平越高,生活条件完善,消费希望就越低,收入水平低的消费需求高,但没有足够收入保持。而我国农民的消费占消费总量的三成多,所以要积极开拓农村市场。”王小广说。

  他说,往年的经验证明,农民增收最终还是要依赖粮价的上涨,因此他提出“在建立三大保障的基础上,建立粮食生产的紧运行”的策略。

  即在保障国家粮食储备、保障农业技术储备、保障耕地储备的基础上,形成一个供小于求的局面,促使粮价获得稳步上涨的空间,从而通过粮价的温和上涨保持农民收入的稳定上涨。

  “由‘一高一低’(高增长低通胀)变成‘两高一低’(高增长、高就业、低通胀),将是十一五期间的重点。”王小广认为。

  宋国青则对扩大内需的方法表示赞同,但他认为“扩大内需不是口号,关键性手段是调整

汇率,不能寄希望于消费。”宋国青认为,调整消费是一个收入分配问题。近几年国内财政收入增长很快,资源型企业利润尤其是石油等大企业利润增长飞速,这些累积成了一个新的巨大社会储蓄。“有些人光看储蓄率,认为个人储蓄率提高,实际上这是错的,居民储蓄并无提高,刺激消费效果未必明显。”他说。

  宋国青认为,增加内需主要应该扩大投资。顺差是国际上的投资,减少顺差实际上等同于用国内投资替代国外投资。国内投资增加,出口也增加就会造成通货膨胀,那么就需要靠汇率这个杠杆来调节国外投资和国内投资的比重。

  不过,李雨时认为,外汇储备多、出口顺差大,理论上来讲,货币就应该升值,但布雷森顿体系瓦解后,事实上汇率作为货币价格尺度的职能已经不复存在了。现在的汇率很大程度上由政府根据经济情况决定。

  “如果按照理论去推算人民币被严重低估的话,那么以美国贸易逆差、财政赤字的经济状况,美元早就该贬值了。”李雨时说。

  增长新模式

  扩大内需还是外需拉动?

  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特征是:除了国内产业结构升级作为强大动力之外,外需拉动占有越来越大的地位。相关数据显示,2004年以来,我国贸易依存度已超过60%。

  王小广指出:“贸易依存度过大将带来两方面不稳定性。”一是贸易依存度过高后对资源的依赖,受国际市场影响大,对资源进出口造成损失;二是今年GDP增长7%,但外贸顺差就占了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一旦出口下降,顺差减少同时发生的话,GDP增长度就不够了。“但李雨时认为,中国并非如许多国外研究机构所判断的可以以内需为主发展的国家,中国有三个基本约束条件依靠中国国内市场是解决不了的。一是资源紧张。近两年对钢铁、石油等资源的不足已明显影响到经济发展速度;二是劳动力过剩。

  每年2000万新增就业,国内不可能满足;三是市场约束,国内消费能力再强,与生产能力相比也是不够的,生产本身有规模扩张的需求,国内市场远远满足不了庞大的生产能力。

  “邓小平早就说过,中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仅仅靠内销不可能。”李雨时说。

  但有媒体列举数字,我国贸易依存度已超过60%,远高于美国(18.2%)、日本(18.8%)、英国(39.5%)等发达国家,更高于印度(约20%)和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以及全球的平均水平。

  对此,李雨时表示:“各国经济发展阶段不一样、外部条件不一样,各国资源指数等方面国情不同,拿着我国外贸依存度与日本、美国等相比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他说。

  李雨时认为,“十一五期间保持外贸高于国民经济增长不仅是必要的,还是可能的,而且是很现实的。”对于今年前三季度进出口贸易比去年同期增长23.7%的幅度,李雨时坦言过大,在10%-12%的增速区间比较合适。但他认为,加入WTO后经过多年调整,对外经济已经基本按照世贸规则来办了,企业自身经济行为是近年来的出口增长的主导因素,来自于企业在形成出口竞争力后自发的规模扩张欲求。

  “这自然会挤占别国市场,增加贸易摩擦,但这种情况在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80年代的韩国也都经历过,这是发展道路上的必经阶段,没有理由刻意抑制出口。”李雨时同时表示,今年的巨额贸易顺差不是常态,不会对整个宏观调控产生影响,随着基数越来越大,外贸增速会自动放缓。如去年四季度基数较大,外贸增速自然下降到合适尺度。

  10月20日,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郑京平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中国来讲,扩大内需是必要的,但是,在扩大内需的同时,并不意味着一定要降低外需,相反,外需是绝对不能放弃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46,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